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企業會計 » 會計與企業相關論文

會計與企業相關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5-16 22:13:50

① 淺談事業單位會計和企業會計的異同論文

企業都是以營利為目的的,而事業單位絕大多數並不一營利為目的,因此會計處理會有所不同。事業單位會計不計量和分配利潤;沒有明確的所有者權益,不得出資者分配剩餘資產;不進行完全成本核算,具有較強的社會性。
隨著我國新企業會計准則的實施。我國企業會計准則逐漸的與世界企業會計同步。而事業單位非營利組織,因為它的主要性質是向社會提供公共服務。它的會計准則和企業的會計准則有著很大的不同和區別。隨著各行業的深化改革的深入,事業單位對其單位體制進行了改革,並將管理模式進行了改變,逐步向企業化經營模式靠攏。2012年12月19日《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發布,並從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新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對原有的會計制度進行了豐富,突出了事業單位會計管理的特點,事業單位會計與企業會計雖然存在較多的不同,但是還是存在一定的共性。本文從事業單位會計制度與企業會計制度的聯系出發,探討了兩種制度的不同點。為事業單位逐步向企業化經營模式靠攏,對事業單位的深化改革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一、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與企業會計制度的共性
事業單位會計是政府會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會計和企業會計組成了現代會計。經濟的不斷發展,政府會計的作用不斷擴大發展。事業單位會計和企業會計差異逐漸減小。機構和企業會計有許多相似之處,首先,兩種系統的會計前提一樣,主要表現在: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活動、分段和會計貨幣。會計原則,這兩個都有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原則、相關性原則、可比性原則、重要性原則。會計要素雖然有差異,但其內容和方法大致一致的會計要素,如:企業會計要素包括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等六項。事業單位會計要素包括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和支出五項等費用。二者在會計科目的設置上面,各會計科目核算的內容以及財務分析方法應用具有一致性。企業會計制度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所規定的內容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從在信息質量要求、報表要素確認和計量原則、報告方法和內容等方面來看,二者對資產、負債、收入、支出等方面的規定,也有很大的相似性。各項核算原則、方法基本一致,報表構成也基本相同。所有者權益、利潤、凈資產和結余實際上是資產和負債以及收入和支出計量的結果,在本質上是一致的。企業與事業單位會計不僅在核算和報告原則上有一致的理論指導,而且在確認、計量方法上也有相同之處。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與企業制度直接存在一定的必然聯系,但是差別還是存在的。

二、兩種制度不同點
事業單位會計制度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與企業單位會計制度相近,但還是存在較多的差異,這也是由事業單位和企業單位的性質不同而決定的。兩種制度的不同主要有:部分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會計核算基礎、會計要素的內容、對投資的分類、現金的盤盈與盤虧處理、存貨的盤盈與盤虧處理、固定資產盤虧的處理、涉及稅金賬戶名稱、關於累計折舊的計算及會計處理、存貨的發出處理、存貨的期末計量、固定資產的盤盈的計量及賬務處理、對無形資產的攤銷賬務處理、對資產的處置結果的處理、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長期投資等非流動資產購進業務的處理、期末結轉、編制會計報表。下面進行簡要的闡述:
(1)部分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是不同的。企業會計,基於「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者事項的經濟實質對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應僅以法律形式的交易或事件」,其實質重於形式原則。根據「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反映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有關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項」,是表現的重要性原則。根據「企業對交易或者事項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保持應有的謹慎,不應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低估負債或者費用」,其表現的是謹慎性原則。而且事業單位要求的是「事業單位應當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或者事項為依據進行會計核算,如實反映各項會計要素的情況和結果,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其表現的是全面性,這是企業會計所沒有的。
(2)會計核算基礎不同。在企業會計,根據「企業應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的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規定,企業採用權責發生制。事業單位,根據「業務單元與一般使用收付實現制,部分經濟業務或活動使用權責發生制,具體規定在會計系統。由財政部工業企業採用權責發生制,在指定的財政部進行規定」企業一般使用收付實現制,部分經濟業務或活動使用權責發生制,具體規定由財政部確定。由於不同的會計基礎,收入和支出反映的內容也是不同的。事業單位反映收入在一個財政年度收入實際收到。收入按部門分類:財政補助收入、業務收入、較高收入補貼,下屬單位收入,營業收入和其他收入。事業單位反映支出,它是在一個會計年度發生實際的支出根據功能類:業務支出,到下屬單位補貼開支和支付更高的支出、管理和其他費用。
(3)會計要素的內容不同。企業會計中,會計要素由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組成。事業單位會計中,會計要素由資產、負債、收入、支出或者費用、凈資產組成。
(4)對投資的分類不同。企業會計對投資的分類是按照投資項目不同進行的。主要分為:交易性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貸款和應收款項、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等。事業單位會計對投資的分類是按持有投資時間不同分類。主要分為一年以內的短期投資和一年以上的長期投資。
(5)現金的盤盈與盤虧處理不同。在企業會計中,現金盤盈,一般是按照報批前和批後進行處理的,分為待處理財產損溢的賬戶核算和不同情況分別貸記營業外收入、其他應付款。現金的盤虧,一般按照報批前和報批後進行處理,分為待處理財產損溢賬戶核算和不同情況分別借記管理費用、其他應收款。在事業單位會計中,現金的盤盈,一般不按照報批前和報批後進行處理。而是直接貸記其他收入。現金的盤虧,一般不按照報批前和報批後進行處理,而是直接借記其他支出。
(6)存貨的盤盈與盤虧處理不同。存貨的盤盈和盤虧往往跟現金相似,在企業會計中,存貨盤盈,一般是按照報批前和批後進行處理的,分為待處理財產損溢的賬戶核算和不同情況分別貸記管理費用、其他應付款。存貨的盤虧,一般按照報批前和報批後進行處理,分為待處理財產損溢賬戶核算和不同情況分別借記管理費用、其他應收款、營業外支出。在事業單位會計中,存貨的盤盈,一般不按照報批前和報批後進行處理,而是直接貸記其他收入。存貨的盤虧,一般不按照報批前和報批後進行處理,而是直接借記其他支出。
(7)固定資產盤虧和盤盈的處理不同。固定資產的盤虧處理往往跟現金也很相似,在企業會計中,固定資產的盤虧處理,一般是按照已提折舊,借記累計折舊科目。報經批准予以處置時,按照企業在財產清查中盤虧的固定資產。固定資產轉入待處理資產的時候。按照通過「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固定資產損溢」科目核算。盤虧造成的損失,通過「營業外支出——盤虧損失」科目核算,並且計入當期損益。在事業單位會計中,固定資產的盤虧處理,一般按照轉入待處理資產,並按照待處置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借記「待處理資產損溢」科目。然後按照固定資產的賬面余額,貸記本科目。進行報批予以處理的時候,處置資產對應的非流動資產基金。借記「非流動資產基金——固定資產」科目,貸記「待處理資產損溢」科目。企業在財產清查中,固定資產盤盈,作為前期差錯處理。固定資產盤盈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核算。事業單位會計,固定資產的盤盈,根據市場價格的相同或類似的固定資產,並據此來確定成本;無法確定市場價值的時候,按照名義金額入賬。盤盈的固定資產,按照確定的入賬價值。借記「固定資產」科目,貸記為「非流動資產基金——固定資產」科目。
(8)涉及稅金賬戶名稱不同。企業會計中與「應交稅金」賬戶,而事業單位會計中稅費計算有關的一般使用「應繳稅費」賬戶。
(9)關於累計折舊的計算及會計處理不同。企業會計累積折舊,一般選用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並且在進行計算的時候,需要考慮到預計凈殘值。會計處理是:借記管理費用或製造費用,貸記累計折舊。事業單位會計累積折舊,一般選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對預計凈殘值不予考慮。會計處理是:借記非流動資產基金——固定資產,貸記累計折舊。
(10)存貨的發出處理不同。企業會計對發出存貨,計入營業成本。事業單位會計將發出存貨,計入營業支出或事業支出。
(11)存貨的期末計量不同。存貨的期末計量不同,主要在企業會計中,當存貨成本低於可變現凈值時,存貨按照成本來衡量。當成本是高於可變現凈值時,根據可變凈值進行計量,其中,根據成本之間的差額是高於可變現凈值為存貨,計量存貨跌價,將此計入到當期的損益中去。但是此類情況在事業單位會計中是不存在的。
(12)對無形資產的攤銷賬務處理不同。在企業會計中,攤銷無形資產,分為兩種類型:有限和無限的。根據無形資產的准則,其使用壽命有限,應系統地進行攤銷金額,攤銷金額的方式較多,主要有:直線法,總生產方法等。賬務處理是借記「管理費用」,貸記「累計攤銷。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不需要攤銷在持有期。殘值的確定需要根據市場情況確定的無形資產的生命的終結。事業單位會計中,規定應當採用年限平均法進行攤銷金額的方式。其賬務處理是借記「非流動資產基金——無形資產」,貸記「無形資產」。殘值並沒有相應的詳細的規定。
(13)對資產的處置結果的處理不同。企業會計中對存貨的處置:在結轉成本時,一般應計入營業成本。會計處理是借記「主營業務成本」或「其他業務成本」,貸記「庫存商品」或「原材料」等。事業單位會計中則在處置資產時,需要表明收入和費用。對於費用的處理借記「待處置資產損溢——處置凈收入」,貸記「庫存現金(銀行存款)」;收入的處理,則作相反的會計反映,同時還應計算二者差額。
(14)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長期投資等非流動資產購進業務的處理不同。企業會計中在固定資產等購進時,作一筆分錄。借記「固定資產」等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等。事業單位會計中,要作雙分錄,一是借記「固定資產」科目,貸記「非流動資產基金——固定資產等」科目;二是作借記「事業支出」、「經營支出」等。
(15)期末結轉不同。企業會計期末結轉時,收入類、費用類賬戶期末應轉入「本年利潤」賬戶。年末時還應進行利潤分配的會計處理。年末時通常利潤分配賬戶有餘額。事業單位會計中,則是按取得資金性質的不同。收入類、支出類賬戶分別轉入財政補助結轉、非財政補助結轉、事業結余和經營結余。年末時,事業結余、經營結余還應轉入到「非財政補助結余分配」。但是經營結余出現借方余額時,不得進行結轉。財政補助結余分配同時有三個分流渠道:繳納企業所得稅、提取職工福利基金和事業基金。年末該賬戶無余額。
(16)編制會計報表不同。企業會計「四表」,即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變化表。報表全面系統,以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結構性,提供有用的決策信息給用戶,幫助他們做出決策更科學,更合理。事業單位會計「三表」,即資產負債表、收入支出表或表費用表、財政補貼收入支出。反映了單位的某一特定日期財務狀況和某會計期間的事業成就,預算執行和其他會計信息,可以為單位加強經濟管理提供信息,幫助單位領導和管理分析檢查各種經營活動的合規性,財政部門預算按自己的預算進行著,正確的合適支出,提高預算管理的質量。

