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財務會計的計量基礎
❶ 會計計量基礎有哪些
額~LZ是不是想問計量屬性啊~歷史成本,重置成本,現值,公允價值,可變現凈值
B。
企業會計的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凡是當期已經實現的收入和已經發生或應負擔的費用,無論款項是否收付,都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處理;
凡是不屬於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在當期實際收付,也不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進行會計核算,可以正確地將收入與費用相配比,正確計算各期間的經營成果。
(2)傳統財務會計的計量基礎擴展閱讀:
在會計主體的經濟活動中,經濟業務的發生和貨幣的收支不是完全一致的,即存在著現金流動與經濟活動的分離。由此而產生兩個確認和記錄會計要素的標准,一個標準是根據貨幣收支是否來作為收入確認和費用確認和記錄的依據,稱為收付實現制;另一個標準是以取得收款權利付款責任作為記錄收入或費用的依據,稱為權責發生制。
權責發生制是依據持續經營和會計分期兩個基本前提來正確劃分不同會計期間資產、負債、收入、費用等會計要素的歸屬。並運用一些諸如應收、應付、預提、待攤等項目來記錄由此形成的資產和負債等會計要素。
企業經營不是一次而是多次,而其損益的記錄又要分期進行,每期的損益計算理應反映所有屬於本期的真實經營業績,收付實現制顯然不能完全做到這一點。因此,權責發生制能更加准確地反映特定會計期間實際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
❸ 會計確認和計量的基礎有哪幾種區別是什麼
分別是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區別權責發生制看權利和責任發生沒有,不管有沒有收款,收付實現制只看錢有沒有收到和支付,不管責任和權利是哪個月的。
❹ 會計確定計量的基礎是什麼
選A。企業會計核算計量就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
❺ 企業的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以什麼為基礎
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
❻ 財務會計的計量模式 傳統財務會計就是財務會計嗎
傳統財務會計計量模式是以權責發生製作為確認的基礎、採用歷史成本計量模式、財務報告以財務報表為主體且主要採用表內揭示的方式提供貨幣性指標的模式。
會計計量模式:是指針對會計對象的內在數量關系進行衡量、 計算和確定,將其轉化為以貨幣表現的財務信息和其他信息,以綜合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 經營成果和現金流動狀況,也即完成了在資產負債表、 利潤表與現金流量表中確認和計量有關財務報表要素,而確定其貨幣金額的過程。
❼ 會計計量基礎有哪些
會計計量基礎,指的是會計計量屬性,主要有:
1、歷史成本
資產按照購置時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或者按照購置資產時所付出的代價的公允價值計算。負債按照因承擔現時義務而收到的款項或者資產的金額,或者承擔現時義務的合同金額,或者按照日常活動中為償還負債預期需要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算。
2、重置成本
資產按照現在購買相同或者相似的資產所需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算。負債按照償付該項負債所需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算。
3、可變現值
資產按照其正常對外銷售所能收到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扣減該資產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後的金額計算。
4、現值
資產按照預計從其持續使用和最終處置中所產生的未來凈現金流入量的折現金額計算。負債按照預計期限內需要償還的未來凈現金流出量的折現金額計算。
5、公允價值
資產和負債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願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計算。
(7)傳統財務會計的計量基礎擴展閱讀:
會計計量屬性的關系
1、在各種會計要素計量屬性中,歷史成本通常反映的是資產或者負債過去的價值,而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以及公允價值通常反映的是資產或者負債的現時成本或者現時價值,是與歷史成本相對應的計量屬性。當然這種關系也並不是絕對的。
2、資產或者負債的歷史成本有時就是根據交易時有關資產或者負債的公允價值確定的,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如果交換具有商業實質,且換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的,換入資產入賬成本的確定應當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為基礎。
3、除非有確鑿證據表明換入資產的公允價值更加可靠;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交易中,合並成本也是以購買方在購買日為取得對被購買方的控制權而付出的資產、發生或承擔的負債等的公允價值確定的。
❽ 會計計量的基礎是什麼【請簡要回答,謝謝!】
會計計量:用貨幣或其他量度單位計量各項經濟業務及其結果的過程。其特徵是以數量(主要是以貨幣單位表示的價值量)關系來確定物品或事項之間的內在聯系,或將數額分配於具體事項。其關鍵,是計量屬性的選擇和計量單位的確定。作為財務會計的一個重要環節,會計計量的主要內容包括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成本、損益等,並以資產(負債往往可稱為負資產,而所有者權益為資產扣除負債後的剩餘資產或凈資產)計價與盈虧決定為核心。
