當前位置:首頁 » 會計培訓 » 我國的會計原則有哪些內容

我國的會計原則有哪些內容

發布時間: 2021-05-16 21:50:48

⑴ 我國會計准則體系包括哪些主要內容

我國會計准則體系的主要內容包括:報告目標、基本假設、會計基礎、質量要求、會計要素、科目變更、財務報告。

⑵ 我國會計准則體系包括哪些主要內容

1)通用業務會計准則。主要解決各行業共同行業務如貨幣性資產、應收賬款等業務的處理。

2)特殊業務會計准則。主要解決如外幣業務、租賃業務等特殊業務的會計處理。

3)財務報表會計准則。規范企業主要會計報表編制方法和信息披露的准則。

每一具體會計准則一般包括引言(准則范圍)、定義(某准則涉及的概念)、一般確認原則、一般計量方法、一般報告原則、一般提示事項、附則(解釋權和生效日期)七個部分。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⑶ 我國財務會計規范體系包括哪些內容

我國的會計准則體系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1、會計法律規范, 包括與會計有關的法律、行政法規, 是會計准則體系中最具約束力的組成部分, 即會計准則制度調整經濟活動中會計關系法律規范的一般術語, 會計中社會法律制度的具體體現, 規范和控制會計行為的外部制約因素。

如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注冊會計師法》等相關法律, 會計相關行政法規主要由國務院發布的各種法規, 如《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 "、《總會計師條例》等。

2. 會計准則和制度規范、法律和制度是一個社會制度, 一個合理的安排。會計准則和制度規范是一般名稱中的要求和准則、方法和程序, 從技術角度來看處理會計實務。

從廣義上講, 會計制度是指國家制定的所有會計規范的總稱, 包括會計制度、會計人事管理制度和會計工作管理制度。但狹義會計制度只指會計制度。會計准則和制度規范主要由財政部按照會計法律和行政規范制定和發布的各種會計准則、會計制度。

3. 會計職業道德標準是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應遵守的道德准則和行為規范的總稱, 是會計人員主觀心理素質的要求。對質量的要求, 對會計管理行為的方向和合理化程度的控制和掌握。 《會計職業道德法典》是一種特殊的會計准則。

4. 會計理論規范理論是實踐的總結, 它反過來又指導實踐, 促進實踐發展, 指導實踐, 促進實踐發展, 會計理論現已形成相對完整的概念框架和結構。從一般意義上說, 整個成熟的會計理論是會計准則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 包括會計目標、會計假設、會計要素、會計原則、會計處理程序和方法。

(3)我國的會計原則有哪些內容擴展閱讀:

財務會計規范體系作用:

第一,財務會計有助於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提高企業透明度,規范企業行為。

企業財務會計通過其反映職能。提供有關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方面的信息,是包括投資者和債權人在內的各方面進行決策的依據。

第二,財務會計有助於企業加強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經濟效益、經營成果、競爭能力和發展前景,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企業的前途和命運。

第三,財務會計有助於考核企業管理層經濟責任的履行情況。

企業接受了包括國家在內的所有投資者和債權人的投資,就有責任按照其預定的發展目標和要求,合理利用資源,加強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接受考核和評價。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財務會計法規體系

⑷ 我國會計工作管理體制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會計工作管理體制管理內容:

1、我國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家,公有制佔主導地位,會計工作對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有其特殊的作用,要求基層單位的會計工作在為本單位的經營管理和業務活動服務的同時,要為國家宏觀調控服務。

2、這就要求我國會計工作管理體制必須明確會計工作的主管部門、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制定許可權、對會計工作的監督檢查部門和監督檢查范圍、對會計人員的管理等內容。


(4)我國的會計原則有哪些內容擴展閱讀:

一、管理制度:

1、國家會計工作管理體制由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我國會計法規定,國務院財政部門主管全國的會計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會計工作。

2、我國會計工作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體制。即在國務院財政部門統一規劃、統一領導的前提下,實行分級負責、分級管理,充分調動地方、部門、單位管理會計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二、許可權關系:

1、會計工作管理體制,是劃分管理會計工作職責許可權關系的制度,包括會計工作管理組織形式、管理許可權劃分、管理機構設置等內容。會計工作是一項經濟管理活動,為了規范會計工作,保證會計工作在經濟管理中發揮作用,政府部門應在宏觀上對會計工作進行必要的指導、監督和管理。