三、結語
新事業單位的會計制度保留了原來的系統框架,豐富了它的內容,給出了相關的財政改革成果。突出制度的公益屬性(使用財政資金),需要科學、精細的管理。新企業會計制度和事業單位會計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與事業單位會計相比,企業會計更多地受到社會的關注,其利益牽扯的體系太多。事業單位通過會計制度改革其本身的財務狀況、預算執行等方面已經更加全面、真實、合理。通過對新事業單位會計系統研究,與企業會計制度比較,總結了兩種體系直接的聯系和區別。能夠更好地理解二者會計制度的內涵,同時為部分事業單位的市場化提供一定的參考。

② 「會計畢業論文」5000字。

一、會計信息失真的含義
所謂會計信息失真,是指會計信息未能真實地反映客觀的經濟活動,給決策者的相關決策帶來不利影響的一種現象。上市公司信息質量失真主要表現在:一是信息披露不真是,二是信息披露不充分,三是信息披露不及時。

二、目前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的總體情況
自1720年在英國發生世界上第一例上市公司會計舞弊案——「南海公司」事件以來,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問題就成為了投資人和債權人關注的核心問題之一。雖然在過去的二百多年裡,由此催生的現代審計技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同時世界各國也普遍建立和完善了財務會計准則,使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有了很大的保障。但是,會計信息失真問題並未如投資人和債權人所希望的那樣從根本上得到遏制。相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嚴重失真的案件還時有發生。在中國,這種現象也同樣存在:據有關資料披露,財政部1999年抽查100家國有企業會計報表時,有81家虛列資產37.61億元,89家虛列利潤27.47億元;在2000年度在會計信息質量抽查中,在被抽查的159家企業中,資產不實的有147戶。這147戶共虛增資產18.48億元,虛減資產24.75億元;虛增利潤14.72億元,虛減利潤19.43億元。在上市公司方面:2001年經注冊會計師審計,深滬兩市上市的1000餘家公司共被審計出應調減虛增利潤189億元,擠掉利潤水分達15.9%。其中,審計調減利潤317億元,審計調增利潤128億元,調增調減利潤總額445億元;審計調減資產903億元,調增資產842億元,總體調減資產61億元,調增調減資產總額1745億元。特別是有6家上市公司資產調減幅度超過50%。同時在上市公司中也發生了如紅光股份欺詐上市案,瓊民源、銀廣廈、麥科特、ST黎明、猴王股份、東方電子、藍田股份等一系列上市公司會計造假案件。這些舞弊案件的頻繁發生不僅使會計的誠信基礎受到了嚴重挑戰,而且也嚴重損害投資者的投資信心。

三、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
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利益驅動的因素,也有制度缺陷的影響,同時還存在道德層面的問題。我國處在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在資本市場的完善程度、公司治理結構以及外部監督機制方面所存在的一些問題,使得中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與復雜性。綜合考察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現象,我認為,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我國資本市場存在的問題與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
我國的資本市場是在市場經濟制度尚不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存在缺陷的背景下建立發展起來的,存在著市場機制缺失、市場結構單一與市場行政化等方面的問題。由於資本市場市場化程度低,企業融資渠道少,具有「殼資源」屬性的上市資格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而依據現有的制度,公司上市、配股、退市等均是以會計盈利能力作為標尺,為了滿足上市或配股的條件或避免退市,相當一部分上市公司從事了合法但不合理的盈餘管理或會計造假活動。同時,以國有企業為主的上市公司,在股權結構方面人為分割,流通阻滯,「同股不同價,同股不同權」;加之國有股一股獨大,小股東所持股權較少,較少關心企業經營實際,投機風氣嚴重,很容易引發大股東通過關聯交易,侵佔上市公司資產,損害小股東利益的行為。如「鄭百文」在自身虧損嚴重的情況下,為獲得上市募集資金的目的,虛構財務贏余以獲得上市資格;「銀廣夏」為維持和重獲配股資格,虛構交易、誇大利潤以哄抬本公司股價;「藍田股份」採取多計存貨價值、多計固定資產、虛增銷售收入、虛減銷售成本等手段虛增利潤套取銀行貸款;以及在2003年1月9日國家頒布《關於審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的民事賠償案件的若干規定》之後,以錦州港、大慶聯誼為發端,掀起了一股證券民事賠償的高潮。這些事件反映出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具有較強的政策拉動的特徵。

(二)企業產權中各行為主體的利益沖突導致企業會計信息失真
經濟學假定人是有理性的,理性的個體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用最大化。每個個體都在他所依存的體制所允許的有限的范圍內最大化自己的效用。由於個體利益的不同,在組織中將產生不同的利益主體。
一般而言,企業產權中有政府、債權人、所有者、經營者和其他與企業相關的個體等幾大主體。政府最關心稅收的征繳;債權人最關注其債權是否能按時地收回本金和利息;所有者關心的是自己投入的資產能否保值和增值;經營者關心業績的增加是否給自己帶來額外的經濟收益;證券市場上的投資者關心股票的價值和公司的業績。由於他們具有不同的行為目標和經濟特徵,存在著不同的利益驅動,不可避免地出現利益沖突。而經營者的地位與其他利益主體相比有其獨特之處,即經營者直接管理著企業,他對企業的經營、動作負直接責任,因而他有著得天獨厚的信息優勢。然而,基於其自身利益的考慮,經營者只會提供滿足其本身利益最大化的信息。同時,由於信息不對稱所引起的經營者「偷賴」動機會帶來「道德風險」問題,即經營者有動機操縱會計信息生成甚至提供虛假信息,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從信息使用者方面看,由於各自的利益目標不同,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從信息使用者方面看,由於各自的利益目標不同,對信息的要求也不一樣,有些信息使用者確實需要真實、客觀反映經濟活動的會計信息,而有些則不然。有時由於個人、部門和地區的利益驅動,出於某種特殊目的如粉飾政績或隱瞞事實等的需要,他們可能並不需要真實的會計信息,如果這些真實的會計信息對他們的目的不利的話。從債權人角度分析,它們關注債權是否能按期收回,也應要求真實的會計信息以做出正確的判斷,並盡早採取對策。目前企業最大的債權人是銀行,是否所有銀行真的都需要真實的會計信息呢?恐怕未必。這里同樣涉及到銀行的利益問題。目前我國的銀行大部分是國有銀行,接受貸款的企業大部分是國有企業,如果說在貸款發放之前銀行對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還有所要求的話(實際上連這一點都存在疑問),那麼貸款發放之後會計信息真實性的重要性就大大降低了。其中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銀行和信貸人員自身業績考核的需要,真實的會計信息對他們不見得有好處,二是就算他們知道借款企業的真實情況(當然是財務狀況不好的情況),他們也無法做些什麼。剩下股東,應該說證券市場上的投資者是最需要真實的會計信息的,因為他們與企業的產權關系最明晰,其利益相關性最大。但以目前我國證券市場而論,投資與投機並存,後者占的比重較大,以賺取短期差價為目的的「股民」甚眾,而真正願意以「股東」身份出現的長期投資者卻為數甚少,會計信息是否真實對廣大股民來說並不重要,他們所關心的是會計信息是否會令股價上升,因為這才是他們的利益之所在。有時,不同的產權主體為了達到各自的但又是一致的利益目標,可能相互串通,合謀提供虛假的會計信息,雖然這不僅可能損害其他產權主體的利益,而且可能損害企業的長遠利益。

(三)內部控制制度缺乏或低效
建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目的就在於發現、防止和糾正錯誤與舞弊。一個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起碼應該達到以下目的:保證業務活動按照適當的授權來進行;保證所有交易和事項以正確的金額,在恰當的會計期間及時的記錄於適當的帳戶,從而使會計報表的編制符合會計准則的相關要求;保證對資產和記錄的接觸、處理均經過適當的授權;保證帳面資產與實存資產定期核對相符等。所以從理論上講,一切的錯誤和舞弊是能夠被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及時發現和糾正的。但是,如果一個公司的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著缺乏,則很容易發生發生會計舞弊。同時,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實施有重大影響的控制環境的好壞也直接地影響著內部控制制度是否發揮作用。舞弊信息之所有能通過會計系統最終形成財務報告,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企業的內部控制環境已極不正常,這才使得會計舞弊行為有機可乘。

(四)外部監管不力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現象泛濫
在我國,會計工作的主管部門是財政部。財政部負責制定會計制度及監督實施。根據《會計法》的規定,財政、審計、稅務、人民銀行、證券監管、保險監管等部門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職責,對有關單位的會計資料實施監督檢查。按理說,我們的監管應該是有效的,能防止會計信息失真的泛濫。但是,實際上監督乏力、監管手段缺乏的現象依然存在。證券監管、財政、審計、稅務等部門都有權監管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但是,各個監管部門缺乏配合,各自進行監管,沒有達到各家齊抓共管,形成有效的和相互補充的監管機制。就拿受到監管比較多的上市公司來講,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質量不高是有目共睹的。企業上市後,經營不善的,就採取各種手段,虛增上市公司的收入和利潤,獲得增資配股的資格,進一步套取廣大投資者的資金。有的上市公司還配合莊家,違規炒作自己公司的股票。到了虧損得無法維持下去的時候,就進行債務、資產重組,出賣手中的殼資源。這已經成為我國上市公司的一道風景線。鄭百文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1997年底,鄭百文公司在實際虧損1.5億元的情況下,採用虛提返利、費用跨期入賬等手段編制虛假財務報表,年報中向社會公眾披露盈利8560萬元,並在1998年通過配股籌集資金1.5億元。鄭百文公司巨額虧空和造假事件於2000年披露後,證監會才介入調查。由於證監會監管的力量和手段都有限,很難及時發現上市公司的造假行為,其他部門也未起到相應的作用。

四、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危害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是直接與市場經濟規則嚴重背離的行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資金和市場。上市公司向公開市場提供的會計報告信息是外界了解企業企業經營狀況的一個很重要的參考指標。上市公司公布其會計報告後,企業會計報表的外部使用人,包括股東、債權人、潛在投資者和其它社會公眾,都會根據這些報表所反映的信息(資產—負債狀況、經營情況等)來做出自己的決策。如果企業向公開市場提供的財務會計信息是不真實的,投資者就會感覺上當受騙了。而如果資本市場上的投資人感覺到上市公司在利用這些虛假的會計信息向他騙錢,他就不會向上市公司投資;同樣地,如果銀行知道公司提供的報表是假的,他們就不會再借錢給企業。如果大家都不向上市公司投資,則企業就會象無水之魚,遲早會陷入難以為繼的窘境。因此,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是直接與市場經濟規則嚴重背離的行為。它不但會嚴重銷弱了會計信息的決策有用性,危害了廣大投資人和債權人的利益,使社會公眾對會計誠信基礎產生懷疑,也會從根本上動搖了市場經濟的信用基礎,削弱和扭曲了證券資本市場的資金籌集和資源調配功能,危害宏觀經濟的正常運行。會計信息失真也助長了腐敗行為,嚴重阻礙了經濟的發展和企業改革的順利進行。

