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企業會計 » 企業會計制度論文

企業會計制度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5-16 22:04:38

❶ 急求一份某某企業會計制度調查論文

摘要:《小企業會計制度》的實施促進了我國小企業的健康發展。文中通過對《小企業會計制度》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具體分析,並結合了制度實施過程中小企業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對策和基本措施,為《小企業會計制度》進一步順利實施提出了建議和方案。
關鍵詞: 小企業 小企業會計制度 對策與方案 畢業論文

一、問題的提出
財政部於2004年4月27日頒布並於2005年1月1日開始在小企業范圍內執行的《小企業會計制度》,是在遵循一般會計核算原則的條件下,借鑒國際慣例,結合我國小企業的實際情況,以《企業會計制度》為基礎制定的。這次小企業會計制度的制定實施充分體現了小企業自身的特點及其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它健全和完善了企業會計核算體系,提高小企業會計信息質量,加快了會計准則的國際協調。《小企業會計制度》在適用范圍、主要內容、會計科目、會計報表等方面都與《企業會計制度》有差異,它更具有清晰性、靈活性、指導性和針對性。它是我國會計核算制度走向成熟的標志,對進一步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和《企業財務報告條例》、規范小企業會計行為、促進小企業健康發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但是,我們通過最近對制度實施情況的調查情況來看,由於種種原因,使得制度實施過程出現了相當多的問題,不同程度地阻礙了制度的順利實施,導致制度執行無法到位。正是基於這種認識,本文試就《小企業會計制度》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加以分析,並提出若干對策。
二、《小企業會計制度》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1、制度執行的不完全確定性,導致制度執行過程中容易發生偏差
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小企業繼續執行原來的《企業會計制度》,這從《小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來看,無可非議。雖然國家統一制定的會計制度具有強制性的特點。但符合《小企業會計制度》規定的小企業既可以按照《小企業會計制度》進行核算,也可以選擇執行《企業會計制度》。據此而論,會計制度的強制性特點如果從整體上考慮,只要企業嚴格按照規定執行了某一會計制度即可。另外從鼓勵企業加強內部管理、建立和完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出發,也應該允許並鼓勵有條件的小企業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因此,符合小企業標准只是執行《小企業會計制度》的必要條件而已,即凡執行《小企業會計制度》的企業規模必須符合小企業的標准,但並非符合小企業標準的企業就必須執行,如有條件也可執行《企業會計制度》。

畢業論文 http://www.bylw8.com

但問題是有的小企業本來會計基礎工作就比較薄弱,人員的素質也比較低下,原來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就沒有執行好,換句話說原來執行過程中就存在很多困難。加上這類小企業發展的態勢顯示近年內企業發展規模不會有大變化。在這種情況下,這類小企業如果轉換執行《小企業會計制度》也許更適合其企業自身的特點。其價值就在於整頓和規范小企業會計工作秩序,規范小企業的會計行為,促進小企業的健康發展。但這類小企業認為,只要不違反會計制度規定就可以了。既然允許何必再執行新的會計制度呢,如果執行《小企業會計制度》不僅要派員參加培訓,而且制度轉換也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何必自己給自己找麻煩,這種認識帶有一定代表性。本來《小企業會計制度》的制定,就是考慮了這類企業的實際,但部分小企業並沒有充分認識到執行《小企業會計制度》的價值所在。所以《小企業會計制度》執行中的不完全確定性,就會給部分對制度認識不足的企業開了綠燈,導致《小企業會計制度》實施的現實價值發生偏離。
2、培訓工作缺位,導致小企業對制度理解和實施力度不夠
《小企業會計制度》頒布之後,為使廣大小企業會計人員充分了解《小企業會計制度》的內容,准確把握相關政策、規定和方法,確保該制度在企業中的貫徹實施,各地財政部門舉辦了《小企業會計制度》的培訓班,培訓的對象主要是小企業的會計或出納人員。通過培訓,使會計人員在短時間內有的放矢地學習,提綱挈領地了解《小企業會計制度》。應該充分肯定這種通過有計劃有組織分期分批培訓小企業會計人員的做法對確保《小企業會計制度》在小企業中的貫徹執行無疑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另外,這種培訓方法也是常規的做法,因為通常我國頒發新的會計制度都是需要組織企業的財會人員進行培訓的。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這種做法如果針對財會工作比較規范的大中型企業或上市公司而言,也許能達到比較好的培訓效果。如果針對小企業也許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原因在於《小企業會計制度》的實施或執行,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影響因素是小企業領導者的態度。而領導者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對《小企業會計制度》內容與實施價值的認識。事實上很多小企業的領導者對會計工作的職能一知半解。在調查中,我們發現絕大多數小企業的領導者對財會工作的認識只是停留在比較膚淺的認識上,他們比較關注的是盈利和稅收的指標,往往忽視會計制度本身的價值。所以舉辦《小企業會計制度》培訓班,其培訓對象不只是針對財會人員,也應該擴大到小企業領導者范圍,只有讓小企業的領導者真正了解《小企業會計制度》對其加強經營管理價值所在時,才有利於《小企業會計制度》貫徹實施。 畢業論文 http://www.bylw8.com
3、小企業內在不利因素影響了《小企業會計制度》的實施
(1)小企業會計機構設置過於簡單,會計人員配備不全、工作不固定,分工不明確等原因,不同程度地影響了《小企業會計制度》的執行。由於小企業名目繁多,行業比較齊全,所有制形式多樣化,經營規模較小,缺乏相應的決策機構,或者決策機構發揮不了應有的決策作用,業主基本上支配了企業的所有的經營活動,缺乏正常的業務報告制度,導致企業的生產經營水平的好壞完全取決於業主個人的能力與水平。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不少小企業會計機構設置不規范,甚至個別企業不設置會計機構。即使是設置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分工也不明確,甚至是兼職,缺乏完善的內部牽制機制。所有這些都給《小企業會計制度》的實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2)小企業會計人員素質較低,也難於確保《小企業會計制度》准確無誤地實施
小企業會計人員的素質與大企業的會計人員相比,業務水平、文化層次不高,業務不精,素質普遍較低。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小企業的會計人員普遍存在兩種不利於《小企業會計制度》實施的現象。一是學歷層次比較低,無學歷或改行從事會計工作的人數占絕大多數。二是年齡出現極端現象,呈現「一老一少」的局面。會計人員中的老者雖然有一定會計工作經驗的積累,開展一般性的業務沒有什麼問題,但接受新知識能力比較差,對新制度消化慢,甚至出現消化不良的現象。會計人員中的新者,多為剛離開學校走向會計崗位的年輕人,雖然他們比較系統地學習會計專業知識,但在實操能力比較弱,特別是在從事會計工作過程中缺乏會計理論基礎扎實、能力強、業務熟的老會計的指導,導致在實踐中會計技能提高比較慢。上述兩種現象的存在都不同程度地制約了小企業內部管理工作的開展,也制約了《小企業會計制度》在小企業的實施。在調查中,個別小企業會計人員表示,他們也認真地組織實施《小企業會計制度》,但心有餘而力不足。顯然在這樣一支小企業會計隊伍中要求做到快速、高效、准確、無誤地貫徹《小企業會計制度》確有困難。即使《小企業會計制度》在小企業中能組織實施,但實施結果也必然大打折扣。