⑸ 下列項目屬於我國會計核算一般原則的有

A、B、C屬會計核算一般原則(現稱會計信息質量要求),C屬會計假設

⑹ 我國企業會計准則體系的組成內容包括哪些

1)通用業務會計准則。主要解決各行業共同行業務如貨幣性資產、應收賬款等業務的處理。

2)特殊業務會計准則。主要解決如外幣業務、租賃業務等特殊業務的會計處理。

3)財務報表會計准則。規范企業主要會計報表編制方法和信息披露的准則。

每一具體會計准則一般包括引言(准則范圍)、定義(某准則涉及的概念)、一般確認原則、一般計量方法、一般報告原則、一般提示事項、附則(解釋權和生效日期)七個部分。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⑺ 會計原則有哪些

會計原則有以下:

財務會計的一般原則是指對財務會計核算的基本要求作出規定,是對財務會計核算基本規律的高度概括和總結。我國企業會計制度和企業會計准則將財務會計的一般原則歸納為:客觀性、實質重於形式、相關性、可比性、一貫性、及時性、明晰性、權責發生制、配比、謹慎性、歷史成本、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和重要性等13項原則。

  1. 客觀性原則

    是指會計核算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為依據,如實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會計核算的客觀性包括真實性和可靠性兩方面的意義。真實性要求會計核算的結果應當與企業實際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相一致;可靠性是指對於經濟業務的記錄和報告,應當做到不偏不倚,以客觀的事實為依據,不受會計人員主觀意志的左右,避免錯誤並減少偏差。企業提供會計信息的目的是為了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需要,因此,必須做到內容真實、數字准確和資料可靠。

  2. 實質重於形式原則

    是指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核算,而不應當僅僅按照它們的法律形式作為會計核算的依據。在實際工作中,交易或事項的外在法律形式並不總能真實反映其實質內容。為了使會計信息真實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就不能僅僅依據交易或事項的外在表現形式來進行核算,而要反映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違背這一原則,可能會誤導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會計核算上將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設備作為固定資產入賬就是這個原則的具體體現。

  3. 相關性原則

    亦稱有用性原則,是指企業會計提供的信息應當能夠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以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會計信息與使用者的決策密切相關,表現在提供的會計信息能幫助決策者預測未來,把握可能的結果,從而改善當前的決策;同時,提供的會計信息也能為決策者證實過去的決策產生的結果,從而修正或堅持原來的決策。因此,在會計核算中應堅持這一原則,在收集、加工、處理和提供會計信息的過程中,充分考慮會計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4. 一貫性原則

    指企業的會計核算方法前後各期應當保持一致,不得隨意變更。如有必要變更,應當將變更的內容、變更的累積影響數,以及累積影響數不能合理確定的理由等,在會計報表附註中予以說明。在會計核算中,經常會出現相同經濟業務的會計處理有多種辦法可供選擇,例如存貨發出的計價方法有先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和個別認定法等,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也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數總和法、雙倍余額遞減法等,企業可以在會計准則或制度允許的范圍內選擇使用。但是,在一般情況下,企業一經選定某一種方法,就不得隨意變動,如果企業在不同的會計期間採用不同的會計核算方法,將不利於會計信息使用者對會計信息的理解,不利於會計信息作用的發揮。當然也不是說企業所選擇的會計核算方法不能做任何變更,在符合一定條件的情況下,企業也可以變更會計核算方法,並在企業財務會計報告中作相應披露。在會計核算中遵循一貫性原則,有利於提高會計信息的使用價值,可以防止某些企業和個人利用會計方法的變動,在會計核算上弄虛作假,粉飾財務會計報告。

  5. 可比性原則

    是指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按照規定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會計指標應當口徑一致、相互可比。這一原則不僅要求不同企業之間的會計信息要具有橫向的可比性,而且要求同一企業的不同時期的會計信息要具有縱向的可比性。不同的企業可能處於不同行業、不同地區,經濟業務發生於不同時點,為了保證會計信息能夠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決策的需要,便於比較不同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只要是相同的交易或事項,就應當採用相同的會計處理方法。

