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企業會計 » 會計電算化在企業的應用歷程

會計電算化在企業的應用歷程

發布時間: 2021-08-17 14:22:12

⑴ 會計電算化專業的發展歷程

會計電算化專業隨著計算機的發展而逐漸產生的。在國外,美國的通用電氣公司於1954年率先使用計算機進行單項工資數據處理,開創了利用計算機進行會計數據處理的新起點。在國內,會計電算化專業的發展較晚,1979年在財政部的支持和直接參與下,才在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開展會計電算化的試點工作,1981年,在財政部、原第一機械部和中國會計學會的支持下,在中國人民大學和第一汽車製造廠聯合召開的「財務、合計、成本應用電子計算機專題討論會」上,首次正式將電子計算機倍息技術在會計業務工作中的應用簡稱為「會計電算化」。到目前為止,會計電算化專業已經成為一門觸電子信息技術、會計學和管理學等為一體的邊緣學科。

⑵ 我國會計電算化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我國會計電算化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

1、緩慢發展階段(1983年以前)

這個階段起始於20世紀70年代少數企事業單位單項會計業務的電算化,計算機技術應用會計領域的范圍十分狹窄,涉及的業務十分單一,最普遍的是工資核算的電算化。

在這個階段,由於會計電算化人員缺乏,計算機硬體比較昂貴,軟體漢化不理想,會計電算化沒有得到高度重視。因此,致使會計電算化的發展比較緩慢。

2、自發發展階段(1983年1987年)

從1983年下半年起,在全國掀起了一個應用計算機的熱期,微型計算機在國民經濟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然而,由於應用電子計算機的經驗不足,理論准備與人才培訓不夠,管理水平跟不上,

造成在會計電算化過程中出現許多盲目的低水平重復開發的現象,浪費了許多人力、物力和財力。

3、普及與提高階段(1987年至今)

這一階段相繼出現了以開發經營會計核算軟體為主的專業公司,而且業務發展很快,逐步形成了會計軟體產業。由於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和計算機技術發展的限制,會計電算化的演進具有多態性。

可以說,我國會計電算化的演進過程是:從單項數據處理,發展到全面應用計算機、建立會計信息系統的過程;從計算機處理和手工操作並行,發展到甩掉手工賬本,靠計算機獨立運行完成記賬、

算賬及報賬等任務的過程;從計算機應用於企業內部會計信息處理,發展到用計算機匯總並報送會計報表,為國家宏觀經濟提供可靠的會計信息的過程;從最初採用原始的軟體開發方法,

發展到運用現代軟體工程學方法開發會計軟體的過程;從單家獨戶開發會計軟體,發展到設置專門機構,集中專門人才,開發通用化、商品化的會計軟體的過程

(2)會計電算化在企業的應用歷程擴展閱讀

國外會計電算化的發展

1、電子計算機於1946年在美國誕生,在20世紀50年代已被一些工業發達國家應用於會計領域。1954年10月,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第一次在計算機上計算職工工資,從而引起了會計處理技術的變革。

2、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隨著人們利用電子計算機對會計數據進行綜合處理,系統地提供經濟分析、決策所需要的會計信息,手工簿記系統被電算化信息系統取而代之。

這個時期會計電算化的特點是電子計算機幾乎完成了手工簿記系統的全部業務,打破了手工方式下的一些常規結構,更重視數據的綜合加工處理,並加強了內部管理。

3、20世紀70年代,計算機技術迅猛發展,計算機網路的出現和資料庫管理系統的應用,形成了應用電子計算機的管理信息系統。企業管理中全面地應用了電子計算機,各個功能系統可以共享儲存在計算機上的整個企業生產經營成果的資料庫。

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成為管理信息系統中的一個部分,企業、公司的最高決策也藉助計算機系統提供的信息,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4、20世紀80年代,微電子技術蓬勃發展,微型計算機大批涌現,進入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包括家庭在內。信息革命逐漸成為新技術革命的主要標志和核心內容,人類進入了信息社會,微型電子計算機不僅受到大、中型企業的歡迎,也得到了小型企業的青睞,