(3)小企業會計基礎工作差,也不利於《小企業會計制度》在短期間內實施
眾所周知,會計基礎工作是做好會計核算的前提,它主要包括會計憑證格式的選擇或設計、填制、取得、審核、傳遞與保管程序,以及會計帳簿的設置、格式、登記、核對、結帳等等。在實際工作中,許多小企業都是貪圖便利,甚至看業主眼色行事,不少小企業從來就沒有認真思考過如何規范地做好這些會計基礎工作,而是得過且過,會計實操有一定隨意性,沒有嚴格執行會計制度。比如,原始憑證缺乏必要的審核程序,憑證、賬簿、表格在市面上隨意購買,相關政府部門硬性規定除外,很多做法都不符合會計制度的規定和要求。甚至個別小企業還沒有明確的成本核算方法與制度。不難設想在這樣的會計基礎工作上,要求小企業認真執行和快速推行《小企業會計制度》也是非常困難的。
(4)小企業會計信息使用者素質較低,也不利於《小企業會計制度》快速實施
從會計的重要性原則來看,某項會計信息在會計報告中是被詳盡、充分的披露還是被簡要、粗略的列示主要是看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是否有利人們做出滿意的決策。某些對大企業或上市公司會計信息使用者而言非常重要的信息,可能在小企業里顯得毫不意義。由於小企業的所有權與經營權的重合使得小企業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基本不存在,由於融資方式的獨特性,從而使小企業會計信息的使用者與大企業會計信息使用者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別,小企業的股東、稅收部門、銀行是會計信息的主要使用者。而這些使用者對會計信息的要求程度不高。尤其是小企業的經營者,本身經營素質就比較低,大多對企業實行粗放經營,除了關心盈利指標外,並不要求企業會計提供更多的信息,由此,造成小企業會計信息不全面、不準確。這也給《小企業會計制度》的貫徹執行增加了難度。 畢業論文 http://www.bylw8.com
三、解決小企業會計制度實施中現存問題的對策與方案
1、要為《小企業會計制度》的培訓工作確定新的培訓思路
目前,各地普遍是組織小企業會計人員系統學習《小企業會計制度》,我們不否定這種培訓對促進《小企業會計制度》執行的作用,但效果仍不盡人意。究其原因,正如前所述,《小企業會計制度》在一些企業執行中受阻,更重要的是小企業業主的意識。雖然有個別小企業業主不願意執行《小企業會計制度》,但他們的認識更多的是停留在對《小企業會計制度》比較膚淺的認識上,即對執行《小企業會計制度》對小企業有什麼好處一知半解。為什麼要執行《小企業會計制度》更是迷惑不解。因此來自小企業主的障礙主要還是認識上的問題,所以我們必須在提高小企業業主執行《小企業會計制度》自覺性上下功夫,一個比較有效的做法就是加強對小企業業主的培訓。即組織小企業業主系統學習《小企業會計制度》。但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對小企業會計人員的培訓和對小企業業主的培訓,要有所側重。對小企業會計人員的培訓重在業務上培訓,對小企業業主的培訓重要說明《小企業會計制度》執行的價值,即執行《小企業會計制度》對改善企業管理水平以及提高小企業經濟效益有什麼好處。如果採取雙管齊下的培訓方法,我們相信對《小企業會計制度》實施無疑會起到更好促進作用。 畢業論文 http://www.bylw8.com
2.各級財政部門應組織相應的高素質人才咨詢隊伍,深入小企業會計部門第一線,幫助小企業正確選擇適宜的會計制度
如前所述,在實際工作中,有些小企業受到自身素質的限制,在選擇企業會計制度時,往往帶有很大的盲目性,連自己該執行《小企業會計制度》還是《企業會計制度》,自身都說不清楚,錯誤地認識只要不犯法,按規定執行會計制度就可以了,這是天大的誤會,當然也並不排除人為的裝糊塗。為此,各級財政部門(市縣鎮)應組織相應的高素質人才咨詢隊伍,深入小企業會計部門第一線,給小企業財會部門把把脈,幫助小企業正確選擇適宜的會計制度,特別對不適宜選擇《企業會計制度》的小企業,應幫助其提高思想認識,勸其執行《小企業會計制度》,必要時,強制性要求其執行《小企業會計制度》。
3.消除小企業內在的不利因素,為《小企業會計制度》的實施創造有利的條件
(1)加強小企業會計基礎規范工作的建設,為進一步規范執行《小企業會計制度》打下良好的基礎
如前所述,小企業會計基礎工作差,不利於《小企業會計制度》在短期間內實施。因此,要加快《小企業會計制度》在小企業的實施,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規范小企業會計基礎工作。因為會計基礎工作不規范,即使組織實施《小企業會計制度》,實施也不容易到位或發生執行上的偏差。為此,小企業應以《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為依據,針對小企業會計工作存在的問題,要設計合理的會計記錄程序,要完善嚴密的憑證制度,要建立嚴格的日常核對制度,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小企業會計制度》在小企業規范組織與實施。 畢業論文 http://www.bylw8.com
(2)構建完善的控制環境,設置合理的會計機構,嚴格劃分不相容職務,設置適宜工作崗位,為實施《小企業會計制度》提供運行機制
控制環境直接影響到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建立。其主要包括企業的經營管理觀念、方式及風格,組織結構,管理控制方法,內部審計及外部影響等等。構建良好的控制環境有利於小企業嚴格按照《小企業會計制度》的要求,健全符合小企業會計發展需要的會計組織結構和運行機制,並為小企業改善會計工作創造良好的環境。因此,小企業應建立完善的小企業會計機構,並按照不相容職務相分離的原則合理劃分授權批准、業務經辦、會計記錄、財產保管、稽核檢查等不相容職務,明確職責許可權,形成相互制衡機制,根據小企業的特點,會計核算宜採用集中核算的方式,即由會計機構統一辦理;錢賬分管、出納不得兼任往來賬戶的核算工作;業務較少的企業一般可設會計主管兼總賬會計、明細賬會計兼稽核、出納三個崗位。只有會計機構設置合理了,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小企業會計制度》的實施問題,才能提供《小企業會計制度》實施的良好運行機制。
(3)重視小企業會計人員的培養,加快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為《小企業會計制度》實施提供合格的人才保證
小企業要適應時代發展的步伐,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解決小企業會計人員業務水平低,業務工作不適應的問題。為此小企業要自覺組織學習,小企業會計人員更應自覺學習,不斷充電。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政策水平,使小企業會計人員有過硬的業務本領,具有扎實的會計知識、嫻熟的會計技能。只有這樣,才能使小企業的會計人員能夠從較高層次理解《小企業會計制度》,做到充分了解該制度的內容、理解、掌握制度中規定的會計核算方法和相關規定,用以指導、規范會計實務工作,提高會計業務能力,並提高執行《小企業會計制度》的自覺性,為《小企業會計制度》的順利實施奠定基礎。
(4)轉變小企業業主的觀念,為小企業執行《小企業會計制度》清除不必在的障礙
如前所述,小企業業主對《小企業會計制度》的認識不到位,對會計工作重視不夠。目前很多小企業的業主的法律和管理意識不強,重銷售輕管理、重稅收輕會計現象非常嚴重。很多業主對會計方面的知識、政策、法規存在著很大的認識誤區。這已嚴重地阻礙了《小企業會計制度》的實施。因此各政府部門一定要通過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宣傳,使小企業業主從根本上轉變觀念,引起他們對會計工作的高度重視,讓他們認識到不但要學會「賺錢」,更要學會怎麼去「省錢」,統籌地「用錢」,使會計管理工作為更好地創造效益服務。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小企業會計制度》的順利實施,促進會計工作的規范化。
綜上所述,《小企業會計制度》雖然頒布並實施一年多了,但由於制度執行的不完全確定性、培訓工作缺位、小企業內在不利因素的存在等原因,致使《小企業會計制度》貫徹執行難度較大。但一套新制度的執行,總會存在一些問題。只要我們本著科學、合理、審慎的態度,從不同層面採取有效措施,標本兼治,一定能起到顯著的效果。
畢業論文 http://www.bylw8.com

參考文獻
〔1〕田金玉,趙顏峰. 構建和諧會計環境 推進《小企業會計制度》實施〔J〕.中國農業會計.2005(6)
〔2〕徐金仙.《小企業會計制度》實施過程若干問題的探討—執行環境、實施效果、建議〔J〕.會計之友(下).2006(2)
〔3〕劉亞莉等. 實施《小企業會計制度》有關問題綜述〔J〕.財會月刊.2005(1)
〔4〕陳永鳳,李哲,羅岱.《小企業會計制度》學習講話〔M〕.北京:中國物質出版社,2004

這個網站有很多的,你自己再找找有沒有更合適的!

❷ 會計准則與會計制度的論文怎麼寫

我國會計准則與會計制度關系的探討會計准則與會計制度的關系在我國一直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爭議焦點就是會計准則與會計制度是完全替代,還是並列存在的問題?我國會計准則與會計制度關繫到底如何,隨著改革的深入和新的企業會計准則的頒布,理論界應對此做進一步的深入探討。本文擬通過對我國會計准則與會計制度的聯系與區別進行比較分析,並結合當前我國企業所處的經濟環境和企業會計准則國際趨同的現實情況來談談本人對此問題的看法。

一、會計准則與會計制度的聯系與區別

會計准則是以特定的經濟業務或特別的報表項目為對象,詳細分析各項業務或項目的特點,規定所必須應用的概念和意義,然後以確認與計量為中心,並兼顧披露,對圍繞該業務或項目可能發生的各種會計問題作出處理的規范。而會計制度則是以某一特定部門、特定行業或所有部門的企業為對象,著重對會計科目的設置、使用說明和會計報表的格式及其編制加以詳細規范。

會計准則與會計制度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為了明確我國實施會計准則的意義及其對會計人員、注冊會計師的影響和提出的新要求,有必要對兩者之間的聯系與區別進行具體的分析。

(一)會計准則與會計制度的聯系。

1.都屬於會計法規。

我國的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都是由國家財政部門組織制定和發布實施的,因此它們都是同一層次的部門行政法規,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2.都是指導會計工作的規范。

廣義的會計制度包括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還包括會計法律法規。各國的會計環境不同,一些國家只採用會計准則,而有些國家如法國和改革前的我國只採用會計制度,來規范各自的會計工作,形成了各有特色的會計制度。

(二)會計准則與會計制度的區別。

1.指導思想不同。

在國外,以英美為代表,准則的制定以原則為導向,其指導思想是「指導性」的;而以法國為代表的會計制度的制定是以規則為導向,其指導思想是「指令性」的。這是兩者之間的根本性區別。

2.側重點不同。

會計准則主要側重解決會計要素如何進行確認和計量的問題,同時也規范會計主體應當披露哪些方面的信息,其內容比較抽象簡略;而會計制度主要是對會計科目和會計報表進行直接規范,重點規范會計的行為和結果,側重於記錄和報告,其內容比較直觀、具體。

3.制定、修訂的靈活性不同。

由於一項會計准則涉及的范圍通常比較小,易於增加或修改,而會計制度規定得比較詳盡,即使經濟業務只有一點變動,也要修訂整個會計制度,如果新業務涉及所有行業,則各個行業的會計制度都要修訂,所以會計准則的制定和修訂要比會計制度方便得多。

4.對會計人員的素質要求不同。

由於會計准則規范的內容比較抽象、簡要,需要會計人員結合本單位實際進行正確選擇,需要較多的專業判斷,因而對會計人員的素質要求較高;而會計制度所規范的內容比較直觀、具體,可操作性強,不需要會計人員運用會計原理進行判斷選擇,只要機械地照搬條文就可以了,因而對會計人員的素質要求自然比較低。