  6. 及時性原則

    是指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及時進行,不得提前或延後。對會計信息使用者來說,會計信息與決策的相關性不僅表現在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而且表現在會計信息時效性上,過時的會計信息對決策者的使用價值就會大大降低,甚至無效。在會計核算中,堅持這一原則就是要求及時收集會計信息、及時對會計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及時傳遞會計信息,以滿足各方面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需要。

  7. 明晰性原則

    亦稱可理解性原則,是指企業的會計核算和編制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清晰明了,便於理解和利用。對會計信息使用者來說,首先要能弄懂財務會計報告反映的信息內容,才能加以利用,並作為決策的依據,因此,明晰性是會計信息質量的首要要求。明晰性原則就是要求會計核算提供的信息應當簡明、易懂,能簡單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能為大多數使用者所理解。在會計核算中只有堅持明晰陛原則,才能有利於會計信息使用者准確、完整地把握會計信息的內容,從而更好地利用。

  8. 權責發生制原則

    是指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凡是當期已經實現的收入和已經發生或應當負擔的費用,不論款項是否收付,都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凡是不屬於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在當期收付,都不應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權責發生制以權利取得和責任完成作為收入和費用發生的標志,有助於正確計算企業的經營成果。我國企業會計制度和會計准則要求企業在會計核算過程中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與權責發生制相對應的一種收入和費用的確認方法被稱之為收付實現制,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現金作為確認收入和費用的依據。目前,我國的行政單位採用收付實現制,事業單位除經營業務採用權責發生制外,其他業務也採用收付實現制。

  9. 配比原則

    是指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收入與其成本、費用應當相互配比,同一會計期間內的各項收入和與其相關的成本、費用,應當在該會計期間內確認。根據收入與費用的聯系方式,收入與費用的配比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根據收入與費用之間的因果聯系進行直接配比,如主營業務收入與主營業務成本相配比,其他業務收入與其他業務成本相配比;二是根據收入與費用項目存在的時間上的一致關系,將某些與特定的收入項目沒有存在明顯的因果關系的費用項目,如廣告費、辦公費和經理人員工資等,與發生在同一期間的收入相配比。在會計核算中遵循配比原則,就是要求一個會計期間內的各項收入同與其相關聯的成本、費用,應當在同一會計期間內進行確認、計量並登記入賬,藉以計算確定該期的損益。

  10. 實際成本原則

    亦稱歷史成本原則,是指企業的各項財產在取得時應當按照實際成本計量。其後,各項財產如果發生減值,應當按照規定計提相應的減值准備。除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另有規定者外,企業一律不得自行調整其賬面價值。企業在會計核算上對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等項目的計量,應當基於交易或事項的實際交易價格或成本,這主要是因為實際成本具有客觀性,便於查核;同時實際成本數據的取得和確定也比較容易。堅持實際成本原則能使會計核算資料具有客觀性和可靠性。但是,如果企業的資產已經發生了減值,其賬面價值不能反映其未來可收回金額,企業就應當按照規定計提相應的減值准備。

  11. 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

    是指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合理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的界限。凡支出的效益僅及於本年度(或1個營業周期)的,應當作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於幾個會計年度(或幾個營業周期)的,應當作為資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是指為了取得本期收益而發生,應從當期已實現的收益中得到補償的支出;而資本性支出是指為當期、主要是為以後會計期間收入的取得而發生,應由今後若干會計期間的收益來補償的支出。這一原則要求企業在會計核算中將兩類不同性質的支出區分開來,對於收益性支出,應計入當期損益,並在利潤表中反映,以正確計算當期經營成果;對於資本性支出應列入資產,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中,根據其與以後各期收益的關系,將其價值分攤到以後各會計期間,以真實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如果企業將原本應計入資本性支出的計入了收益性支出,就會低估當期資產和收益;反之,則會高估當期資產和收益;所有這一切,都不利於會計信息使用者正確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影響其正確決策的作出。