五、 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建議
治理上司公司會計信息失真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進行長期不懈的努力,多管齊下,綜合治理。基於以上分析,我認為要提高上司公司會計信息質量,主要應當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改善股權結構,明確市場機制
治理會計信息失真的前提是要及時發現問題。通過政府行政監管為主導的會計監管體系反應太慢,當發現問題時,通常後果已無法挽回。以市場為主的會計監管機制主要依*企業的利益相關者發現和揭示問題,發現速度往往要快得多,而建立這一機制需要調動投資者挖掘上市公司會計問題的積極性,需要以股東多元化、股權微觀分散化與宏觀集中化的股權結構為前提。因此,降低國有股比重,構造多元化股權結構,依*市場機制增加股權流動性,是解決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首要任務。

(二)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
1、明晰產權,發揮產權對會計信息生成過程的規范和界定功能
產權是企業取得市場法人資格的基本條件,只有產權明晰的企業才能真正成為市場主體。企業本質上是一個合同,該合同廣義地規定了哪項任務應當由企業中的哪些成員來完成,在這里,基本權力(收益索取權、使用權、讓渡權)實際被分割給了不同的利益團體。在產權不明晰的企業里,權力的讓渡不足,使得企業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偏離了市場,未能按市場的規律實施企業行為,從而造成會計信息並未按市場的需要提供。
只有產權的明晰界定,才會使市場主體根據會計行為規范開展會計管理交易活動。這是因為產權的明晰為會計信息目標的實現創造了兩個重要條件:一是所有者追求資產收益的最大化,二是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存在經濟上的契約關系。在這兩個條件之下,資源的配置相對地有效率:經營者在最大化自己效用的同時也不降低(甚至增加)所有者的效用,按照市場而非所有者的旨意來實施經濟行為。同時,會計主體可以根據交易費用的高低來選擇會計規范組合方式,充分發揮會計規范的激勵、約束、資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功能。
2、推行獨立董事制度
中國證監會發布了《關於在上市公司建立獨立董事制度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確定上市公司董事會成員應當有三分之一以上為獨立董事,其中應當至少包括1名會計專業人士。如果上市公司董事會下設薪酬、審計、提名等委員會的,獨立董事應當佔有二分之一以上的比例。獨立董事的主要職責是對上市公司及全體股東履行誠信與勤勉義務,維護公司整體利益,尤其是關注中小股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獨立董事將在董事會下設的審計委員會等專業委員會中體現「獨立」的價值。獨立董事具有向董事會提議聘用或解聘會計師事務所、單獨聘請外部審計機構或咨詢機構等特別職權,並就上市公司重大關聯交易的公允性等事項發表意見。推行獨立董事制度,充分發揮獨立董事的制衡作用,已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三)完善內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並嚴格執行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對於規范會計行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防止舞弊行為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1、制定發布內部控制標准體系
隨著我國經濟改革的深化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迫切要求強化內部會計監管,建立和完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為了盡快推動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建設,財政部應制定和發布統一的單位內部控制標准,供所有單位執行或參考。一般地,單位內部控制標准應滿足以下幾方面的要求:一是制定的標准應包括內部控制制度的各個方面,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二是將共性的內容制定詳細具體的標准,對復雜和特殊的內容制定原則性的標准;三是對於關系會計信息質量的內部會計控制內容和單位履行法規制度的控制內容,應制定規范性標准,對於僅涉及單位內部管理控制的內容可制定示範性標准。
2、組織好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貫徹實施工作
首先,要大力宣傳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其次, 切實履行財政部門的法定職責,通過定期監督檢查,督促各單位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第三,通過經驗交流會等方式,指導、幫助各單位搞好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建設,同時利用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力量,為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貫徹實施提供人力、技術等方面的支持。

(四) 加強企業外部監管機制的建設
1、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加強對上市公司的監管處罰力度
要充分發揮《會計法》在發揚正氣和打擊歪風方面的威懾作用。進一步完善會計核算制度體系,繼續完善《企業會計制度》。針對各個行業的特殊業務,抓緊研究制定分行業的專業會計核算辦法。強化上市公司經營管理的透明化,減少交易雙方信息差異,並完善包括司法調查、證券監管、違規預警、行業自律、媒體監督等在內的全方位信息披露監管體系。並在立法方面,加大對虛假披露的懲戒力度,從制度上提高信息披露違規違法行為的成本。
2、完善獨立評審制度
注冊會計師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其產生的前提條件是財產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起步晚,相關政策不配套,因而在前進中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專職注冊會計師人數不多,職齡內人數不足,缺少必要的風險基金;有的事務所單純追求收入,忽視執業質量,甚至出具虛假報告;由於組織機構部門化,審計業務行政化,介紹業務按比例分成,收入按比例上繳,成為主管部門搞福利、發獎金的重要經濟來源,因而嚴重損害社會中介組織的形象和與社會各界的關系,影響了注冊會計師獨立、客觀、公正的地位等等。黨的十五大確定了我國在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培育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目標,把培育和發展市場中介組織提到了政治體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設的高度。因此,我們應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通過脫鉤和改制兩步走推進事務所體制改革,盡快建設一支高素質、高水準的注冊會計師隊伍及一批會計師事務所,並加強注冊會計師的執業監督,使社會會計監督機構真正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經濟警察」。要進一步明確社會會計監督機制對會計審查的結論所承擔的法律責任,充分發揮其作用,維護信息的真實性、合法性和嚴肅性。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論文名稱: 淺析企業集團資金管理模式的現狀與問題
學 院: 會計學院
專 業: 會計學(國際會計方向)
學 號:
學生姓名:
指導教師:

2008 年 10 月

一、論文選題的動因(背景或意義)
資金管理是企業財務管理的核心。企業集團作為若干企業組成的經濟聯合體,最重要的聯結紐帶是資金。在企業集團以企業價值最大化為理財目標的情況下,以資金管理為中心具有較為充分的理論依據與實踐依據。由於企業各方面生產經營活動的質量和效果都可以綜合地反映在資金運動中,有效合理地組織資金活動,對於改善企業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企業只有加強資金管理,合理組織資金供應、降低資金成本、加快資金周轉、優化資金控制和監督機制,才能促進企業現金流的良性循環和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因此現代企業集團在資金管理方面選擇適當的資金管理模式成為一個至關重要的現實問題。

二、論文擬闡明的主要問題
本論文的主要目的在於探索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問題與模式,以提高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效率,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財務目標。論文的構思建立在現代企業理論和財務管理理論的理解基礎上,論文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探討企業資金管理的內容和作用,指出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再著重分析企業集團資金管理所面臨的突出問題以及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提出多種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模式,並對它們的適用性和現實中優缺點進行分析比較,從而試圖提出作者自己對於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建議。
本論文主要採用規范研究的邏輯方法,同時結合案例分析、數據分析、圖表分析進行了論證。本文的基本觀點是選擇合適的資金管理模式有利於企業集團的資金配置效率,有利於解決企業集團在資金管理中所遇到的一些問題。

三、論文提綱
一、企業集團資金管理概述
1.企業集團的概念與特徵;
2.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內容;
3.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目標;
4.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原則。
二、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模式分析——基於圖表
1.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常見模式
2.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模式優劣分析
三、企業集團資金管理所面臨的常見問題分析——基於案例和數據分析
1.資金散亂,使用效率低下;
2.監管不力,缺乏事前、事中的嚴格監督;
3.信息失真,難以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
四、解決企業集團資金管理問題的對策
1.實現資金的集中管理,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現金池先進管理技術介紹
2.探索多種監督方式,確保資金的安全和完整;
3.以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為手段,健全財務規章制度,減少人為因
素,實現高效率的信息化管理。

四、論文工作進度安排
序號 論文各階段內容 時間節點
1 2008.9.10 選題
2 2008.10.5 確定論文題目
3 2008.10.10 開始寫開題報告
4 2008.11.1 開始寫論文初稿
5 2009.2.28 完成論文初稿
6 2009.3.30 論文定稿
7 2009.5.15 論文答辯

五、主要參考文獻及相關資料
[1]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財務成本管理.[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8年.
[2]伍柏麟.中國企業集團論.[M],復旦大學出版社,1996年.
[3]袁琳.論企業集團化與財務管理集中化.[J],《會計之友》,2000年第9期.
[4]馬學然.樹立資金管理的三個理念.[M],《經濟師》,2006年第1期.
[5]趙東方.集團結算中心結算系統的構建.[J],《財會月刊》,2005年第19期.
[6]任勇.財務結算中心:集團公司集中管理內部資金的有效方式.[J],《財會通訊》(綜合版),2004年第13期.
[7]於增彪、梁文濤.現代公司預算編制起點.[J],《會計研究》,2002年第8期.
[8]張芳.論企業集團的未來財務管理模式.[J],《上海會計》,2001年第4期.
[9]陸正飛.論企業集團化與財務管理集中化.[J],《財會通訊》,2000年第9期.
[10]Charles T.Horngren,Gary L.Sundem.William O.Stratton. Introction to Management Accounting, Prentice Hall, 12th Edition
[11]Scoot Besley,Eugene F.Brigham.Essentials of Managerial Finance,Thomson Learning,12th Edition

六、指導教師意見
是否同意學生進入論文寫作階段

指導教師(簽名):
20 年 月

③ 財務會計與企業之間的關系《論文》

1、企業技術創新與創業管理;
2、中小企業國際化;
3、風險投資與企業融資;
4、家族企業管理;
5、企業人力資源管理;
6、企業戰略管理;
7、企業組織變革;

④ 會計專業論文

會計舞弊產生原因及治理

摘要:文章分析我國存在的部分企業會計舞弊現象的原因,並在此基礎上,針對不同的產生原因提出相應的對策,對於當前我國遏制日益嚴重的會計舞弊現象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會計舞弊;原因;審計對策

自我國證券市場建立以來,上市公司在財務報告舞弊方面的丑聞不斷。從最早的「原野」、「瓊民源」、「紅光」、「鄭百文」、「張家界」等,到2001年的銀廣廈事件更是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會計舞弊行為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生活中的一大公害。因此,探討分析會計舞弊現象、成因,尋求審計對策,對遏制此起彼伏的會計舞弊案件,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與現實意義。