二、會計准則取代會計制度的必然性分析

(一)經濟飛速發展的需要。

資本的加速流動使資本的所有者越來越遠離他們投資的企業,加上市場環境千變萬化,遠離投資企業的投資者迫切需要了解更加真實、相關、可靠的信息。而要達到這一目的,就必須發揮會計的作用,為投資者提供及時透明的高質量會計信息的前提和保證是高質量的會計准則。會計制度是以規則為導向,具有強制性,因而制度應盡可能覆蓋所有的經濟業務。而現實的經濟環境是千變萬化的,制度的規定對於層出不窮的經濟業務始終是「滯後」的,也就難以提供有用的會計決策信息。相反會計准則以原則為導向,它規定的是概念和意義,當准則未能涵蓋所有的經濟業務時,會計人員可以應用會計原理來處理新問題,這使得會計准則比會計制度更具有靈活性。 轉(二)國際趨同的需要。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資本市場國際化的迅速發展,跨國上市和發行證券等國際籌資活動日益增多,客觀上要求作為國際商業語言的會計必須採用相同或相近的准則,以提供真實、公允和可比的會計信息。會計准則國際趨同已成為各國面臨的重要問題,同時國際社會對會計准則國際趨同的要求也越來越強烈。全球六家主要的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在2003年2月12日發布了一份最新的國際財務報告准則(IFRS)調查報告:《會計准則的國際趨同報告——2002年全球調查》。該項調查有一個調查選項就是:是否有直接採用或者是使本國准則向國際財務報告准則趨同的計劃。在59個被調查的國家和地區中,95%(有56個國家和地區)有意向國際財務報告准則趨同,3%(有2國)已經採用了國際財務報告准則,92%(有54個國家和地區)表示打算採用國際財務報告准則或者是向其趨同,只有5%無意於接納國際財務報告准則。這表明會計准則的全球趨同已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我國加入WTO之後,一方面為了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吸引外資,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地發展,另一方面為了更好地使我國企業走出去,提高對外財務信息的可比性,我國也選擇了會計准則國際趨同的發展方向,並於2006年2月15日頒布了一套基本上與國際會計准則接軌的企業會計准則體系。所以在採用會計准則已經成為國際上通行做法的情況下,再採用以前的會計准則與會計制度並存的做法不符合國際趨同的大環境。

三、會計准則取代會計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一)中國會計准則制定機構的完善。

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會計准則制定機構也在不斷改革和完善中。特別是2003年初我國會計准則委員會進行換屆以後,由中國證監會、中國會計學會、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企業界、學術界等組成的財政部會計准則委員會,開始從實質上參與會計准則的研究和咨詢,從而使我們這種純政府模式制定出來的會計准則更具有代表性、專業性和科學性。

(二)會計准則體系的完善。

我國新頒布的會計准則體系由一項基本會計准則、38項具體會計准則和2項會計科目、會計報表規定組成。新會計准則體系構成.

(三)會計准則操作性的增強。

《企業會計准則》包括三部分:具體准則、具體准則指南和具體准則講解。 具體准則指南其實就是對具體准則的具體講解,雖不如會計制度那麼詳細,但相對於大部分會計人員來說足以對具體准則進行理解,而在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並存的情況下,實際造成了准則的指南和會計制度在很大部分上的重復,所以在完善准則指南的前提下,取消會計制度其實是完全可行的。

(四)政府部門的努力。

這次企業會計准則體系的改革涉及面廣,影響較大,因此做好相關的宣傳培訓和貫徹實施工作十分重要。財政部會計司提出了《企業會計准則體系宣傳培訓及貫徹實施方案(徵求意見稿)》,在北京國家會計學院召開的各省市財政廳會計處長座談上,會計司就促進新會計准則的貫徹實施,提出了若干擬採用的宣傳措施供與會人員討論。另外,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下達了關於印發《中國注冊會計師繼續教育培訓制度(徵求意見稿)》的通知,將對全國5000多家會計師事務所執業的7萬多名注冊會計師展開大規模的培訓工作。這些措施的實施,將會使我國會計從業人員更快、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企業會計准則,極大地提高我國整個會計隊伍的素質,也為會計准則取代會計制度鋪平了道路。

(五)各部門協調合作,加強監督管理。

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在京舉行會計審計准則體系發布會,財政部、審計署、國資委、證監會、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領導人在會上紛紛表示,為了保證新准則的順利實施,各部門將協調合作,加強監督管理,今後一段時間,要把上市公司執行會計法和企業會計准則體系情況作為財政監督和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工作的重點之一,並對有關會計師事務所執行審計准則體系情況進行專項檢查或延伸檢查。另外,為了規范和加強對會計和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監管,改進對會計和注冊會計師行業的服務,實現信息共享和政務公開,充分發揮社會監督的作用,由財政部會計司、監督檢查局、中注協、會計資格評價中心與信息中心五方聯合組織開發財政會計行業管理系統,於2006年2月16日正式運行。這些措施為會計准則取代會計制度提供了外部保證。

四、結論

綜上分析,筆者認為無論是從會計准則本身的完善程度,還是外部條件的准備,會計准則取代會計制度的時機都已經比較成熟。當然如同執行新會計准則一樣,它也需要一個過渡階段,在這個過渡階段,企業可以按照財政部頒布的企業會計准則,在專家的幫助下制定企業內部的會計制度,以便企業內部人員更快、更好地應用企業會計准則。 【參考文獻】

1.孫錚、劉浩,「經濟環境變化與會計思維轉換」,《上海證券報》,2006.2;

2.石麗萍,「我國會計准則與會計制度關系的思考」,《山西財政稅務專科學校學報》,2003.4;

3.張東扣、王伶、胡悅欣,「會計准則與會計制度評析」,《財會月刊(會計)》,2004.4;

4.梁爽,《中外會計准則模式比較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❸ 急!急求一篇企業內部會計制度的會計論文!

內部控制是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管理的重要手段。我們知道,有關企業經營的失敗、信息失真、違法經營等情況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歸結為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缺失或失效,諸如我國巨人集團的倒塌,鄭州亞細亞的衰敗,震驚中外的瓊民源、銀廣夏事件的發生,乃至美國安然公司的破產等等這些現象,無不與企業內部控制有著一定的關系。因此,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保證會計信息質量,對於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和信息披露制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並保證資本市場有效運行,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擬對此進行初步的探討。
正文已經發送郵箱,請查收。

❹ 會計論文要怎麼寫啊論建立企業內部會計制度的必要性的資料,謝謝.

1 建立內部會計控制的必要性

1 1 財務控制是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及中心環節

內部控製作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自我調節和自我制約的內在機制,處於企業管理中樞神經系統的重要位置,而財務控制是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企業的生產活動中,生產、供應、銷售等工作進行控制,而財務控制因它是一種價值控制,可將不同崗位、不同部門、不同層次的業務活動相結合,進行綜合控制,它是內部控制的中心環節。而財務控制的綜合性最終表現為其控制內容都歸結為資產、利潤、成本這些綜合價值指標上。

1 2 內部會計控制是規范會計工作秩序的需要

會計工作依法有序的進行,是會計工作發揮職能作用的重要保證。我國現行的會計法規制度和單位內部會計管理制度雖對內部會計控制問題有相應規定,但由於執行不力,造成會計業務內部及其他業務之間缺乏制約,進而造成會計工作秩序的混亂。因此,必須建立健全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使之成為單位內部管理的自發行動,會計秩序的運行才能有可靠的保證。

1 3 內部會計控制是發展社會審計行業的需要

對於審計機構來說,本單位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是否規范、健全,可直接決定注冊會計師,注冊審計師,採取何種審計方法。正因為內部會計控制制度與審計業務之間的密切聯系,決定了他們之間的相互促進的關系,即:社會審計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有重要促進作用;會計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為推動社會審計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2 建立企業內部會計制度應遵循的原則

2 1 合法合規則性原則

內部會計控制應當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本規范,以及本單位的實際情況。這一規定,是一個單位建立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前提條件。任何一個單位建立內部會計控制制度,都必須把國家的法律和政策體現在內部控制制度中,都不能違反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

2 2 權責對應原則

內部會計控制應當約束單位內部涉及會計工作的所有人員,任何人都不得擁有超越內部會計控制的權力。規定單位內部的各級管理層必須在授權范圍內行使職權和承擔責任,經辦人員必須在授權范圍內辦理業務。

2 3 不相容職務分離原則

內部會計控制應當保證單位內部涉及會計工作機構、崗位的合理設置及其職責許可權的合理劃分,堅持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確保不同機構和崗位之間的權責分明,相互制約,相互監督。不相容的經濟業務至少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人和部門參加,只要這些人員和部門不相互勾結,差錯和不軌行為就很容易被發現,通過職務分離不但能提高作業效率,而且也使內部會計控製得到實施,有效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完整。

2 4 成本效益原則

內部會計控制應遵循成本效益原則,以合理的控製成本達到最佳的控制效果。這是單位建立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必須考慮的。

3 建立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幾點建議

3 1 會計組織機構控制

3 1 1 會計組織要相對獨立。會計組織機構設置一般是根據單位經濟業務規模和會計業務需要而決定的,規模較大,業務較多的單位應當設置會計機構。規模很小,業務和人員都不多的單位,可以在有關機構中設置會計人員並指定會計主管人員,或者實行代理記賬。不論是否單獨設置會計機構,承擔會計業務的會計人員群體———會計組織應相對獨立。