  12. 謹慎性原則

    亦稱穩健性原則,或稱保守主義,是指某些會計事項有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可供選擇時,應盡可能選擇一種不致虛增賬面利潤、誇大所有者權益的方法為準的原則。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應當遵循謹慎性原則的要求,不得多計資產或收益、少計負債或費用,但不得設置秘密准備。遵循這一原則,要求企業在面臨經濟活動中的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作出職業判斷並處理會計事項時,應當保持必要的謹慎,充分估計風險和損失,不高估資產或收到也不低估負債或費用。對於預計會發生的損失應計算入賬,對於可能產生的收益則不預計入賬謹慎性原則在我國會計實務中有多種表現,如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採用加速折舊法、物價上漲情況下存貨計價採用後進先出法、對可能發生的各項資產損失計提減值准備等。當然,遵循這一原則並不意味著企業可以任意設置各種秘密准備,否則,就屬於濫用本原則,應當按照對重大會計差錯更正的要求進行相應會計處理,加以糾正。

  13. 重要性原則

    是指企業在全面核算的前提下,對於在會計核算過程中的交易或事項應當區別其重要程度,採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對資產、負債、損益等有較大影響,並進而影響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據以作出合理判斷的重要會計事項,必須按照規定的會計方法和程序進行處理,並在財務會計報告中予以充分、准確地披露;對於次要的會計事項,在不影響會計信息真實性和不誤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作出正確判斷的前提下,可適當簡化處理。會計核算中遵循重要性原則就是要考慮提供會計信息的成本與效益問題,使得提供會計信息的收益大於成本,避免出現提供會計信息的成本大於收益的情況出現,在全面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基礎上,起到突出重點,簡化核算,節約人力、物力和財力,提高會計核算的工作效率。會計核算中,評價某些項目的重要性時,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一般來說,應當從質和量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從性質上說,當某一事項有可能對決策產生一定影響時,就屬於重要項目;從數量方面來說,當某一項目的數量達到一定規模時,就可能對決策產生影響。

⑻ 我國企業會計准則體系的組成內容包括哪些

其具體內容可分為一般業務准則、特殊行業和特殊業務准則、財務報告准則三大類,一般業務准則是規范普遍適用的一般經濟業務的確認、計量要求,如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職工薪酬、所得稅等。

特殊行業和特殊業務准則是對特殊行業的特定業務的會計問題做出的處理規范;如生物資產、金融資產轉移、套期保值、原保險合同、合並會計報表等。財務會計報告准則主要規范各類企業通用的報告類准則,如財務報表列報、現金流量表、合並財務報表、中期財務報告、分部報告等。


(8)我國的會計原則有哪些內容擴展閱讀

我國企業會計基本准則的地位:

國際會計准則理事會、美國等國家或者地區在其會計准則制定中,通常都制定有「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它既是制定國際財務報告准則和有關國家或地區會計准則的概念基礎,也是會計准則制定應當遵循的基本法則。

我國基本准則類似於國際會計准則理事會的《編報財務報表的框架》,在企業會計准則體系建設中扮演著同樣的角色,在整個企業會計准則體系中具有統馭地位。同時,我國會計准則屬於法規體系的組成部分。

⑼ 簡述我國企業會計准則中提出的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有哪些

1、對現行基本准則中的「一般原則」作了補充和完善,改為「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更加強調了會計信息的相關性。
2、保留了客觀性原則、重要性原則、謹慎性原則、實質重於形式原則和及時性原則,也強調了相關性原則、明晰性原則、可比性原則和一致性原則等。
3、新基本准則將權責發生制原則作為會計核算的基礎,不再作為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
4、將歷史成本原則體現在會計要素的計量中;
5、取消了配比原則和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其內容體現在具體的會計要素確認和計量標准中。

⑽ 會計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會計有以下十三個基本原則:

(一)真實性(客觀性)真實性原則:指會計核算應當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為依據,如實地反映經濟業務、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做到內容真實、數字准確、資料可靠。

(二)實質重於形式原則: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核算,而不應當僅僅按照它們的法律形式作為會計核算的依據。

(三)相關性:相關性原則是指會計信息應當符合國家宏觀管理的要求,滿足有關各方了解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需要,滿足企業加強內部經營管理的需要。

(四)一致性:一致性原則是指會計處理方法前後各期應當一致,不得隨意變更。

(五)可比性:可比性原則是指會計核算應當按照規定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會計指標應當口徑一致,相互可比。