一、會計舞弊的產生原因分析
(一)法律監督不力
近年來,我國在規范上市公司經營行為、健全會計核算、完善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由於企業改革尚處於探索階段,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剛剛起步,資本市場的發展還極不完善,因此,面對不斷涌現的新的經濟事項,法制建設明顯滯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迄今為止,我國有關主管部門主要不是依靠法律手段而是依靠行政手段來處理會計造假行為,對違法的處罰力度明顯不夠。造假即使被查出來了,對造假者的處罰也可以說是不痛不癢,而未被查出則可以獲得相當可觀的收益,於是違法的巨大利益誘惑與低廉機會成本的反差,使得很多上市公司的管理者甘願鋌而走險,會計舞弊現象屢禁不止。
(二)行政監督管理體制不合理、監督不到位
我國目前對企業財務會計信息進行監督的部門主要有財政、審計、證監會、銀監會、保監會等,而這些監督部門又按一定的許可權分別劃定監管范圍。財政部門按《會計法》的規定對所有企業單位的財務會計工作進行監督。審計部門按有關法規規定也只是對涉及國有資產的單位進行審計監督,同時又按國有資產和資金的隸屬關系劃分了管轄范圍,國家審計署對於中央級企業所屬的二、三級企業和中央垂直單位在財務會計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監督不到位、糾正不及時,許多違法違紀問題得不到及時糾正。證監會在負責股票上市過程中,承擔了一個全能的角色,既負責新上市公司的資格審查,也負責日常上市管理,包括對上市公司各種違規行為的查處,作為中國資本市場的「監護人」,也不希望上市公司的虛假財務會計信息引發資本市場危機。銀監會、保監會對其監管對象也受制於成本效益原則,不可能有足夠的人力物力去實現事事調查,也不應該細管到不會有任何違規發生的程度。
(三)社會監督缺乏有效性
從社會監督來看,由於會計師事務所專業技術水平與職業道德等方面不足,使獨立審計難以發揮應有的監督作用:一是審計的獨立性不足。獨立性是審計人員職業道德的核心,也是審計的一個重要特徵,它是審計結果得到社會公眾信任的基礎。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的聘用實際由內部人決定,股東大會的批准只是一種形式,由內部人委託事務所審查自身,這無疑易使審計人員的獨立性受到削弱。二是收費制度不科學。在審計工作中,一般而言,所費時間與執業質量呈正相關性。因此,為保證執業質量,國際通行的做法是按審計時間收取審計費用,但我國目前盛行的收費制度是與公司資產或凈資產總額相聯系的,而與審計時間脫鉤。在此情況下,注冊會計師為了平衡自身的成本效益,往往有不合理縮短審計時間的傾向,有時還會減少必要的審計程序,以犧牲執業質量為代價換取自身經濟利益的增加。三是審計人員整體業務素質欠佳。目前國內確實有一些業務素質過硬的注冊會計師,構成了審計職業界的中堅力量,但從審計執業人員的整體素質來看,則不容樂觀。另外,各會計師事務所對注冊會計師的後續教育重視不夠,從而使得不少審計執業人員理論基礎不扎實,知識結構單一,職業勝任能力不足。
(四)會計政策前瞻性不夠
任何一套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都不可能盡善盡美,涵蓋會計實踐中的一切業務,它們只能對會計工作提出基本的規范和原則,而且大多數只是對以往會計實踐的總結,每當許多新情況、新領域、新行業出現的時候,總是很難找到一個恰當的會計准則或制度作為會計操作的依據。也就是說,法定會計政策往往滯後於會計實踐的發展,這就使得公司在處理新業務時按照自己的想法,以自己的目標為標准隨意地進行會計處理,為滋生會計舞弊行為提供了可乘之機;另一方面,由於會計制度和會計准則一般都是原則性的規定,在指導實際工作時,需要會計人員的專業理解和職業判斷。當會計人員存在舞弊的沖動時,就會利用對會計政策的不同理解,做出貌似正確實則錯誤的會計處理,這樣的會計舞弊行為往往具有極大的欺騙性。
(五)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
法人治理結構是在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的條件下,所有者、董事會和高層管理者按照國家法律規定的責權關系而構成的組織結構,是處理公司中各種合約,協調和規范公司各利益主體之間關系的一種制度安排。我國大多數上市公司是由原國有企業改制而來的,由於改制上市的時問比較短,公司受傳統經濟體制的影響依然比較嚴重,故有效的法人治理結構還不完善,具體表現如下:
1.股權結構不合理
源於公司形成的歷史,在我國上市公司中,國有股占統治地位,「一股獨大的現象」非常嚴重。「一股獨大」的後果是控股股東完全操縱了上市公司的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因為很多公司的總經理本身就是董事長或董事會的重要成員,使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失去對以總經理為代表的公司經營管理層應有的控製作用。經理人員常常集控制權、執行權和監督權於一身,擁有很大的經營自主權,完全控制了公司的財務會計信息系統。
2.國有股所有者缺位
在單一公有制下,國有企業的產權主體是國家,亦即全體人民。但是,具體到每一個企業,產權主體卻很不明確,說是人人所有,也可以說是人人都沒有,產權主體形成了事實上的缺位,導致了所有者角色的虛置,因而不可能形成有效的內部約束機制。由國有企業改制而來的我國上市公司的董事長和總經理大都是由政府直接委派,但政府委派的只是「代理人」而非真正的「所有者」,董事會對公司管理層的制衡力度較小,導致了中國特色的「內部人控制」問題,也使得股東大會徒有虛名。
3.董事會結構不合理
由於股權結構不合理,國有股所有者缺位,使許多上市公司的董事會被國有大股東操縱或控制,董事會與經理層高度重合,公司高層管理人員成為董事會重要成員,為管理人員操縱企業提供了便利。「獨立董事制度」本應可以起到良好的監督作用,但是這些獨立董事大多來自於一些高等學府,與企業沒有什麼經濟聯系,在具體運作過程中,他們並不參與企業的H常經營管理活動,所掌握的信息,無論數量還是質量,均明顯遜色於公司高管人員,充其量只能是「名譽董事」文秘雜燴網 http://www.rrrwm.com

⑤ 關於會計專業方面的畢業論文

關於壞賬損失處理的幾點思考
來源: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 07-02-20 11:53:00 ] 作者:王浩 編輯:studa20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企業為了擴大產品在市場上的佔有豐,除了採用優惠價格推銷產品外,大量運用商業信用的發展,企業墊支在應收賬款上的資金逐年增加,應收賬款在流動資金中所佔比例日益擴大,「三角債」和應收賬款的長期掛賬,是企業目前最棘手的問題,壞賬損失已呈上升趨勢。對於壞賬的處理問題,會計理論界和實際工作者發表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看法,筆者也擬談幾點思考。

一、對壞賬損失的確認

關於壞賬損失的確認,1993年頒布的新會計制度中,對企業應收賬款規定:因債務人破產或者破產清償後仍然不能收回的應收賬款或因債務人逾期未履行償債義務律過三年仍強不能收回的「應收賬款」便確認為「壞賬損失」。這一規定無疑是正確的,是以客觀存在為前提的。但在實際工作中,情況往往很復雜,對壞賬的確認還不能單純以上述兩條為標准,還要依據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並通過一定程序進行推理分析壞賬是否存在,以避免虛假現象產生,從而減少損失。筆者認為,壞作損失除按規定的一般原則確認外,還應對「壞脹損失」形成的原因進行具體分析,根據成因不同應區別對待,並依據客觀因素按程序來認定。在認定壞賬損失時注意以下幾點:

1.因企業、個體經營者破產所發生的不能收回的賬款,需有債務人所在地人民法院認定或公證機關的司法支書加以證明。個體經營者死亡的又有償債義務的,應有人民法院以其遺產的司法處理意見或公證文書。對其遺產分割時,應優先償還債務,剩餘部分可分割;其遺產不足償債時,其死亡人的遺產繼承者應依法承擔償債義務。繼承人無故不履行償債義務的應通過訴訟程序解決,不應受超過三年的時間所限制,也不應輕易確定為「壞賬損失」。

2.對超過三年而未能收回的賬款需有向債務人追索的記錄、人民法院的裁決書作證明。因自然災害或非常事件造成的不能收回的賬款,要有事發當地行政機關的證明或公證文書才能確認為壞賬損失。

3.兩人合夥經營超過三年的債務,合夥人都有償還債務的義務,不應以非主要人員為由而不承擔償債義務,經司法協調處證明確不能收回的賬款,才能認定為「壞賬」。

二、壞賬准備金的計提

新的會計制度規定備抵法計提壞賬損失的方法有三種:銷貨百分比法;應收賬款賬齡分析法;應收賬款余額分析法。目前,我國只規定企業採用應收贓款余擔分析法計提壞賬准備金。應收賬獲余額分析法是依據壞賬損失在應收回款余額中所佔百分比的歷史經驗並結合當期實際情況來確定壞賬損失的比率,其計算方法是用比率乘以應收賬躍的余額計算壞賬准備金的估計數。這種方法比較簡單,但它與以前年度的應收賬款是相聯系的,從現實的經濟發展狀況看,該方法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

L.我們目前只限於採用一種方法計提壞賬准備金不利與西方會計制度相銜接。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進行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特別是加入「關貿總協定」之後,我國的財務會計制度改革必將與西方會計制度相銜接,而我國只規定企業採用應收賬款余額分析法計提壞賬准備金,與西方採用賬齡分析法計提壞賬准備金存在一定差異。這兩種方法在同一類企業中計算結果是不同的,是不利於我國與西方財會制度相銜接的。

2.應收賬款余額分析法,並不十分符合會計的配比原則。由於應收賬款余額既有本期的,也有上期的,在時間上存在差異,並沒有考慮企業應收賬款的時間長與短,因而計算結果尚不夠精確。而賬齡分析法是按照應收賬改的時間長短劃分階段計算壞賬准備金的,既考慮到應收賬款拖欠時間長短,同時也考慮到應收賬款余額的結構,因此計提壞賬准備金更為精確、合理。因此,我國對企業計提壞賬准備金可允許採用賬齡分析法,也可根據不同企業採用不同的方法。
2、壞隊准備全計提比率存在的問題

我國財務會計制度規定企業採用應收賬款余額百分比法計提壞賬准備金,其計提的比率各有不同,如農業企業、施工企業、房地產開發企業計提比率為1%;對外經濟合作企業為2%;外商投資企業不超過3%;其他行業按0.3%-0.5%計提壞賬准備金。由於規定計提比率不同,使得採用應收賬款余額百分比法計提壞賬准備金的企業,採用雙重差額計提,許多費用支出標准、所得稅、收益分配比率在無行業差別的情況下,在不同行業採用備抵法計算壞賬損失的企業其稅賦不均,且失去公平競爭的基礎。即使是同行業,由於計提比率不同,也會影響實質上的經營業績相同的企業,而在計算上顯示出業績的數值不同,難以得到較為公正的業績評價,由此會產生不良後果。