3 1 2 會計崗位職責明確、相互牽制。無論會計崗位如何設置,都應當符合以下要求:一是會計崗位設置應當與單位內部管理和會計業務相適應;二是各會計崗位都必須有明確的職責並能夠進行考核;三是各會計崗位之間分工明確,業務往來,應當有記錄,以分清責任;四是實行職務分離,即一個人不能同時兼管可以隱匿自己所犯錯誤和不軌行為的職務,如出納人員不得兼管稽核,會計檔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費用,債權和債務賬目的登記工作;五是對各個崗位進行定期考核。

3 1 3 會計人員配備應當符合迴避制度要求。

3 1 4 實行定期輪崗。會計人員定期輪崗,能使會計人員業務全面熟悉,也滿足實行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要求。

3 2 會計核算控制

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會計核算業務流程式控制制,主要是會計核算的程序、方法等應當符合會計法規政策的要求。二是會計核算具體業務的控制。是指在辦理具體會計核算業務時應當貫徹有關內部控制的要求,以保證會計核算的質量,對會計業務的控制,在核算業務不同而各異,如對現金的核算,應當體現職務分離,相互核算,許可權控制的要求,現金收支人員應當及時與會計人員進行核對並定期盤點。

3 3 財務收支控制

財務收支控制是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中非常重要的環節。而對財務收支許可權的控制應當是收支的重要控制點,其基本要求是:一是授權批准控制。授權批准控制是指企業在處理經濟業務時,必須經過授權批准以便進行控制。包括①應規定每一類經濟業務審批程序,以便按程序辦理審批,以避免越權審批,違規審批的情況發生。②授權批準的范圍。③授權批準的層次。④授權批準的責任。二是許可權統一。財務收支許可權的授權應當體現統一領導分級負責,不能將單一的財務收支審批權經辦權同時授權多個人,否則,失去控制的有效性,應實行「一支筆」審批制度。三是職權分離。指財務收支的審批人與經辦人必須職務分離。

3 4 資產保護控制

對財產的有效控制應當是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單位限制未經授權人員對財產的直接接觸、應做到以下幾點:一是由專人保管。即單位和各項財產應當專人保管,限制無關人員接近財產。二是職務分離。即財產的保管人員,使用審批許可權應當經過授權嚴格執行,只有經過授權批準的人員才能接觸資產。三是定期清查。即財產保管人員定期進行賬物清點,保證賬物相符,確保各種財產的安全完整。說明財產清查在單位內部管理和控制的中心作用,也是對單位實物財產安全採取的控制措施。

3 5 強化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檢查和考核

為了保證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能有效地發揮作用,並使之不斷地得到完善,企業必須定期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與考核,檢查內部會計制度是否得以有效遵循,執行中還存在什麼問題,原因如何並採取措施加以糾正。同時對於嚴格執行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給予精神鼓勵和物質獎勵;對於違規違章的,堅決給予行政處分和經濟處罰。只有做到壓力與動力相結合,才能是最終達到內部控制的目的,使制度真正落到實處。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和企業市場主體逐步確立,會計管理在單位內部管理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加強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建設,越來越成為企業和其他單位建立科學的內部管理制度的重要基礎,通過實踐得出結論是:得控則強,失控則弱,無控則亂。

[參考文獻]

[1] 劉力強 高級會計師務 企業管理出版社,2005年。

❺ 新會計制度對企業財務的影響,這篇論文怎麼寫啊

《企業會計制度》的實施對規范企業會計行為,真實反映企業財務狀況,進一步增強會計信息的透明度,加強各行業會計信息的可比性等方面都將發揮積極作用,它的實施將對企業產生較大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直接影響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1)《企業會計制度》明確規定了企業必須計提壞賬准備、短期投資跌價准備、存貨跌價准備、長期投資減值准備、固定資產減值准備、在建工程減值准備、無形資產減值准備、委託貸款減值准備,這些准備的提取,將直接增加企業當期的成本費用,減少企業當期的會計利潤。由於目前一些國有企業不良資產比重較大,除部分企業計提了壞賬准備和商品削價准備外,其它各項准備暫未提取,企業存在大量的減值資產,卻未確認和計量,八項准備的提取,將使企業凈資產進一步減少,從而影響企業財務狀況,且這種影響在實施新制度初期,表現特別明顯。(2)待處理財產損失不許跨年掛賬,開辦費、遞延資產等費用性資產項目的取消,也將直接沖減企業利潤,影響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3)或有事項的發生,或有支出的估計,也將直接增加企業當期費用。

2.進一步擴大了會計與稅收的分離,加大了企業稅收核算工作的難度。在過去,企業的會計核算與稅收核算基本一致,隨著國家財務會計制度、稅務制度的不斷調整,會計與稅收逐步從統一走向分離。特別是近幾年來,國家稅收制度在不斷補充和完善,稅收制度在某些方面已完全脫離了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而新會計制度的實施,將更加擴大會計與稅收的分離,使企業會計難以服從稅收。如提取各項減值准備,3年以上應收賬款全額提取壞賬准備,預提或有支出以及因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而調整的會計記錄等都將影響企業納稅調整。新會計制度要求企業採用「應付稅款法」或「納稅影響會計法」進行核算,因此,既要符合企業會計制度要求,又要准確計算繳納所得稅,對於會計人員來說,又是一項新的挑戰,盡快提高業務素質成為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

3.對企業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努力提高企業會計人員素質成為當務之急。會計職業判斷主要表現在會計政策選擇和會計估計兩個方面。新會計制度擴大資產減值准備的計提范圍,對企業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年限、殘值等也只規定了一般性原則,由企業根據其實際情況加以確定,而不像行業會計制度中對這些方面規定的過死。收入的確認、或有支出的估計等,所有這些都擴大了企業會計政策的選擇和會計估計的范圍,使企業會計核算的難度增加,從而對企業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提出更高的要求。企業的會計人員不僅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良好的職業素質,而且還要有較強的綜合能力,高度敏感性和較強的洞察力。而目前國有企業人才流失嚴重,企業現有會計人員的素質與上市公司在整體上看,還有一定的差距,努力提高國有企業會計人員的素質已成為當務之急。

4.對企業會計信息的披露進一步規范,有利於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提高。新企業會計制度對各項具體會計事項的確認、計量、記錄、報告等作出明確的信息披露要求,會計信息披露作為企業會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將越來越受到企業管理者的重視,企業應把會計信息披露作為一項制度化、日常化工作來管理和規范,會計信息披露的加強促使企業重視會計信息,努力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以滿足企業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從而不斷擴大企業會計信息的影響力。

❻ 我要寫一篇《建立企業內部會計制度的必要性》的會計論文,不知該如何寫,請各位朋友幫忙,我感激不盡!

闡述內部會計制度的定義,建立的利處,不建立的弊端,並舉實例說明

❼ 如何加強企業內部會計制度建設畢業論文

[摘要]目前我國相當一部分企業對建立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不夠重視,導致會計信息失真、會計秩序混亂以致最後管理失控。本文吸收和借鑒了內部控制制度的基本精神和內容,從建立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必要性和目標等方面,說明內部會計控制對維護會計信息真實和提高管理水平都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內部會計控制;控制制度

當前,會計工作中存在會計信息失真、秩序混亂等問題,主要就是缺乏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

一、建立單位內部會計控制的必要性

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是指單位為了保證經濟業務活動的有效進行,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防止、發現、糾正錯誤與舞弊行為,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完整而制定和實施的政策與程序。

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是一項行之有效的內部管理制度,是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維護會計工作秩序和提高管理水平都具有重要作用。

建立內部會計控制的必要性:

1、轉換經營機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切實加強企業管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客觀需要

內部會計控制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確保企業各項工作的正常進行和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要使企業產權關系明晰,保證權責明確,就必須建立和完善相應財產的核算、控制、保管等內部管理制度,明確資本保值增值的目標和責任,處理好受託經濟責任和利益分配關系。更為重要的是,內部會計控制制度能夠協調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的利益沖突,使雙方建立起相互信任的關系,從而保證現代企業制度的順利實施。依照現代企業理論,在公司制度下,所有者和經營者在經濟上的聯系表現為一種契約關系。對於所有者來說,其最關心的是其投入資本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即實現資本保值、增值的目標,而這一目標的實現必須有有效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作保證。對於經營者而言,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也是其履行受託經濟責任,實現企業目標的重要保證。通過建立健全有效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不但能夠規范經營者的行為,而且能夠促使所有者建立一種科學合理的激勵與約束機制,以調動經營者管理好企業、賺取利潤的積極性,從而促使現代企業平衡、穩定、協調地發展。

2、貫徹新《會計法》等法律法規,加強會計核算,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必然要求

為進一步規范企業的會計核算行為和相關信息的披露,加強企業的會計控制,提高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和可靠性,我國已相繼頒布和實施了有關的會計行政法規、企業會計制度和企業會計准則,並對《會計法》進行了較大的修訂,新修訂的《會計法》明確要求各單位必須加強內部會計控制,建立建全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以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與合法性。可見,建立和實施有效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也是貫徹落實《會計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必然要求。

3、加入WTO後與國際慣例接軌、參與國際競爭的迫切需要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信息技術高度發展,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加速,我國企業面臨來自外部世界特別是跨國公司的激烈競爭,如何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如何以一種更積極的姿態參與到世界競爭的潮流中去,將是我國企業當前面臨的主要的問題和難題。這一經濟現實迫切要求企業必須盡快建立健全有效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提高經營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以便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並與國際慣例接軌。因此,從長遠發展和國際經驗來看,建立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也是一種必然選擇。