(六)及時性:及時性原則是指會計核算應當及時進行,保證會計信息與所反映的對象在時間上保持一致,以免使會計信息失去時效。

(七)清晰性:清晰性原則是指會計記錄和會計報表都應當清晰明了,便於理解和利用,能清楚的反映企業經濟活動的來龍去脈及其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八)權責發生制:權責發生制原則是指會計核算應當以權責發生製作為會計確認的時間基礎,即收入或費用是否計入某會計期間,不是以是否在該期間內收到或付出現金為標志,而是依據收入是否歸屬該期間的成果、費用是否由該期間負擔來確定。

(九)配比性:收入與費用配比原則是指收入與其相關的成本費用應當配比。

(十)實際成本:實際成本原則,亦稱歷史成本原則,是指企業的各項財產物資應當按取得時的實際成本計價,物價如有變動,除有特殊規定外,不得調整起賬面價值。

(十一)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的原則是指在會計核算中合理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

(十二)謹慎性:謹慎性原則是指在有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作出判斷時,保持必要的謹慎,不抬高資產或收益,也不壓低負債或費用。

(十三)重要性:重要性原則是指在選擇會計方法和程序時,要考慮經濟業務本身的性質和規模,根據特定經濟業務對經濟決策影響的大小,來選擇合適的會計方法和程序。

會計基本前提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

(10)我國的會計原則有哪些內容擴展閱讀:

會計原則是會計工作的指導性規范。對財務會計基本規律的概括與總結。比如穩健性原則、重要性原則等。實際工作中,會計原則常與會計准則相混用。

美國先使用「會計原則」,後流行「會計准則」。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歷史發展的客觀過程,即美國的會計規范經歷了從「有限的、指導性」的規范(會計原則)發展成「數量可觀的指導性和技術性並重」的規范(會計准則)。

會計核算處處體現著成本效益原則。為什麼有代理記賬,這是因為老闆不願承擔會計人員的人工成本。為什麼會有一次攤銷法,這是因為精確地計量造成了人工浪費。

為什麼有實地盤存制,因為失控帶來的損耗無足輕重。行止於不劃算,成本效益原則不應只是體現在會計核算上,而應該作為財務工作的重要指導思想。

謹慎性用好了是穩健,用壞了是保守。謹慎性原則在流程建設中易走極端,導致防衛過當。漫長的審批流程,級級匯報的責任體系都是謹慎性原則濫用的體現。

謹慎性原則往好了說是為防範風險,往壞了說是抓不住關鍵與重點。謹慎性原則濫用的後果是加劇運作成本,降低運作效率。

形式與實質哪個更重要,會計准則要求實質重於形式。但審計與稅務稽查好像更關注形式,如稅務以票控稅,審計強調內控流程。試想沒有形式的合規,遑論實質的正義。即便實質有瑕,只要形式無恙,大可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書不可盡信,實際工作中,會計形式未必輕於實質。

企業有獨資、合夥和股份公司三種形式。

會計主體的三個條件:⑴具有一定數量的資金;⑵進行獨立的生產經營活動或其他活動;⑶實行獨立決算。

我國《企業會計准則》第四條規定,「會計核算應當以企業發生的各項經濟業務為對象,記錄和反映企業本身的各種生產經營活動。」

熱點內容
小企業會計准則養老保險 發布:2021-08-17 15:48:04 瀏覽:965
會計活頁賬本怎麼裝訂 發布:2021-08-17 15:48:01 瀏覽:558
會計繼續教育90分是多少學時 發布:2021-08-17 15:47:58 瀏覽:632
民辦非企業培訓機構會計分錄 發布:2021-08-17 15:47:53 瀏覽:149
初級會計報名發票丟了怎麼辦 發布:2021-08-17 15:47:13 瀏覽:80
會計樂財務軟體 發布:2021-08-17 15:47:10 瀏覽:277
內蒙古初級會計考試從哪裡報名 發布:2021-08-17 15:46:03 瀏覽:370
會計專業技能競賽運營怎麼做 發布:2021-08-17 15:44:53 瀏覽:683
如何應對基礎會計學考試 發布:2021-08-17 15:43:49 瀏覽:782
物流公司會計外賬處理 發布:2021-08-17 15:43:47 瀏覽: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