1.「合資」及「獨資」企業與國有企業間壞賬提取比率不同,加大了「合資」及「獨資」企業與國有企業間的收益的差異,加大了國民收入分配的不均衡性。其原因是「獨資」、「合資」企業與國有企業間應付風險能力的差距加入。我國現行財會制度規定:農業企業可按年終應收賬款余額的1%計提壞賬准備,工商企業應按應收賬款的0.3%-0.5%計提壞賬准備,對於一般企業來說,如此少的壞賬准備金是難以承擔壞賬帶來的風險的。相同情況下,以「合資」、「獨資」企業計提壞賬准備金可按應收賬款余額的3%計報,有的還更高些。這樣相比較,對「合資」、「獨資」企業發生潛虧的可能性就比較小,應付市場風險能力就較強,而國有企業顯然就處於劣勢地位。

2.壞除准備金計提混亂,造成資金流失和失控,國家收入減少。壞賬准備金制度的建立和實施是遵循「謹慎性原則」的,不能過高估計和過高提取壞賬准備金計提進行監督與管理,以使杜絕企業好賬、活賬計提准備金的現象發生。

3.部分企業依賴壞賬准備金增加企業效益,放鬆經營管理。企業建立壞賬准備制度的目的是通過減稅讓利手段,增強企業應付突發事件的能力進而支持企業生產。因此,從讓利促生產的角度來看,壞賬准備金對促生產是有積極作用的。但是,在現實經濟生活中,一部分企業改變了國家關於建立壞賬准備金制度的初衷,往往是以此作為增加企業效益的手段。對此,本人認為國家有關部門應進一步加強對有關壞賬准備金制度建立的目的及其精神實質的宣傳,並在實踐中不斷完善這一制度。為了正確執行這一制度,建議國家稅務機關和財政部門監督和協助企業完善財務會計管理,協助企業加強賒銷業務的管理。

四、應採取的對策

1.改進壞賬准備金的核算方法,使之更加合理、完善。具體講,應允許企業採用國際通用的賬齡分析法計提壞賬准備金,與此同時也可採用賒銷百分比法和應收賬款余額百分比法,不能只規定一種方法,可以允許企業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其中的一種方法。企業可根據謹慎性與配比的原則,放寬計提壞賬准備金的基數,如對企業的預付款、分期應收款,其他應收款等均可列入計提准備的基數。為了充分反映應收賬款的真實情況,對應收賬款報表應加文字說明。

2.加強對應收賬款的管理。首先應加強發生應收賬款關口的管理,把好賒銷關:一是對企業發生的往來業務要建立商業信譽檔案,對客戶的信用程度有調查,並給劃分等級,根據信用等級來確定銷貨額度,這樣可減少應收賬款。二是加強銷售合同的管理,確定合理信用政策,嚴格銷售合同管理,應做到手續完備。內容齊全,並能夠適應市場價變動來確定信用期的長短,避免因市場物價變動而造成貶值和損失。三是建立企業內部應收賬款清收責任制,對業務人員要明確誰賒銷、誰收款,使每項業務落實到人。四是財務部門經常定期將應收賬款按客戶、欠款日期列出清單交業務部門,取得聯系以便清收欠款。五是借鑒國際有效做法,即採用現金折扣辦法鼓勵客戶提前付款減少壞賬的出現。

這是網上下的一篇,你要寫畢業論文要到知網上去找素材,在文章的最後還要有參考文獻,還要有摘要和關鍵詞,上面的只是文章。論文的參考文獻不光要有中文的還要有英文的。建議先寫開題報告,為什麼寫此文,要如何寫,有那些文章作借鑒。

⑥ 「財務會計在企業中的作用」論文

會計控制的主要內容

會計控制是企業建立的旨在保證會計資料的准確性和可靠性,並保護企業的資產安全的內部控制。它與會計程式不同,會計程式只解決會計資訊的生成問題,而會計控制則要解決會計資訊的質量問題。內部會計控制是指與財產物資的安全性、會計資訊的正確性以及財務活動的合法性有關的那部分控制。

內部會計控制的目標具體包括以下五個方面:(1)完整性。所有發生的業務都記入會計記錄;(2)有效性。所有記錄的經濟業務都是實際發生的,並經過規定的程式。(3)准確性。對於各階段經濟業務的記錄都應做到金額准確、賬目無誤並處理及時;(4)安全性。會計登記完畢後應妥善保管,以便隨時了解單位經營活動的准確情況;(5)責任性。對資產本身和授權動用資產的文件的接觸應嚴格地局限於經過授權的人員。

在具體實施內部控制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企業應當有合理的組織方案。組織方案就是劃分組織各成員間權力、責任和職務。在企業日常經營活動中,應做到授權程式的規范化,業務內部控制的程式化,各部門組織上的相對獨立性。

2、制訂嚴格的會計制度。制訂企業會計制度是為了綜合、分類、分析、記錄和報告其交易,並為有關資產保持受託責任,保證會計資訊的真實可靠。

3、擁有高素質的會計工作人員。

4、制訂嚴密的財產安全控製程式。對於企業財產要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盤點,以做到對企業財產心中有數。同時,對於財產物質的管理要科學,保管措施要得當。

5、建立獨立的內部核查制度。獨立的內部核查是指由與保管資金無關的職員來比較會計記錄和現有資產;對照控制賬戶和明細記錄;以及由編寫資料之外的職員來復算職工工資等。因此,內部核查最經濟的手段就是實行職務分離。

會計控制在現代企業中的重要作用

現代企業的一個基本特徵就是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如何將企業資產的產權關系理順,並交代清楚,對於企業加強內部控制、提高經營效率、提高財務資訊的可靠性和相關性十分重要。迄今為止,能夠將企業資產的產權關系交代清楚的是會計。會計通過明確會計主體、確定會計要素、會計特有的確認計量和報告方法,將企業的產權關系清晰地反映出來。明確會計主體,事實上等於界定了一個企業資產的權益范圍。同時通過會計要素的確定,將該企業主體的法人資產和財務收支與該主體的所有者個人的資產和財務收支區分清楚。最後通過會計計量,提供會計報告,准確地反映該企業債權人權益和所有者權益的准確數值。

管理控制主要包括組織規劃以及與管理當局進行經濟業務授權的決策過程有關的程式和記錄。制定正確的組織規劃、作出正確的授權決策,需要有準確的會計資訊,會計作為決策資訊系統,其主要職責就是為企業決策提供資訊支援。因此,相關的、可靠的會計資訊對於進行有效的管理控制來說,就顯得很重要。而加強企業會計控制能保證會計資訊的真實可靠,資產的安全完整。加強會計控制能保證企業管理控制所需資訊的可靠性,從而保證管理控制目標的實現的。

關於加強會計控制的幾點建議

為了加強會計控制,解決困擾企業的內部人控制和會計資訊失真問題,提高企業經營效率,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理論界進行了積極的討論,形成了各自的觀點,主要觀點概述如下。

1、將會計作為一個獨立的部門,實行會計人員統管統派制。將會計人員從企業中獨立出來,納入各級會計委派機構中。會計人員的任免、獎懲、工資、福利等均由會計人員委派機構負責。由於會計人員不再接受企業負責人的直接領導,使他們能夠嚴格依法履行會計人員的職責,充分發揮會計監督作用,合理保證企業提供的財務會計資訊的真實性,有效制止內部人控制現象。

2、進一步加強會計監督,完善會計職能。會計監督的重點是對會計工作本身進行監督,沒有這個監督,就不能產生真實的、合理的、合法的、准確的會計資訊,從而也就不能為企業和有關方面決策提供正確可靠的依據。

3、將財務監督與會計監督區別開來。會計監督代表著一種對經濟活動的「自控」和「外控」的需要,自控是指對自己行為進行約束,力圖取得最大的利益;外控是指集體對個體行為的管理,從而保證個體行為統一服務於總體目標的實現。不論政府、所有者、企業及全體職工,只要置身於經濟活動中,就必然發生這種需要。而財務監督是指所有者的利益要求組織、控制企業的財務收支,這項職能應由財務人員在管理企業財務活動中履行。這樣,會計監督與財務監督處於兩個層次,財務監督主要是對企業發生的涉及財務收支事項進行監督,是第一重監督;會計監督則是在核算過程中對財務收支進行再監督,是第二重監督。會計監督除了對財務活動進行再監督之外,還應當對生產經營活動中的非財務活動進行監督。

4、實行稽查特派員制度,加強政府監督。由政府直接對企業進行監督,通過稽查特派員制度,由國務院直接向大型國有企業派出稽查特派員,通過查賬等手段,對企業貫徹執行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政府情況、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情況、主要領導人員的經營業績等進行監督。

5、建立多層次的會計控制體制,推行財務總監委派制。隨著日益嚴重的資訊失真,使政府部門無法掌握真實情況,家底不清、調控無據。為改變這種狀況,深圳市首先向國有企業委派財務總監的辦法,得到了業內人士的好評。之後上海和其他一些省份也相繼實行了財務總監委派制,從試行情況看,其中大部分開展工作較順利,作用顯著。據悉,委派財務總監的企業

中沒有發生重大國有資產流失和違反財經紀律問題。通過建立多層次的會計控制體系,以體現現代會計控制的協調、約束特點。層次化的現代企業會計控制體制是通過明確各方關系人的權利和責任實現的,使得每個群體或個人的行為都處在他人的監督和控制之下,避免出現會計控制的「真空地帶」或「控制盲點」,而使控制流於形式,難收成效。因而,層次化體制是現代企業會計控制的一種有效形式。

本文建議採用第五種方式,即通過建立多層次的會計控制體系,實行財務總監制及加強企業內部會計監督來有效制止內部人控制現象,提高會計資訊的可靠性、真實性,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

⑦ 求一篇關於企業財務管理相關的論文。

我國民營企業財務管理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一、民營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從財務管理的主體來看,民營企業存在著管理者財務觀念淡薄,財務工作人員素質不高的問題。

民營企業財務的最大問題在於整體管理水平的落後。在我國的民營企業中,相當一部分管理者文化素質不高,不具備現代化的經營管理理念。素質相對較高的民營高科技企業管理者,又普遍存在著長於技術而拙於管理的現象。大部分民營企業主缺乏財務管理的意識,對企業財務管理的認識還停留在「記賬」、「算賬」上,普遍存在著不依法建賬、兼職做賬、突擊做賬、以票代賬、白條抵現的現象。這勢必會造成企業財務管理的無章、無序和混亂狀態,導致暗箱操作盛行,企業信息失真,給財務工作埋下隱患。同時,更為嚴重的是民營企業的財務主管人員大多也未具備相應的專業素質。由於家族式管理,大部分民營企業由管理者本人的親屬擔任會計、出納,甚至出現出納人員領導財務工作現象。這些隱患的危害在創業初期尚不明顯,但一旦進入資本化、規模化經營後,它們的影響力就會逐步擴大,最終將導致企業走向衰退與沒落。

其次,從財務管理的客體來看,民營企業的財務活動存在著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籌資活動方面:融資困難,資金嚴重不足。