二、內部會計控制的目標和原則

內部會計控制的目標是一個企業財務會計工作努力的方向,並且是為有效實現組織目標而設置的。內部會計控制目標不僅是企業管理經濟活動、實施內部會計控制所要達到的標准,也是外部審計人員或社會中介機構評價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系統的重要依據。良好的內部會計控制必須設有明確的目標。

我國新頒布的《基本規范》中明確指出,內部會計控制應當達到以下基本目標:

1、規范單位會計行為,保證財務會計信息的真實性。企業的管理部門需要准確、可靠的財務會計信息,以便在企業的經營活動中作出正確的決策;股東、債權人及其他有關各方也需要可靠的財務會計信息以便進行正確的投資、借貸等決策。

2、堵塞漏洞,消除隱患,防止並及時發現、糾正錯誤及舞弊行為,保護單位資產的安全、完整。如果沒有有效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企業的各項實物資產就可能被盜竊、受損或被濫用,有關的會計憑證、賬簿記錄和統計計量等非實物資產也可能遭到破壞或毀損。因此,完善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制約企業財產物資的采購、檢驗、計量與記錄、入庫、保管、維修、領用、發運和報廢等各個環節,有效地制止浪費,防止各種貪污舞弊行為,從而保證財產物資及相關記錄的安全性與完整性。

3、確保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單位內部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國家的政策和法律法規是企業經營活動的依據。管理當局制定的企業經營方針、計劃等是為了實現企業的目標。良好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就是要確保企業在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過程中,貫徹執行國家的法律法規、各經濟發展時期與階段的方針和政策以及在此基礎上所建立的企業的經營方針與計劃,保證企業經營管理目標的實現,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現代企業在建立和設計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框架時必須遵循和依據的客觀規律和基本法則,稱為內部會計控制的基本原則,它也是外部審計人員判斷被審計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設計狀況的基本依據。企業在建立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時應當遵循以下原則:第一,合法性原則。即各單位制定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應當符合並嚴格執行法律、法規和國家統一的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第二,適應性原則。即各單位制定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應當體現本單位的生產經營、業務管理的特點和要求。第三,規范性原則,即各單位制定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應當全面規範本單位的各項會計工作,要符合並體現會計科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並能規范會計事務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的工作,不能顧此失彼。第四,科學性原則。制定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必須科學合理,以使所制定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便於操作和執行;必須利於控制和檢查,有了解控制制度執行情況的手段和途徑;同時要根據執行情況和管理需要不斷完善,以保證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更加適應管理需要。

三、內部會計控制的內容

《會計法》對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內容作出了原則性的規定。主要包括以下幾項:

1、會計事項相關人員的職責許可權應當明確。為了有效控制、控制經濟業務事項和會計事項按照規定的程序、要求進行,明確責任,防止差錯和舞弊,保證經濟業務的順利進行,保證會計資料質量,必須明確經濟業務事項和會計事項相關人員的職責許可權。具體要求是:第一,經濟業務事項、會計事項的審批人員、經辦人員、財物保管人員、記賬人員的職責許可權應當明確,做到職權明確,程序規范,責任清楚,避免因職責不清相互扯皮、推諉,甚至越權行事,造成管理失控。第二,記賬人員與經濟業務事項和會計事項的審批人員、經辦人員、財務保管人員要實行職務分離。職務分離是內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有效防止因許可權集中、職務重疊而造成的貪污、舞弊和決策失誤。所以,法律要求記賬人員與經濟業務事項和會計事項的審批人員、經辦人員、財務保管人員實行職務分離。第三,記賬人員與經濟業務事項和會計事項的審批人員、經辦人員、財物保管人員應當相互制約。相關人員之間相互制約與職務分離既有聯系也有區別。職務分離是相互制約的前提條件,但實行職務分離並不表明就能夠相互制約,如果沒有賦予各職務崗位的人員相應的職權,就無法進行相互制約。因此,在明確記賬人員與經濟業務事項和會計事項的審批人員、經辦人員、財物保管人員的職責許可權時,不僅要考慮職務分離的要求,還要考慮上述職務崗位的人員之間能夠相互制約,將失誤、舞弊等問題控制到最低限度。

2、重大經濟業務事項的決策和執行程序應當明確。針對對外投資、資產處置、資金高度等重大經濟業務事項活動中存在的盲目決策、程序混亂、管理失誤而給國家、單位和社會公眾利益造成重大損失的實際情況,《會計法》要求,各單位在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中,對重大對外投資、資產處置、資金高度等經濟業務事項,既是各單位重大的經濟活動,也是非常重要的財務管理問題,決策和執行的程序不明確,缺乏有效的控制和控制,不僅影響國家、單位和社會公眾利益,也削弱財務會計管理職能,並影響會計秩序和會計資料質量。《會計法》對重要經濟業務事項決策和執行程序的要求,突出了兩點:一是決策和執行的程序應當明確,做到制度化、規范化;二是決策和執行的程序中應當體現決策人員與執行人員之間能夠相互控制、相互制約,既要防止許可權過於集中,也要防止政出多門、各行其是。

3、進行財產清查。財產清查,既是加強財產物資的一項重要制度,也是會計核算制度的一項重要制度。財產清查制度是通過定期或不定期、全面或部分地對各項財產物資進行實地盤點和對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債權債務進行清查核對的一種制度。通過財產清查,改善經營管理,保護財產的安全與完整;通過財產清查,可以確定各項財產的實存數,以便查明實存數與賬面數是否相符,並查明不符的原因和責任,制定改進措施,做到賬實相符,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原《會計法》第十三條規定:「各單位應當建立財產清查制度,保證賬簿記錄與實物相符。新的《會計法》則規定,各單位在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中應當明確」財產清查的范圍、期限和組織程序「,要求更明確、更具體,不僅要建立財產清查制度,而且要明確規定財產清查的范圍、期限、組織程序,保證財產清查制度得以具體落實,也為有關管理部門控制檢查財產清查制度建立和執行情況提供可靠依據。

4、內部審計。內部審計既是內部控制的一個組成部分,又是內部控制的一種特殊形式。內部審計的內容十分廣泛,一般包括財務收支審計、合法性審計以及績效審計。在我國,已有不少單位設置了內部審計機構或內部審計人員,對會計工作實行控制和再控制。內部審計對會計資料的控制、審查、不僅是內部控制的有效手段,也是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的重要措施。根據內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我國會計工作實際情況,《會計法》規定,各單位應當在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中明確「對會計資料定期進行內部審計的辦法和程序」,以使內部審計機構或內部審計人員對會計資料的審計工作制度化、程序化。

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內容非常廣泛,不同經濟性質、管理基礎不一樣的單位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有不同的內容和要求。《會計法》只是從有效管理和控制的要求出發,對各單位建立、健全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提出了最基本的內容和要求,而不能理解為僅包括這些內容和要求。從內部控制和控制的基本原理看,建立良好的控制環境、人事任免中的利害關系迴避、重要崗位人員的定期輪崗、預算管理、業績考核與評價、風險分析、系統監測等,都是內部控制和控制的重要方面和有效手段。

四、內部會計控制的結構框架

內部會計監控機制體現了企業的管理水平與文化氛圍,有效的內部會計監控機制應包括健全的監控環境和嚴格有效的監控制度。

(一)、內部會計控制環境

內部會計控制環境是指建立、加強、削弱、影響會計政策、程序與工作效果的各個因素。從本質上來看,內部會計控制環境是一種文化和精神,是影響內部各成員、各環節制衡、接受和實施控制的自覺性和理性,反映著控制過程的各個方面,其內容主要包括監控意識、監控活動和監控信息。

1、監控意識。是指對內部會計監控的認識,特別是高級管理層對監控的認識程度和深度,這決定了內部會計監控環境的健全和監控措施的到位。

2、監控活動。是指對內部會計控制運行質量不斷進行修正、評價、控制的過程。對監控過程中發現的內部會計控制缺陷,應及時反饋給有關部門,重大事項應向最高管理層報告。

3、監控信息。是指對某一期間所披露的會計信息進行審查、核對,以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客觀地反映各項經濟活動,准確地揭示了各項經濟活動所包含的經濟內容。

(二)、內部會計控制制度

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內容主要包括內部會計管理體系、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度、財務處理程序制度、內部牽制制度、稽核制度、定額管理制度、計量驗收制度、財產清查制度、財務收支審批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財務分析制度等。

1、內部會計工作管理制度。第一,要建立以管理會計為核心的內部管理制度,加強對財務、成本、資金的控制。第二,明確會計人員的崗位職責。會計人員是單位具體會計工作的操作者和執行者,其工作的態度將直接影響到會計的好壞。同時會計若不公平、公正地對會計人員進行統一管理,將導致會計人員對會計工作失職,不負責任,進而影響整個企業的經濟工作。因此,任何單位都應當根據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並結合本單位特點和管理的需要,建立健全相應的會計人員崗位職責。第三,實行內部領導控制管理責任制,提高內部會計控制的有效性。會計工作作為經營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單位負責人支持會計工作,保證會計工作的依法進行,才能使本單位的會計活動在法律法規的范圍內開展活動並得到不斷完善,從而提高經濟效益並得到法律的保護。因此要發揮內部會計控制的有效性,企業的經營管理者,也應是落實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第一責任人,除了自身要遵法、守法外,還應積極支持和保障會計法賦予會計人員履行控制本企業經濟活動的職權。

2、內部會計檢查制度。內部會計制度最終是由人去執行的,再完善的制度,如果不能貫徹落實到工作中,則是一紙空文,如同虛設,因此,企業應當重視對內部會計控制的控制檢查工作,應建立健全內部會計檢查制度。會計檢查制度應主要包括會計工作檢查和會計信息質量檢查。