❾ 會計計量屬性(會計計量基礎)主要有哪些
會計要素同樣可以從多個方面予以貨幣計量,從而有不同的計量屬性。例如,資產可以用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等進行計量。
具體如下:
歷史成本:資產按照購置時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或者按照購置資產時所付出的代價的公允價值計算。負債按照因承擔現時義務而收到的款項或者資產的金額,或者承擔現時義務的合同金額,或者按照日常活動中為償還負債預期需要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算。
重置成本:資產按照現在購買相同或者相似的資產所需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算。負債按照償付該項負債所需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算。
可變現值:資產按照其正常對外銷售所能收到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扣減該資產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後的金額計算。
現值:資產按照預計從其持續使用和最終處置中所產生的未來凈現金流入量的折現金額計算。負債按照預計期限內需要償還的未來凈現金流出量的折現金額計算。
公允價值:資產和負債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願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計算。
(9)傳統財務會計的計量基礎擴展閱讀
會計計量屬性的選擇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
會計信息很大程度上是可靠性和相關性相互斗爭、相互妥協、此消彼長的最終產物。而對相關性和可靠性的不同選擇和不同的重視程度會產生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其中最典型的是會計計量屬性的選擇。相關性和可靠性博弈的結果使得在博弈中佔有優勢的一方會對會計計量屬性的選擇具有更大的影響力。
會計計量屬性選擇的方法及原則:
從上可知,五種會計計量屬性各有千秋,單純地選擇一種計量屬性對於整個會計工作而言都不可能永遠體現其連續。系統、全面計量特徵,也不可能始終使會計信息正如原則要求的那樣准確、真實、相關等。
盡管會計准則把歷史成本視為基本計量屬性,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金融創新,報表使用者對會計報表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歷史成本計量下提供的可靠性較強而相關性較弱的信息不能滿足信息使用者的決策需要。這時,選擇其他屬性十分必要,也是現實要求的體現。因此在實踐中,我們應根據具體的會計環境和經濟環境,分析各種影響因素,選擇最能反映經濟實質的計量屬性。
❿ 什麼是財務會計的理論基礎
(一) 會計假設的突破
會計假設是會計原則和會計方法賴以存在的基本前提,當會計假設與會計面臨的客觀經濟環境相符合的情況下,會計原則及會計處理方法能得到不斷的應用和穩定的發展。但隨著客觀經濟環境的變化,突破會計假設的業務及事項不斷出現,如跨國經營,企業集團化,通貨膨脹或緊縮,企業破產或清算,虛擬企業及經營,等等。所有這些需要新的理論與方法與之相適應,並區別於傳統財務會計,從而導致高級財務會計理論及方法的出現。傳統四項會計假設是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及貨幣計量,隱含了核算空間的單一性、經營的持久性及幣值的穩定性。對會計假設的突破或否定構成了高級財務會計的理論基礎。
(二) 會計原則
傳統財務會計的會計原則有些是建立在原有會計假設基礎上的,當會計假設被突破以後,必然引起相應會計原則的變動,如幣值穩定假設動搖,歷史成本原則就沒有意義,隨之而來穩健原則、配比原則也就難以成立;持續經營假設動搖,權責發生制不會比現金收付制合理,等等。因此,一些建立在會計假設基礎上的傳統財務會計原則並不符合高級財務會計的要求。但無論環境如何改變,以會計目標為導向的很多會計原則不僅沒有減弱,反而應該得到進一步的加強,高級財務會計理應真正成為財務會計的重要分支,為外部信息需求者提供優質服務而遵循更為強化的原則。
可靠性。可靠性也就是真實性,要求會計提供信息經得起考證,是一種對客觀事實的忠誠表述,不偏不倚。可靠性是會計的根本原則。高級財務會計所要處理的業務及事項比較復雜,表內確認和計量的判斷是否准確及可能存在的風險都必須足夠揭示,表外披露的原因及影響也必須說明清楚。
相關性。高級財務會計應能夠滿足決策者的信息需求,同時具有預測價值和反饋價值,預測價值是指有助於利用過去和現在的信息來推測未來的經營和財務情況,反饋價值是指相關的信息能夠有助於使用者證實或糾正以前的推測。
可比性與一貫性。可比性要求不同企業對相同經濟事項的處理應採取同樣的會計政策,而一貫性要求一個企業在不同時期對相同經濟事項的處理也必須採取同樣的會計政策。如果採取了較為特殊的會計政策或者改變了會計政策,應該說明其原因及對報表的影響。
及時性與可理解性。及時性要求業務的會計處理必須及時進行,不得提前或推遲,包括及時收集業務發生的資料、及時生成會計信息、及時傳送或披露會計信息。可理解性強調會計信息表達清晰和內容完整,以使具有合理理解能力的信息使用者能夠辨別會計信息及其質量。
實質重於形式。實質重於形式指的是應當按照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而非僅僅依照其法律形式來進行會計核算。因為有時法律形式或人為形式並沒有反映其經濟實質和經濟現實,如果仍然按照法律或人為形式進行核算,將不會有利於信息需求者的決策,甚至誤導其決策。
重要性。重要性原則實際上是強調會計信息的成本效益原則,要求提供會計信息的收益應該大於成本,因而對於次要的會計事項,在不影響會計信息真實性、不誤導決策者正確判斷的前提下,可以適當簡化處理。特別對於高級財務會計的許多內容來說,其會計處理涉及面較廣,如合並會計報表的抵消處理,因而不能事無巨細搞一刀切,而應有所側重以提高工作效率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