民營企業的金融服務嚴重滯後。據《產經新聞》2004年9月4日報道,1997年~2002年,我國民營企業自籌資金比重由33.1%上升為42.7%,貸款資金由38.9%下降為22.6%。2003年,國際金融公司(IFC)曾在中國做過問卷調查,30%的大型私營企業認為,金融問題是阻礙其發展的主要問題,40%的中小民營企業認為融資困難是影響發展的重要因素。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一直被資金不足、融資渠道不暢所困擾。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企業自身的原因。民營企業由於自身的經濟實力和財務管理科學化的欠缺,往往達不到銀行規定的信貸標准。而且,相當多的民營企業資信相對較差,企業和銀行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取得抵押擔保貸款困難。二是體制上的原因,民營企業與國有銀行在所有制上的差異,造成了銀行與企業之間的距離,銀企聯系不強,使民營企業獲得貸款困難。

(2)投資活動方面:缺乏科學性,盲目追求多元化。

目前我國民營企業的老闆懂市場、會營銷、善交際的佔80%以上,而擅長於企業內部管理的只佔36%。換句話說,許多民營企業老闆扮演的角色是高級采購員、營銷員、公關先生,而不是企業家、經理。因此,民營企業在投資中經常表現出輕率和違背經濟規律的行為,主要表現在企業盲目追求多元化經營上,只看到多元化經營所帶來的分散風險作用和將企業規模做大的虛榮成就感,而忽略了企業擴張與其資金實力、技術開發、市場開拓及內部管理等方面的矛盾,忽略了跨地區、跨行業乃至跨國的多元化經營是需要條件的,且多元化經營也不一定能滿足人們分散風險的初衷,反而可能導致財務分散、風險增大。事實證明,在世界經濟500強中,沒有幾個企業是靠多元化經營安身立命的。

(3)日常經營活動方面:不注重流動資金管理,企業資金沉澱嚴重。

民營企業日常經營活動中的財務管理問題主要表現在:①對內對外資金管理不善,致使資金呆滯甚至流失。由於缺乏對客戶經濟實力的調查和信用的了解,草率發貨,產生大額貨款的長期掛賬,催款無門。在供產銷方面,民營企業大多缺乏統一指揮和計劃,形成材料物資超儲、成品庫存積壓嚴重,而且這些不良資產長期掛賬,導致賬實不符、財務狀況虛假。②不注重日常現金流量的管理,營運資金波動大。很多民營企業缺少資金使用的長、中、短期計劃,缺乏現金流量管理觀念。特別是在經濟繁榮時,企業可選擇的機會多的時候,更容易忽視財務管理,盲目擴大生產規模,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隱匿在盈利光環下。此外,許多企業在擴大規模新增固定資產時,動用日常周轉的流動資金,壓縮了營運資金,使資金緊張愈加突出,進而造成經營資金周轉不靈,使企業無法正常運作。

最後,從財務管理環境的內部構建方面來看,民營企業的財務核算制度不健全,財務監督控制機制薄弱。

企業的財務管理環境包括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兩個方面,外部環境的構建主要依賴於政府政策的制定和相關機構的支持,而內部環境的構建,則主要取決於企業自身的制度建設。民營企業在自身財務制度建設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體現在:(1)沒有建立嚴格的財務核算制度,會計資料的真實和完整性值得懷疑,賬實核對、賬證核對、賬賬核對在內的會計核算程序並不能得到保證,從而嚴重影響到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和可靠性,進而使財務信息失去應有的經濟價值。(2)內部控制和監督機制不完善。據有關對民營企業的調查顯示,民營企業財務上的內部控制要麼形同虛設,要麼就根本沒有設置。對會計職責的分工不明確,混崗現象普遍,即使是大型民營企業的會計職能分工明確,但沒有嚴格的內部控制和審核程序,也無法形成對財務的嚴格管理,很容易造成資產的內部盜用和流失。

二、改善民營企業財務管理應採取的對策和措施

1、強化財務管理意識,提高財務工作人員素質

長期以來,我國民營企業的「財務」與「會計」不分,財務管理從屬於會計工作,財務管理的內容也往往僅限於營運資金管理。在財務管理已取代生產管理成為企業管理核心的今天,這種狀況必須改變。為此,民營企業應重視財務預算和營運資金管理、財務控制等工作,從大局把握企業經營,提升企業財務管理層次,並要在思想上提高對新形勢下財務管理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再認識,確立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同時,要提高財務管理水平,民營企業還應聘請和培養具有較高素質的財務管理人員。這些財務人員的責任不僅限於對企業資金、資產的記錄,其工作重點應放在對已有資金的控制、對各項資產的管理、對企業的投資、籌資進行合理的管理上,應能從較高的理論角度進行經濟活動分析,從數字變化的表面分析人與人之間的經濟關系和活動,為改善經營管理提出合理化的意見和建議。

2、強化信用觀念,提高信用等級,拓寬融資渠道

資金作為現代經濟運行的「血液」,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必備要素。若不盡快解決融資難問題,民營企業就缺乏發展的後勁和活力,很容易被市場淘汰出局。民營企業要想擺脫目前融資難的困境,一方面必須強化信用觀念,主動提高自身信用等級,做到誠實守信,規范經營;另一方面要積極拓寬融資渠道,可以加強與大企業的聯系,藉助大企業的信用為其擔保,獲得銀行貸款。還可以加強與金融機構的聯系,不斷向銀行通報企業經營情況,讓銀行能夠把握住企業資金的流向,取得金融機構的信任,並按銀行信用等級評定標准規范企業的各項制度,積極爭取銀行的信用等級評定。

3、編制和執行財務預算,實現財務管理預算化

企業財務部門要在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的基礎上,圍繞目標利潤,認真編制和執行財務預算,構建企業財務責任指標體系。企業應以銷售預算為起點,並根據企業財力確定資本支出預算;根據「以銷定產」的原則,確定生產預算,並據以確定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預算,匯總編制產品成本預算和現金預算;最後綜合編制預計損益表、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在每月制訂財務預算時,為避免出現預算的差異,還應根據近期較為准確的財務信息資料及時修正財務預算指標。財務部門要按照財務預算目標加強管理,定期檢查,嚴格考核,落實責任,兌現獎懲措施,形成以財務制度為主對經濟行為的定性約束,以財務預算為主對經濟行為進行定量約束的格局。

4、加強對日常經營活動的財務控制

一是合理估計和保證日常的現金流量。現金管理的起點正是估算資金的收入和支出,確定現金流入和流出的時間,盡可能准確地預測未來的資金需要,並且保證非常及時地提供資金滿足這些需要。這方面常見的錯誤是高估銷售收入,低估了費用開支,或者在現金流量中沒有加入意外開支的准備金。二是加強應收賬款管理。企業一般都會存在大量的賒銷,因此應收貨款問題是屢見不鮮的。要想解決這個難題,從一開始就需要嚴格把關,把某些付款條件規定清楚,防止客戶在事後故意拖延。如果應收款已經發生,企業就需要制定嚴格的回收政策。三是加強存貨管理。不良的存貨狀態是消散企業資金的一個嚴重威脅。每多花一塊錢用於存貨,就等於少花一塊錢用於生產。所以,對每一種儲存在庫的產品,應盡量需要尋求理想的存貨余額。

5、加強制度建設,建立企業財務管理體系

民營企業不同於大型國有企業,在制定財務會計制度時,應當遵循針對性、操作性和強制性原則,制定一套符合企業實際的財務管理制度:一是要設立專門的財務管理機構,統一負責企業的資金融通、現金出納、財會管理、工資核算、固定資產以對預算編制、決算實施工作;二是要制定相應的財務管理制度,如現金、采購、報銷、稽核等制度,實行財務管理的規范化和制度化;三是要制定相應的考核制度,強化監督機制。根據各崗位的權利和責任,強化財務人員的責任,規范財務工作程序,提高會計工作質量,堅決杜絕不規范、不合法的會計業務和財務行為的發生。通過這些制度的實施,將財務管理工作與企業的經濟業務緊密結合起來,促進財務管理職能的充分發揮,保證企業生產經營的正常運行。

6、完善企業財務信息系統

隨著民企財務活動的日趨復雜,一方面需要利用網路建立完善的財務信息系統,以支持財務控制系統的高效運行。通過網路可以把各職能部門經濟活動的物流和信息流統一起來,使管理當局隨時掌握客觀信息,從而將財務控制科學地滲透到組織管理的各個層次以及生產業務的全過程和各個經營環節,並將各層次、各過程、各環節的財務控制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網路可以降低信息不對稱程度,使企業股東及時了解企業經營情況,便於股東參與企業生產經營決策,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經營者違背股東利益的行為。另一方面,要求民營企業設置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建立內部審計制度,加強審計監督,以提高財務信息的真實性。

[參考文獻]

[1]潘秀慶。民營企業二次創業中財務管理的若干問題[J].廣西會計,2002(11)

[2]賈明月。改進民營企業財務管理[J].商業時代,2004(32)

[3]王曉東。關於民營企業財務管理的幾點思考[J].工業技術經濟,2005(1)

[4]唐紅珍。民營企業財務管理的現狀及其改進方法[J].企業經濟,2005(6)

[5]王珍義。民營企業發展中的財務管理問題研究[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5(4)

[6]曾健如。我國民營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商場現代化,2005(1

⑧ 關於會計企業全面質量管理的現狀與對策分析的畢業論文

你應該多去找找相關的資料和文獻,最好多去看看類似的範文。

一,相關概念

二,會計企業全面質量管理存在的問題

  1. 企業會計人員素質低下

  2. 違規操作導致會計信息失真

  3. 會計信息不充分

  4. 會計信息數據單一

三,會計企業全面質量管理存在的現狀

1.

2.

3.

4.四,會計企業全面質量管理存在的對策

1.

2.

3.

4.