(1)會計工作檢查制度,是根據企業制定的會計工作制度來對會計工作的過程、事後進行評價的一項檢查工作。各種會計檢查除檢查制度規定的必查項目外,應加強對下列內容的檢查:第一,重要崗位人員配備、動態考察和定期輪崗情況。第二,會計賬簿是否合法、規范,有無賬外賬。第三,會計業務處理規范化情況。第四,授權制度執行情況。第五,重要物品的保管、使用、交接、作廢銷毀及賬務核算情況。第六,貨幣資金管理制度執行情況。第七,事後稽核工作開展情況是否按規定設置稽核崗位,稽核工作是否及時全面,差錯事故處理是否合法。第八,對會計主管控制制度執行情況。

(2)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制度,是對企業某一期間所發生的會計數據及提供這些數據的載體進行檢查、核對、糾錯,以使會計信息產品為滿足規定或潛在需要而必須具備的那些特徵和特性要求,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准確及合法性,應重點對以下事項進行檢查:第一,進行會計核算的數據是否正確,會計核算方法是否正確,是否符合相關的制度規定。第二,會計憑證是否合法,賬賬、賬實、賬證是否一致。第三,會計科目使用是否合理,賬戶管理是否嚴密,賬務記載是否真實。第四,會計報表披露的數據是否准確、真實有效。

3、資金控制制度。資金控制制度是企業控制資金收支與保管的重要形式和方法,其目的在於保證資金收支的正確、有效與合法,實現增收節支,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消除資金收支與保管中的弊病,保證經營戰略的實施,是對內部會計控制有效的補充。

4、內部審計稽核管理制度。實行對法人代表負責的內部審計稽核管理制度,建立審計稽核委員會作為稽核系統的最高組織,直接對法人負責。充實稽核人員,不斷提高稽核人員素質。安排熟悉會計法規和制度規定,並具有豐富工作經驗、綜合分析能力的人員從事稽核工作,保證對其實施繼續教育和培訓,使其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能長期滿足稽核工作的需要。

5、風險預警制度。就是通過設置並觀察一些敏感性財務指標的變化,而對企業可能或將要面臨的財務危機事先進行預測預報的財務分析系統。既然是基於預報功能而非業已陷入危機狀態,因此相關的預警財務指標必須具備三個基本的特徵:第一,必須具有高度的敏感性。第二,應當屬於危機初步產生時的先兆性指標,而非業已陷入嚴重危機狀態時的結果性指標。第三,與危機生成過程的密切關聯性。就財務層面上看,誘發財務危機最為直接的原因,或是由於資源配置缺乏效率,或是由於對競爭應對不當及功能乏力,由此而導致了企業競爭的劣勢地位,未來現金流入能力低下;或是企業一味地追求銷售數量的增長,卻忽略了對銷售質量———現金流入的有效支持程度及其穩定可靠性與時間分布結構等的關注,由此導致企業陷入了過度經營狀態與現金支付能力匱乏的困境。這就要求企業財務危機預警指標應當依託這一基本點加以把握。

6、風險責任會計制度。以權、責、利相統一的原則,把各個機構和部門劃分為責任中心,圍繞責任中心將會計信息與經濟責任、會計控制同業績考核相結合,明確規定各個部門、崗位的風險責任和相應處罰措施。

❽ 求關於小企業會計制度的探討論文

按照我國企業會計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將打破行業、所有制的界限,並根據企業的性質和規模,將全部企業會計制度分為《企業會計制度》、《金融企業會計制度》和《小企業會計制度》。目前,前兩個制度已經實施,後一個制度也正在制定之中。對此,我們就小企業會計制度應當明確的內容及關注的問題進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議。 一、關於小企業會計制度的實施 1. 制度的實施范圍 根據財政部「關於印發《企業會計制度》的通知」(財會[2000]25號),所有股份有限公司(包 括上市公司)均須執行《企業會計制度》。但按照《暫行規定》的標准,股份有限公司中也可能有 一部分(如投資型或高科技企業)屬小規模企業。根據財政部「關於印發《金融企業會計制度》 的通知」,各類金融企業都應執行《金融企業會計制度》;根據財政部《外商投資企業執行〈企業 會計制度〉有關問題的規定》(財會[2001]62號)以及2002年5月20日發布的《外商投資企 業執行〈企業會計制度〉有關問題解答》,自2002年1月1日起,外商投資企業須執行《企業會 計制度》,其中外商投資金融企業應執行《金融企業會計制度》,但並未指明其中的小企業可另行 執行。這樣,《小企業會計制度》的實施實際上就限定在除股份有限公司、金融企業、外商投資企 業以外的小企業范圍內了。問題的關鍵在於:這些小企業是否必須執行《小企業會計制度》?是強 制性執行還是備選性執行? 在我國,國家統一會計制度屬於行政法規性的規范性文件,而行政法規具有強制性的特點。據此而論,則凡符合小企業標準的就必須嚴格執行《小企業會計制度》。但我們認為,對小企業實行備選性執行《小企業會計制度》的政策是合適的,即小企業既可以執行《企業會計制度》,也可以執行《小企業會計制度》。因為會計制度的強制性特點可以從整體上考量,只要企業嚴格按照規定執行了某一會計制度即可;目前許多小企業實際上已經在執行《企業會計制度》,若實行備選性執行政策,這些小企業就無需轉換會計制度;從鼓勵企業加強內部管理、建立和完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出發,也應該允許並鼓勵有條件的小企業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如此,則符合小企業標准只是執行《小企業會計制度》的必要條件而已,即凡執行《小企業會計制度》的企業規模必須符合小企業的標准,但並非符合小企業標準的企業就必須執行,如有條件也可執行《企業會計制度》。 當然,外商投資企業中的小企業與內資小企業在執行會計制度上是否應該享有同等「國民待遇」,即同樣實行備選性執行政策,也應予以考慮。另外,按財政部「除小企業和金融企業以外,自2003年1月1日起,新設立的企業應當按照《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進行會計核算並編制財務報告」的規定,建議對新設立的小企業(金融企業除外),如同正常界定的小企業一樣實行備選性執行政策。 2. 企業規模變化產生的變更調整 由於企業的發展以及中小企業經營上的靈活性,據以判斷企業規模大小的職工人數、銷售額及資產總額等指標值在不同時期會發生變化,其中職工人數、資產總額在同一會計年度的不同時點都有可能變化,因此,嚴格對照劃分標准,許多中小企業在不同年度甚至在同一會計年度的不同時點都會發生企業規模歸屬的變化,年初屬中型企業的,年末可能變成了小企業;年初屬小企業的,年末也可能發展成中型企業。但如前所述,企業通常只能在年初先根據上一會計年度的指標數值對照標准值來判斷企業規模大小並據以確定能否執行小企業會計制度,由此產生的問題是:當年末企業規模與年初相比發生變化時,原先執行的會計制度是否需要變更調整?具體而言: (1)當年初為中型企業,年度內執行的是《企業會計制度》,年末變成了小企業,則該企業年末時 是否可以按《小企業會計制度》進行調整?若可以調整,則涉及會計政策變更部分是否需要追 溯調整? (2)當年初為小企業,若年度內執行的是《企業會計制度》,則年末不論企業規模是否變化都無需調整;若年度內執行的是《小企業會計制度》,年末變成了中型企業,則年末是否必須按《企業會計制度》進行調整? 根據「一貫性」和「可比性」原則,企業的會計政策一經確定就應保持穩定,不應隨意變更,這樣,企業前後各會計期間的會計信息才具有可比性。因此,只有在特定的情況下,如依據相關法規的要求或由於經濟環境變化,使原先採用的會計政策所提供的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相關性受到影響時,才使企業有理由進行會計政策的變更。據此,我們認為,若原先已經執行《企業會計制度》,不管企業原先的規模大小,也不論此後企業規模如何變化,都應嚴格限制會計制度的變更;若原先是小企業並且執行的是《小企業會計制度》,到了年末企業規模已經符合中型企業標准,在當年末也不宜按《企業會計制度》進行變更調整,但下一會計年度必須按《企業會計制度》執行,同時考慮到制度轉換的規定性,建議可以規定下一年度企業無需採用追溯調整法計算會計政策變更的累計影響數並進行調整。 3. 合並會計報表時不同會計制度的調整 由於界定小企業的對象強調的是法律主體,即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業個體,因此,企業集團內各成員企業可能存在大中小不同規模的情況。最常見的是母公司為大中型企業,子公司中有的屬於小企業。為了控制行業風險而採取「防火牆」措施以及經營上的靈活性所需,越來越多的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採用了「集團綜合、法人分業」的經營模式,根據不同業務需要注冊子公司,由此產生出大量的母子公司同為小企業的企業集團。由於中小企業標準的人為劃分,一大批中小企業徘徊在標準的臨界點周圍,一些投資型公司,資產總額較大,但因職工人數少而被界定為小企業,這就有可能產生母公司為小企業、而子公司卻為中型企業的企業集團。上述現象體現在會計制度的執行中,則表現為企業集團存在母子公司執行不同會計制度的情況。那麼在編制合並會計報表時,企業集團應當如何統一會計政策?一般有以下三種觀點: (1)若母公司為大中型企業,其子公司中的小企業執行《小企業會計制度》的,母公司在編制合並會計報表時,應當按照母公司的會計政策對該等子公司的個別會計報表進行調整,並按調整後的子公司會計報表進行合並。 (2)若母子公司均為小企業,不論母公司執行的是《企業會計制度》還是《小企業會計制度》,均以母公司的會計政策為統一標准,對執行的會計制度與母公司不一致的子公司個別會計報表進行調整,並按調整後的子公司會計報表進行合並。 (3)若母公司為小企業,而子公司中存在非小企業(如中型企業),在母公司執行《企業會計制度》的情況下,非小企業的子公司與母公司執行的會計制度已經一致,因此,只需對子公司中執行《小企業會計制度》的個別會計報表進行調整即可;但在母公司執行《小企業會計制度》的情況下,母公司在編制合並會計報表時,是按照母公司會計政策對子公司中執行不同會計制度的會計報表進行調整,還是按照執行《企業會計制度》的子公司會計政策調整母公司及其執行《小企業會計制度》的其他子公司個別會計報表,這是值得探討的問題,我們傾向於後一種觀點。 二、關於小企業會計制度的特殊考慮 1. 謹慎性原則的適度運用 根據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企業在會計核算時,應當遵循謹慎性原則的要求,不得多計資產 或收益,少計負債或費用。通常,謹慎性原則需要通過會計政策的選擇和會計估計來實現。合理的會計估計是保證會計信息可靠和相關的前提,濫用會計估計勢必導致會計信息失去真實性、可靠性。《企業會計制度》要求企業計提八項減值准備和預計負債,就是充分體現了謹慎性原則。但對小企業而言,由於會計基礎相對薄弱,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有限,對可收回金額、可變現凈值或資產減值額等會計估計不但不能准確把握,還有可能成為調節利潤的工具,因此,為防止小企業濫用謹慎性原則,小企業會計制度應特別關注該原則的適度運用問題。我們建議,小企業會計制度可以取消八項減值准備,允許小企業對資產減值採取直接轉銷法核算;不計提和確認預計負債;若存在較大的減值和預計負債,則採用報表附註披露形式替代。 2. 會計處理與稅收制度的協調 不少小企業提出,為了簡化小企業的會計處理,避免繁瑣的納稅調整,小企業會計制度應與現行稅法一致,凡涉及稅務方面的事項,會計處理完全可以按照稅法規定執行。納稅調整真的能避免嗎?不是的。畢竟財務會計與稅法所遵循的原則和規范的對象是不同的。具體來講,有以下兩個情況要考慮。 (1)對於永久性差異,設想通過設置「稅後支出」和「稅後收益」之類的科目直接列支稅法不允 許稅前抵扣的費用支出項目或直接確認稅法允許免稅的收入是不合適的,這並不能消除會計收 益與應稅收益的差異。因為對於稅法允許稅前列支但限定列支標準的費用支出項目,如業務招 待費、宣傳費等,在發生時並不能確定是否全部或有多少份額可以稅前列支,直到年度終了才 能確定。因此,發生時就不能直接計入」稅後支出」科目,即使當月計入了,下月可能又要部 分轉回,年度內始終處於變數之中,人為增加會計程序,使得主觀願望想簡化、客觀結果卻復 雜化。而對於一些如憑證手續等與稅法規定不符的收入和費用支出項目,企業執行中往往與稅 法規定存在偏差,在所得稅年終匯算清繳時仍存在納稅調整事項。另一方面,由於國家稅收政 策不是一成不變的,相關的標准、內容等都可能發生變化,隸屬的稅務主管部門不同(國稅或 地稅)、地區不同,稅收政策標准也不完全一樣,並且每年都會有政策變動或調整,因此,企 業事先要做到完全按稅法規定一致執行是不可能的,不論怎樣,納稅調整項目始終存在。 (2)對於時間性差異,在應付稅款法下,設想通過設置「稅後支出」和「稅後收益」科目達到會 計處理與稅法規定完全一致也是不現實的,因為對於會計上快於稅法規定的時間或速度確認的 費用支出項目(如開辦費),到後期會計上實際已無需確認或確認的費用支出金額小於稅法允 許稅前抵扣的金額,因此,納稅調整仍不可避免。在納稅影響法下,則是通過遞延所得稅資產 或負債的確認與跨期攤配程序予以解決。 如此看來,試圖找一條會計處理與稅收法規相一致的捷徑是不現實的。我們認為,小企業會計制度在協調會計處理與稅收法規關系方面,無需考慮也不可能消除或減少永久性差異,只有盡可能減少(但不能消除)時間性差異並簡化時間性差異的會計程序才是明智選擇。 所謂盡可能減少時間性差異,是指在不違背會計核算一般原則和會計要素確認與計量原則的前提下,小企業會計制度與稅收法規能夠一致的盡量保持一致,或者提供可以保持一致的備選方法。如:(1)取消八項減值准備和預計負債,實行資產報損和預計負債經稅務部門批准後據實入賬的方法,則消除了該時間性差異。(2)對於開辦費的攤銷期限,除一次性攤銷法外,可以增加與稅法規定一致即分五年攤銷的備選方法,由小企業視情況自行擇定。(3)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和折舊年限,原先的行業會計制度及其他相關制度都有明確規定,但實際執行中大多數小企業偏向於採用稅法規定允許的標准,以避免納稅調整;《企業會計制度》則規定由企業根據相關因素自行確定。《小企業會計制度》可以與《企業會計制度》保持一致,即僅作原則性規定,使小企業具有能按稅法規定的折舊方法和折舊年限進行備選的餘地。當然,為了防止小企業利用折舊政策調整賬面利潤,也可以對折舊年限作出具體規定,但應盡可能與稅收制度保持一致。(4)在收入確認方面,《企業會計制度》與現行稅收法規存在不一致,若《小企業會計制度》能予以考慮,即可減少因收入確認時間不一致產生的時間性差異。 至於簡化時間性差異的會計程序,就是小企業會計制度可以不採用應付稅款法和納稅影響法兩種備選的模式,取消納稅影響法,則僅採用應付稅款法處理。 3. 會計科目的簡化與一致性 會計科目的設置應滿足企業對各項交易或事項進行確認、計量和記錄的要求。根據小企業的界定標准,其與大中型企業相比僅僅是職工人數較少、年銷售額較小或資產總額較小,這並不意味著小企業的各項經濟活動與大中型企業有本質區別。如一個小企業也可能存在投資關系,甚至存在子公司,因而就需要長期投資、投資收益等科目來核算該投資的事項。另一方面,如上所述,由於中小企業標準的人為劃分,加之企業的發展及中小企業經營的靈活性,許多中小企業會出現規模大小的變化。因此,我們認為,對小企業會計科目的設置,總的原則應是:在《企業會計制度》的框架內,能與其保持一致的盡可能一致,確需簡化或取消的,也應盡量避免或減少企業因規模大小變化需變更適用會計制度時調整會計科目的困難,以及便於合並會計報表時不同會計政策的統一調整。 為此建議:(1)取消小企業一般不可能發生和發生頻度極少的交易或事項所對應的會計科目,如「待轉資產價值」、「已歸還投資」、「應付債券」、「委託貸款」、「未確認融資費用」等;(2)取消小企業因簡化或改變會計程序所對應的會計科目,如八項資產減值准備涉及的八個科目以及「預計負債」、「遞延稅款」等科目;(3)合並一些小企業沒有必要劃分過細的交易或事項所對應的會計科目,如將營業費用和管理費用合並設「營業費用」科目核算,不單設「應收股利」、「應收利息」科目等;(4)保留小企業可能發生的與大中型企業同性質的交易或事項所對應的會計科目 4. 編制現金流量表的備選性 根據《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企業的會計報表至少應包括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爭論的焦點主要集中在:小企業到底是否必須編制現金流量表?就目前小企業執行情況看,大部分不具備編制現金流量表的會計基礎,很多小企業到了年末編制該表也只是為了應付審計或呈報,有些企業則依賴會計師事務所代為編制,因而使該表的數字實際上具有統計的性質。從小企業會計報表的外部使用者看,由於使用者較少,而對該表提供的信息予以關注的則更少,實際上現金流量表成了擺設而已。再從企業內部管理者角度看,一般都非常重視現金流量信息,但提供這一信息的現金流量表並非與現行會計制度規定的現金流量表一致,企業往往根據內部管理上需要分內部核算單位、按不同業務來源和去向編制現金流量日報表或資金流量月報,而這些報表會透視出企業的許多商業秘密,因此,企業不願對外披露。可見,小企業按現行會計制度編制現金流量表不僅操作上存在困難,在實際功效上也只是流於形式。因此我們傾向於採取備選性政策,即允許企業根據自身條件選擇是否編制現金流量表。

❾ 企業會計制度與穩健性原則為題的論文從哪幾方面寫啊

企業會計制度與穩健性原則 穩健性原則又稱謹慎性原則,是指在資產計價及損益確定時,如果有兩種以上的方法或金額可供選擇,會計人員應選擇對本期凈資產及利潤較為不利的方法或金額。在會計工作中,穩健性原則主要表現為:推遲確認收入、提前確認費用、低估資產價值、高估負債價值。財政部最新頒布實施的《企業會計制度》(以下簡稱《制度》)第11條規定:「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應當遵循謹慎性原則的要求,不得多計資產或收益、少計負債或費用。」下文將就穩健性原則在《制度》中的運用試作簡要分析說明。

一、穩健性原則在《制度》中的運用

l.計提資產減值准備。《制度》第51條規定:「企業應當定期或至少於每年年度終了,對各項資產進行全面檢查,並根據謹慎性原則的要求,合理的預計各項資產可能發生的損失,對可能發生的各項資產損失計提資產減值。」並且,在第16條、第52條至第65條中明確提出企業必須計提八項准備,分別是委託貸款減值准備、應收賬款壞賬准備、短期投資跌價准備、存貨跌價准備、長期投資減值准備、固定資產減值准備、無形資產減值准備和在建工程減值准備。企業對其所擁有的資產計提減值准備,一方面可以改善資產質量,避免企業虛列資產,使資產負債表如實地反映企業真實的資產狀況;另一方面計提資產減值准備,可以防止企業虛盈實虧,實現資本保全。