五,結論

⑨ 急求一篇關於會計方面的論文,不少於3000字。急急急

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對策 會計信息失真,給經濟發展帶來了諸多不良的負面影響,不僅製造了泡沫經濟、擾亂了經濟秩序,而且失信於廣大投資者,打擊了投資者的信心,嚴重影響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阻礙著市場經濟的「公平、公開、公正」原則的真正體現,所以會計信息失真問題亟待解決。 一、會計信息失真相關的幾個概念: 會計信息:是會計規則執行人在經過權衡管理當局、股東、債權人和政府對自己不同的要求及有關會計政策的要求後,採取對自己最有利的操作辦法對單位的經濟事項在不同環節、不同階段加工處理後而生成的提供給管理者用於改善經營管理和經濟指標的考核、提供給投資者、債權人用於做出投資決策、防範經營風險,和提供給政府用於從總體上掌握經濟運行狀況從而進行宏觀調控、配置社會資源的有關數據。 會計信息真實性:是指會計信息具有客觀性、可比性、一貫性、相關性、及時性、明晰性。 會計信息失真:是指會計信息沒有按照會計信息真實性的要求反映客觀的經濟活動,從而給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了非真的會計信息,給決策者們制定相關的決策帶來了不利影響的會計信息。 絕對真實是指會計信息對企業經濟活動本來面目的再現。這種絕對真實是會計信息對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在百分之百程度上的原本表現。絕對真實只是一種理論上的真實性。 相對真實是指會計信息對企業經濟活動基本特徵的准確描述,其以不歪曲企業經濟活動情況為基本判別標准。相對真實也可稱為合法性真實。對於投資者等會計信息使用者而言,會計信息符合合法性真實要求,則達到了可接受真實程度。 會計信息失真的判斷標准:用量化標准看待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它本身不可能是一個絕對數,而是一個合理的區間值。這個區間值的上限是絕對真實程度,下限是可接受真實程度。當會計信息質量低於可接受真實程度時,會計信息失真。 二、會計信息失真原因分析 1、從會計信息的主體來分析 通常情況下,會計信息的主體不會主觀上有意使會計信息失真,但是由於周圍環境的復雜性,使得會計信息主體不得不違背自己的意願,造成會計信息失真。 (1)從會計信息主體的人性方面來分析:會計信息的主體就是普通的人,他就有自利的一面,那麼他在處理會計信息之前就會權衡管理當局、股東、債權人及政府等會計信息使用人對自己私利的影響程度,及如何執行有關會計政策對自己最有利,然後在處理會計信息的不同階段和不同的環節採取對自己最有利的辦法對會計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在一般情況下會計不會主觀上有意使會計信息失真。 (2)從會計信息主體受到管理當局方面的壓力來分析:由於經濟的發展,產權制度的變遷,兩權的分離。經營者為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在真實的會計信息不能滿足他的預期目標後,就會迫使會計規則執行人做出符合他的預期目的的失真的會計信息。例如:為了獲取更多的與利潤掛鉤的獎金,或者為了使自己的市場價值最大化,他就會粉飾會計報表,虛增利潤或隱瞞費用,從而造成會計信息失真。 (3)從會計信息主體受到股東方面壓力來分析:由於股東為了使自己財富的最大化,他會迫使管理當局更多地從外部籌集資金來滿足企業經營的需要和更少的給國家上繳稅收,從而間接的迫使會計規則執行人歪曲經濟事項。例如:股東為了從外部獲得更多的資金,就會對會計信息進行加工,隱瞞企業的負債,使資產負債率下降,提高企業的償債能力,或者虛增企業利潤從而增強企業獲利能力。 (4)從會計信息主體受到政府方面壓力來分析:由於管理當局為了完成政府下達的工業總產值等指標,與政府搞好關系,為政府爭光,就會迫使會計規則執行人歪曲經濟事項,從而達到政府的要求。例如:虛增銷售收入的同時虛增銷售成本,這樣雖然不會增加企業的利潤,但可以提高企業的工業總產值。 總之,不同利益主體的目標往往是相互沖突的。會計規則執行人就會在各個利益主體目標的相互博弈中,權衡各個方面對自身利益的影響後做出對自己最有利,各個方面相對滿意,並且使會計信息盡量相對真實的結果,如果有一方要求不切合實際,就能使會計信息失真。 2、從會計信息依據的法規來分析 會計信息所依據的會計准則與制度的局限性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會計估計和專業判斷會引起會計信息失真。如會計核算制度中的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就是一個需要估計的事項。另一類是計提會計准備,如壞賬准備、存貨跌價准備、短期投資跌價准備、長期投資減值准備,這類准備的計提,需要考慮的因素眾多,規定的原則性和靈活性更強,因而更是難以反映真實的實際情況。二是歷史成本計量屬性也會引起會計信息失真。如原來購置的一套設備,歷史成本為400萬元,當時預計可用10年,使用兩年後,因科技進步,出現了效能更好的設備,使得該設備的現行重置成本為200萬元,預計尚可使用3年,則該設備的現行價值只有120萬元。這樣,同樣的一套設備,採用歷史成本計價的賬面價值為320萬元,採用現行價值計價的賬面價值為120萬元,兩者相差200萬元。可見,歷史成本計量屬性比現行價值計量屬性高估資產200萬元,虛增利潤200萬元,從而導致會計信息失真。三是會計核算方法的可選擇性也會引起會計信息失真。如發出存貨計價方法就有先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個別計價法等可供選擇,不同會計核算方法所反映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不相同。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四是會計准則和會計核算制度的滯後性是引起會計信息失真的另一制度原因。在沒有相應會計准則和會計核算制度的期間內,會計主體對這些經濟業務或現象要麼不作任何核算和披露,要麼核算和披露不充分,從而導致會計信息失真。 3、從經濟活動復雜性與多面性來分析 首先從經濟活動的復雜性方面來分析:隨著社會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企事業的會計信息資料也越來越多,差錯和虛假的會計資料參雜其中,會計信息失真的可能性也隨著增大;經濟業務的種類和性質也在不斷的多樣化和復雜化,會計核算業務已經遠遠超出傳統的財務會計的內容,諸如所得稅會計、租賃會計、破產會計、合並會計報表等新內容不斷出現,對這些業務的處理,要比傳統的財務會計更具挑戰性,更容易發生爭議,也為會計信息失真提供了可能。 4、從環境方面來分析 首先從經濟環境方面來看,由於當今世界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普遍存在,就造成會計信息真實的企業得不到本應得到的資源,這就造成一種不公平,所以許多想有作為的企業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會計信息失真的可能,如果某一企業提供真實的會計信息,就有一種不公平的感覺,同時也可能失去獲利的機會。其次,從法律環境方面來講,懲罰會計信息失真的力度不夠,會計信息失真的成本比會計信息失真帶來的利益小的多,這也促使會計信息失真的范圍擴大。 5、從監督會計信息的體制方面來分析 目前,對會計信息真實性的監督方面來說,主要依靠注冊會計師事務所來監督,而會計師事務所的生存來源就是其監督的對象,這就迫使會計師事務所在某些情況下不得不屈服於所監督的對象,而使其出具的結論的可信程度大打折扣,並使其監督的職能大大削弱。 三、治理會計信息失真的措施 1、加強內部監督。一是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創造誠信的道德環境。會計人員必須能夠以誠信為本,堅持原則。否則,有可能導致准則的濫用,使投資者利益蒙受更大損失。解決會計規則執行人依賴於管理當局或股東等某一相關人而生存的現狀,實行由管理當局、股東、主要債權人及政府共同委派會計規則執行人,或實行由各方代表共同組成的會計機構,形成從源頭對會計信息真實性的共同監督,從而抑制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出現。二是完善公司治理,對經理人員制訂科學、完善的考核指標體系,減少經理人員操縱會計信息的源動力。 2、理順民間監管與被監管者的關系,建立外部監管的多元化體系,提高虛假會計信息的經濟成本和社會聯帶關系。外部監管則既包括民間監管,也包括政府監管。一是解決民間監督者依賴被監督者生存的現狀,限制被監督者對監督者的自由選擇權以及限制服務費用的自由浮動權。二是利用銀行、稅務等機構實現多元化的、多角度的監督體系,規定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中,現金流量必須有主要開戶銀行的證明,主營收入必須有主要稅務機構的證明,防止會計信息失真。 3、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體系,立法部門應該細化有關規定,提高法律、法規的可操作性,建立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加大對會計信息失真的企業及相關人員的處罰力度,從而使企業及相關人員在對有關各方面利益的權衡過程中把會計信息失真的損失放在第一位來考慮。 4、營造誠實守信的經濟與社會環境,加強財會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和增強人民的正義感。誠實守信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不可少的重要原則,不僅需要道德的約束,更重要的是依靠法律的制約。首先要打造誠信政府,因為政府是經濟與社會環境秩序的維持者與締造者;其次,從小抓起,使每個人都有正確的人生觀與世界觀,增強人們的正義感與社會責任感,從而營造誠實守信的經濟與社會環境。5、建立合理的經濟考核指標,減少會計信息失真的源動力。這里主要是指各級政府給企業下達的各項經濟指標。考核指標是每一個單位進行考核的主要依據,目前政府對企業的考核指標多數是收入、利稅、安全等指標,在制定考核指標的時候,應該用科學的方法,實事求是的態度,聯系宏觀經濟情況與企業自身情況制訂出切合實際的考核指標,只有這樣才能對一個企業的工作成績進行公正、客觀的評價,提高人們完成指標的積極性,最終減輕政府對企業的壓力,減少會計信息失真的源動力。 只要解決會計信息出產者依賴服務對象生存的經濟關系,解決審計單位與被審計單位的自由選擇權,並且完善和細化法律法規,加大失真成本,實現多元化的監督體系,提出科學的經濟考核指標就會使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得到根本的解決。