2.對待攤費用、開辦費及待處理財產損益的會計處理。根據《制度》中的定義,資產是「指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並由企業擁有或控制的資源,該資源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因此,對那些不能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經濟資源」,如待攤費用、開辦費及待處理財產損益等,就不能再作為資產列示於資產負債表,而只能計入當期損益,否則就會高估企業的資產價值。《制度》第19條規定:「待攤費用應按受益期限在1年內分期攤銷,計入成本、費用。如果某項待攤費用已經不能使企業受益,應當將其攤余價值一次全部轉入當期損益、費用,不再留待以後期間攤銷。《制度》要求企業不再設置」開辦費「科目,第50條規定,企業籌集期發生的費用」待企業開始經營當月起一次計入開始生產經營當月的損益。「對於待處理財產損益科目,《制度》規定,無論是否經過有關部門批准,均應沖減凈資產並在年末計入當期損益,不得列示於資產方。事實上,《制度》中這樣規定,就是要求企業提前確認費用,以防止高估企業資產。

3.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有關規定。影響固定資產折舊的因素主要有折舊基數、凈殘值、使用年限和折舊方法四項。《制度》第36條規定:「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消耗方式,合理地確定固定資產的預計使用年限和凈殘值,並根據科技發展、環境及其他因素,選擇合理的固定資產折舊方法,按照管理許可權,經股東大會或董事會,或經理(廠長)會議或類似機構批准,作為計提折舊依據。」這事實上賦予企業更大的自主權,使企業在確定折舊政策時,既可考慮固定資產的有形損耗,也要考慮無形損耗。這樣可以縮短固定資產的攤銷期限,加速企業用於購建固定資產資金的回籠。

4.長期股權投資差額攤銷處理。《制度》第22條規定,對企業長期股權投資差額的處理,合同規定投資期限的,按投資期限攤銷。沒有規定投資期限的,初始投資成本超過應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之間的差額,按不超過10年的期限攤銷;初始投資成本低於應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之間的差額,按不低於10年的期限攤銷。這樣的規定至少具有以下優點:其一,可避免企業將長期股權投資差額長期掛賬,虛增企業資產;其二,規定分別按「不超過」與「不低於」10年的期限攤銷,可以使企業提前確認費用,遞延確認收益。

5.融資租入固定資產入賬價值的確定。融資租入固定資產,盡管從法律形式上資產的所有權在租賃期間仍屬於出租方,但由於與資產有關的主要風險和報酬已轉歸承租人。因此,根據實質重於形式原則,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要作為企業的固定資產入賬,並計提折舊。《制度》第27條規定:「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按租賃開始日資產的原賬面價值與最低租賃付款額的現值兩者中較低者,作為入賬價值。以較低的金額入賬,充分體現了對融資租入固定資產會計處理的穩健性。」

6.研究開發費用計入當期損益。目前,各國對研究開發費用的會計處理主要有兩種方法,其一為無形資產開發成功的予以資本化;其二為開發末成功的計入當期損益。予以資本化並在有效期內攤銷,體現了會計的配比原則;而計入當期損益則體現了穩健性原則。《制度》第45條規定:「在研究與開發過程中發生的工資及福利費、開發過程中發生的租金、借款費用等,直接計入當期損益。」而對無形資產獲得成功並依法申請取得專利時,規定「不得再將原已計入費用的研究與開發費用資本化。」

7.對或有事項的處理。或有事項是指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一種狀況,其結果需通過未來確定事項的發生或不發生予以證實。《制度》第141條規定,如果與或有事項相關的義務同時符合以下條件:(1)該義務是企業承擔的現時義務;(2)該義務的履行很可能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3)該義務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企業應當將其確認為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中單列項目列示。第145條規定,企業應當在報表附註中披露或有負債形成的原因。第146條規定,企業一般不應在報表附註中披露或有資產。對或有事項的處理作這樣的要求,確認或有負債而不披露可能的或有資產,遵循了穩健性原則,同時也能讓使用者更好的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的全貌,掌握企業可能發生的財務狀況,以作出正確的決策。
8.債務重組中的會計處理。所謂債務重組是指債權人與其債務人達成的相關協議或法院的裁決同意債務人修改債務條件的事項。對債權人而言,《制度》第18條規定,未來應收金額等於或大於重組前應收債權賬面余額的,則在債務重組時不作賬務處理;未來應收金額小於應收債權賬面余額的,計入當期營業外支出。對債務人而言,《制度》第70條規定,企業無論是以現金或非現金資產清償債務,還是以債務轉資本,抑或修改債務條件進行重組,對於支付的現金金額、非現金資產的賬面價值、轉作資本的金額等小於應付債權的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資本公積,而不是作為營業外收入進行確認。這樣無論對於債務人還是債權人而言,都可以防止高估收益數額。

9.收入的確認標准。《制度》第85條規定:「銷售商品的收入,應在下列條件均能滿足時予以確認:(1)企業已將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購貨方;(2)企業既沒有保留通常與所有權相關聯的繼續管理權,也沒有對已出售的商品實施控制;(3)與交易相關的經濟利益能夠流入企業;(4)相關的收入和成本能夠可靠的計量。」只有這些條件同時滿足,才能確認為收入,否則即使已經發出商品,或者即使已經收到價款,也不能確認為收入。

10.不確認自創商譽。商譽是指企業由於所處的地理位置優越,或由於信譽好而獲得客戶的信任,或由於組織得當、生產效益高等原因而形成的無形價值,其具體表現在企業的獲利能力超過一般企業的獲利能力。目前,雖然自創商譽問題倍受會計職業界關注,但由於其所帶來的未來經濟利益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出於穩健性考慮,大多數國家均採取不確認的方法。《制度》第43條規定:「企業的自創商譽,不能作為無形資產」。

二、運用穩健性原則應注意的問題

目前,會計信息失真是我國經濟生活中函待解決的問題,不少企業存在嚴重的資產不實、利潤虛增等現象。例如:由於壞賬准備計提比例較低(3%一5%),導致大量呆賬、壞賬長期掛賬,妨礙企業的資金周轉;存貨(主要是產成品)嚴重積壓,變現能力差,市價已低於賬面價值,但仍以歷史成本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上。因而,《制度》貫徹實施穩健性原則,在解決企業的虛盈實虧、短期行為和會計信息失真等方面,更具有實際意義。

1.穩健性原則的運用對會計人員的要求。穩健性原則的運用源於會計估計和不確定性。而會計估計離不開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所以穩健性原則的運用也必然離不開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如會計人員在確定壞賬准備的計提比例、固定資產的可收回金額時,就需要運用職業判斷。因此,穩健性原則的貫徹實施要建立在會計人員職業判斷能力提高的基礎上,否則就可能導致會計核算中濫用穩健性原則的局面。

2.穩健性原則運用「度」的問題。穩健性原則事實上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有利於如實反映企業資產的真實狀況,提高收益質量,實現資本保全,否則就可能成為企業進行盈餘管理的工具。從1999年開始要求股份有限公司計提 「四項准備」

❿ 會計畢業論文寫企業會計制度建立的研究大體應該怎麼寫,現在完全沒有頭緒

先不說內容,首先格式要正確,一篇完整的畢業論文,題目,摘要(中英文),目錄,正文(引言,正文,結語),致謝,參考文獻。學校規定的格式,字體,段落,頁眉頁腳,開始寫之前,都得清楚的,你的論文算是寫好了五分之一。
然後,選題,你的題目時間寬裕,那就好好考慮,選一個你思考最成熟的,可以比較多的閱讀相關的參考文獻,從裡面獲得思路,確定一個模板性質的東西,照著來,寫出自己的東西。如果時間緊急,那就隨便找一個參考文獻,然後用和這個參考文獻相關的文獻,拼出一篇,再改改。
正文,語言必須是學術的語言。一定先列好提綱,這就是框定每一部分些什麼,保證內容不亂,將內容放進去,寫好了就。
參考文獻去中國知網搜索,校園網免費下載。
企業會計制度,首先研究意義,其次我國會計企業制度建立的現狀包括國家層面(政策、法律),企業層面(舉一些大企業的例子、中小企業的例子),第三,不足之處,問題所在,第四,對策分析。
ok啦,合適採納,多看文獻。

熱點內容
小企業會計准則養老保險 發布:2021-08-17 15:48:04 瀏覽:965
會計活頁賬本怎麼裝訂 發布:2021-08-17 15:48:01 瀏覽:558
會計繼續教育90分是多少學時 發布:2021-08-17 15:47:58 瀏覽:632
民辦非企業培訓機構會計分錄 發布:2021-08-17 15:47:53 瀏覽:149
初級會計報名發票丟了怎麼辦 發布:2021-08-17 15:47:13 瀏覽:80
會計樂財務軟體 發布:2021-08-17 15:47:10 瀏覽:277
內蒙古初級會計考試從哪裡報名 發布:2021-08-17 15:46:03 瀏覽:370
會計專業技能競賽運營怎麼做 發布:2021-08-17 15:44:53 瀏覽:683
如何應對基礎會計學考試 發布:2021-08-17 15:43:49 瀏覽:782
物流公司會計外賬處理 發布:2021-08-17 15:43:47 瀏覽: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