⑩ 求一篇會計類畢業論文字數5000字左右

企業會計電算化系統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 一、企業會計電算化系統實施中的問題 21世紀的今天,企業管理進人了信息時代,電算化會計軟體也由簡單的 數值計算發展到全面數值核算,進而到具有人工智慧的會計管理信息系統階 段。在我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企業使用軟體系統進行財會的電算化管理。但 是,大部分企業還停留在會計電算化的最初階段,僅僅以機算代替人算而已, 在使用財務軟體的過程中更是麻煩不斷。總的來說,會計電算化管理還落後於 現代企業管理的需要。其中,暴露出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實施的過程不夠規范,不夠嚴謹 1.前期對相關人員的培訓不到位。在電算化系統正式運行之前,一般要 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還會有一個試運行階段。但是有許多企業並不重視准備 工作,在系統運行之前,對相關人員的培訓不夠深人細致,不能使操作人員從 整體上掌握系統功能、把握業務流程,使得一些操作人員在考慮問題時,只是 局限於自己的業務范圍,不能從大局出發,阻礙了系統的正常運行。例如,有 些公司倉庫人員將一批原料的數量在入庫時弄錯了,本來應該在采購系統中調 整,他卻在庫存系統中做了紅字出庫單,這樣,雖然將原料的數量調整為庫存 數量,但是人庫數量就會和供方單位開具的發票數量不符,從而使得這張發票 不能人賬。 2.系統初始化工作不到位。有些科目的設置達不到企業的要求,有些功 能的設置不夠全面。這一方面是由於企業人員在科目設置和部門設置等一些初 始化工作中不夠謹慎,或者操之過急,給系統的運行留下隱患。另一方面是由 於軟體本身的限制,如科目的級別不夠多,不能滿足企業的需要,這就使得軟 件使用者不能按照本企業的需要進行相應設置。 3.系統的保密與安全工作不到位。有些企業由於突然斷電,病毒侵襲, 錯誤操作等意外因素造成財會數據丟失,系統癱瘓,於是財會人員不得不加班 加點重新從原始單據做起。現在不少軟體只設置一個密碼,關卡少,容易被破 解,而且許多單位內控制度有缺陷或者執行不嚴格,同事之間不能很好地保守 口令密碼,不相容的職務由一人兼任等等,這些都為個別人員竊取財務秘密提、、 供了機會。在計算機網路迅猛發展的今天,會計信息系統的安全性更是受到了 極大的挑戰,電腦黑客、病毒隱蔽性強、破壞性大、傳播速度快,不僅能對會 計數據進行毀滅性的破壞甚至還會破壞電腦硬體。 (二)企業缺乏高素質、技能全面的人才 會計電算化涉及計算機、會計、管理等方面的專業知識。目前,許多企業 的電算化人員是由過去的會計、出納經過短期的培訓就上崗,計算機知識很欠 缺,不能靈活運用軟體滿足工作需要,一點小問題都要找軟體的維護人員。而 維護人員又基本上是計算機專業出身,對財會知識知之甚少,雙方不能很好配 合。大多數財會人員不能靈活運用軟體處理的會計數據,進行財務信息的加工 和分析,滿足相關人員對財務信息的需要。 (三)財務軟體本身存在間題,也給企業電算化系統的運行帶來了一定的 不便 1.不少財務軟體的兼容性較差。軟體開發者在設計軟體時,往往是許多 人共同開發,不同的人負責不同的模塊,由於每個人的思維和理念都不盡相 同,使得軟體中的不同模塊的同一功能都不一樣。例如,某一軟體系統物流模 塊中的采購管理和庫存管理,這兩個模塊都提供了單據的查詢功能,操作人員 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不同的查詢條件,但在使用時,其中一個模塊的過濾條件 卻不能修改。在采購模塊中查詢賬表時,如采購明細表,系統顯示的欄位相當 多,並且許多都不為操作人員所需,而系統卻沒有提供刪去這些欄位的功能, 導致在設置過濾條件時比較麻煩,又易出錯。而在庫存模塊中查詢格關的賬表 時卻可以根據自己需要增刪過濾欄位。 2.會計信息系統與企業管理信息系統未能有機結合。會計信息系統不僅 與生產、設備、采購、銷售、庫存、人事等子系統脫節,而且會計軟體內部各 子系統之間也只能以轉賬憑證的方式聯系,從而造成數據內外子系統之間數據 不能共享,形成一個個「信息孤島」,既影響財務管理功能的發揮,又不能滿 足企業對現代化管理的需要。在綜合的企業管理信息系統中,會計子系統應該 從其他業務子系統獲取,諸如成本、折舊、工資等原始數據,提高數據採集效 率和管理能力;各業務子系統也應從財務子系統取得支持,但由於各自獨立, 互相之間不能實現數據共享,信息渠道不通暢,往往一個子系統的列印輸出成 為下個子系統的鍵盤輸人。 (一) 利運行 解決電算化管理中出現問厄的對策 充分做好電算化前的准備工作和使用中的維護工作,保障系統的姍 1.企業領導應真正重視電算化工作的實施。企業電算化不只是財務部門 的事情,它涉及到企業的外部及內部許多部門。根據國內外應用成功的經驗, 這項工作必須由企業主要領導掛帥。應從財務部門以及其他相關部門抽調精幹 人員,成立專門的項目小組負責電算化系統的初始化工作,並協助日常業務人 員完成系統的試運行,確保電算化系統在企業的順利實施。在系統初始化過程 中,項目小組人員可以根據企業財務人員提出的要求,進行科目設置、編碼檔 案設置等基礎工作。 2.對企業相關人員進行系統培訓,確保電算化系統的正常運行。要加強 對操作人員的系統培訓,讓他們明白系統的流程整體運行規律。例如製造企業 的物流流程:企業先是從供應商購人原料,而原料的人庫是先經過采購模塊人 庫,再從庫存模塊由使用部門領用,產品生產出來人庫,又回到庫存模塊,最 後再通過銷售模塊售出。這其中又會將數據傳遞到其他諸如應收、應付以及總 賬等系統模塊,最終生成報表。只有對操作員進行系統的培訓,才能讓他們明 白系統的流程,自己所要處理數據的來源去向。操作過程一旦發生錯誤,就知 道該怎麼處理,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在系統中隨意填制一張單據,使下一流 程的操作人員不能獲取正確的信息,破壞系統的流程。 3.大系統的保密和安全力度。為了防止數據泄漏,做好保密工作,可以 在進入系統時加上諸如用戶口令、聲音檢測、指紋辨認等檢測手段和用戶許可權 設置等限制手段,同時,採用硬體加密等保密措施和專門的管理制度,如專機 專用、專室專用等加大安全力度。數據是CAIS的核心,在加強保密的同時, 它的安全性也是不容忽視的,可以參考以下幾點:一是軟體自動在硬碟上另作 備份,並有數據完整性檢查機制,定時更新。二是計算機中心管理人員定期手 動備份,並將完整有效的數據及時轉儲。三是嚴格機房管理,杜絕無關人員使 用機器和外來未經檢查的磁碟。四是採用網上防火牆技術,安裝防病毒卡和軟 件,定期檢測並清除電腦病毒。五是嚴格制訂並執行內部控制制度,禁止不相 容職務一人兼任,提高財會人員的保密意識。 (二)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 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是集計算機科學、會計科學和管理科學為一體的人機 系統,它需要同時精通這些知識的復合型人才。不少企業在電算化工作上,是 心有餘而「人」不足。針對這些情況,可以採取以下措施:(l)分批培訓現有 財會人員,系統地講授會計電算化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術,提高財會人員操作計 算機應用軟體的能力。(2)在工作中培養電算化管理人才,根據需要為他們提 供機會進行培訓,也可以在計算機專業人員中通過學習財會知識來培養復合型 高級管理人才。(3)目前各大專院校財會專業都有會計電算化這個培養方向, 畢業生同時具備電腦和財會知識,企業應不失時機引人這類人才。 (三)推進會計電算化向企業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及網路財務的方向發展 財務會計軟體向管理方面發展,這是會計電算化系統的縱向延伸,也是發 展的必然趨勢。對於企業來說,應將財會電算化工作納人企業信息化工作的總 體范疇,做到資源共享。企業在生產、銷售、控制和預測經濟活動中,主要表 現為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的統一。要有效控制「三流」,單靠財務部門使用 軟體是不夠的,企業各個部門尤其是業務部門必須將其業務信息納人軟體管理 的范疇,軟體功能將延伸到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面。因此,財務軟體必須從 部門級應用向企業級應用擴展,建立財務信息和其他業務信息的介面,資源共 享,做到「信息集成,過程集成,功能集成」,實現財務信息和其他業務信息 一體化。 企業管理技術的智能化是企業信息化的高一層次,其中,智能財務分析系 統是把專家的經驗融進了軟體,能回答企業普遍關心的經營間題,讓專家的智 慧和計算機的計算能力來快速回答企業所關心的問題,從而幫助企業發現間題 解決問題,大大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可以說智能型通用財務管理軟體已經是 一個發展的必然趨勢。 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普遍應用,網路財務發展的重要性也日益凸現出 來。網路財務是以財務管理為核心,實現業務與財務協同,支持電子商務,能 夠實現各種遠程操作(如遠程記賬、遠程報表{遠程查賬、遠程審計等)和事 中動態會計核算,在線財務管理,並能處理電子單據和進行電子貨幣結算。網 絡財務是電子商務的組成部分,也是電算化會計的又一發展趨勢。企業進行網 絡化建設時,必須考慮到系統的可擴充性、可發展性及兼容性,網路技術的采 用要有超前性;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包括財力、應用范圍等,選擇適合自身的 網路模式;建立嚴格的網路管理規范。在網路環境下,系統的原始錄人數據必 須代碼化,以便集中處理,並且所使用的代碼必須與財政部規定一致,與網路 環境對會計數據的傳輸要求一致。在互聯網廣泛應用的今天,企業應該加速推 進網路財務發展,以應對電子商務時代的挑戰。 (四)企業應與軟體提供商簽訂後續支持合同,為軟體適應新的工作流程 增加功能時提供有效技術保眯 許多公司在軟體前期准備工作中,沒有考慮全面,在正式運行後,才發現 軟體系統的種種不足和缺陷,這時就需要與軟體開發人員進行溝通,需要得到 軟體提供商的幫助,使軟體不斷改進和升級,從而更好地幫助企業進行管理。 1] 石峰, 劉非. 淺析會計電算化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A]. 第五屆中國煤炭經濟管理論壇暨2004年中國煤炭學會經濟管理專業委員會年會論文集 [C], 2004 [2] 劉榮光. 水利企業會計電算化實踐拙見[A]. 福建省會計學會理論研討論文集 [C], 2006 [3] 宋緒東. 淺談實施會計電算化後應注意的問題[A]. 中國航海學會航標專業委員會沿海航標學組2002年航標學術研討論文集 [C], 2002 [4] 沈愛玲. 淺談會計電算化在財務管理中的應用[A]. 2002年福建省會計學會理論研討論文專集 [C], 2002 [5] 張愛萍. 論會計電算化應用對企業內部控制的影響[A]. 山西省科學技術情報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 [C], 2004 [6] 羅美生. 內部控制與會計電算化的發展[A]. 福建省會計學會論文集(2001年本) [C], 2001 [7] 黃玉英. 會計信息化淺探[A]. 福建省會計學會理論研討論文集 [C], 2006 [8] 李廣琪. 淺議實行會計電算化下的企業會計內部控制[A]. 2003年煙草會計學論文選 [C], 2003 [9] 付紅娟. 對進一步改進和完善會計電算化的幾點建議[A]. 中國航海學會航標專業委員會沿海、內河航標學組聯合年會學術交流論文集 [C], 2003 [10] 付紅娟. 對進一步改進和完善會計電算化的幾點建議[A]. 中國航海學會航標專業委員會沿海、內河航標學組聯合年會學術交流論文集 [C], 2003

熱點內容
小企業會計准則養老保險 發布:2021-08-17 15:48:04 瀏覽:965
會計活頁賬本怎麼裝訂 發布:2021-08-17 15:48:01 瀏覽:558
會計繼續教育90分是多少學時 發布:2021-08-17 15:47:58 瀏覽:632
民辦非企業培訓機構會計分錄 發布:2021-08-17 15:47:53 瀏覽:149
初級會計報名發票丟了怎麼辦 發布:2021-08-17 15:47:13 瀏覽:80
會計樂財務軟體 發布:2021-08-17 15:47:10 瀏覽:277
內蒙古初級會計考試從哪裡報名 發布:2021-08-17 15:46:03 瀏覽:370
會計專業技能競賽運營怎麼做 發布:2021-08-17 15:44:53 瀏覽:683
如何應對基礎會計學考試 發布:2021-08-17 15:43:49 瀏覽:782
物流公司會計外賬處理 發布:2021-08-17 15:43:47 瀏覽: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