它促使各部門把小型機、微型機的通信線路相互聯結,形成計算機網路,提高了計算和數據處理的能力,取代了大型電子計算機。

5、20世紀90年代,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會計信息系統在國際上也呈現出廣泛普及之勢。美國在這一領域已步人較高的發展階段,始終處於國際最高水平。美國會計軟體的應用也非常普及。

⑶ 淺談會計電算化在市場中的應用

很榮幸能為你解答!
企業會計電算化的實施,也就是企業建立會計電算化的整個過程,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在整個系統的實施過程中,包括會計電算化工作的規劃,會計信息的建立與管理,人員的分工與培訓,各種制度的建立與實施等眾多內容,都必需採用系統工程的方法與原理去安排組織,這樣才能使企業會計電算化工作順利正確地進行。
一、會計電算化實施的內容
企業要建立會計電算化系統,需要做哪些工作? 會計電算化系統的實施,應該包括哪些內容? 對這此問題認識不足,將導致整個會計電算化工作不能正確順利進行。目前,在我國財會人員、會計電算化人員中仍有不少人員對上述問題持有種種片面的認識,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
⒈ 會計電算化就是建立計算機會計信息系統的過程。
這種觀點認為,只要會計信息系統已建成,或者已購買到會計信息系統,企業的會計電算化工作就完成了。他們有時也認為會計電算化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但卻錯誤地認為,在開發會計信息系統時採用了系統工程的方法,就表明整個會計電算化過程是一項系統工程。這種觀點的錯誤在於把會計電算化這一系統工程中的某一部分擴大為會計電算化的整個內容,從而忽略了其他的內容。
⒉ 會計電算化就是編程。
認為會計電算化就是建立會計信息系統,而建立會計信息系統也就是編程工作。這種觀點不僅忽略了會計電算化的其他內容,而且就是在建立會計信息系統時也拋棄了系統工程的方法,不進行系統分析設計,直接編程是這種觀點的突出表現。
⒊ 會計電算化必須是一次建立一完整的電算化系統。
這種觀點認為會計電算化信息系統是一個不可分的整體,企業要建立會計電算化系統,就必須一步到位,健全所有的子系統,甚至擴大到整個企業管理信息系統。它忽略了會計電算化是系統工程的特點, 把系統工程多步驟多階段性簡化為單一階段, 把會計信息系統多子系統的可分離性變為統一整體的不可他離性,從而也否認會計電 算化的過程是一項系統工程。
⒋會計電算化也就只是會計部門的工作採用電算化, 與其他部門的工作無關。認為會計電算化就是以計算機代替手工記帳、算帳、報帳,否認了會計信息子系統與管理信息系統其他子系統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從而也就把會計預測、會計控制以及會計輔助決策等眾多內容從會計電算化工作中給拋棄了。由於這些片面觀點的存在,影響了我國會計電算化事業的發展。那麼會計電算化工作實施到底包括哪些內容?
我們認為其主要內容如下所述:
⒈ 會計電算化工作的規劃。
它包括,根據企業發展的總目標和管理信息系統的總目標,明確會計電算化的總目標;並根據企業實際情況確定會計信息系統的總體結構,劃分各子系統,並確認它們之間的聯系;確定會計電算化工作目標實現的階段和步驟,以及建立各子系統的先後順序;確定會計電算化管理體制及組織機構方案,以及資金來源與預算等項內容。
⒉ 會計電算化信息系統的建立。
包括實施人員組織、會計軟體的取得、硬體及環境的購置安裝、系統軟體的配置、新舊系統內容的轉換等內容。
⒊ 會計電算化信息系統的管理。
包括人員管理、使用操作管理、維護管理、檔案管理等。
⒋ 計算機審計及計算機舞弊。
⒌ 會計決策支持系統。
這是會計信息系統的延伸。由上可以看出,會計電算化內容非常豐富,它不僅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還是
一個人機系統,忽略任一方面的內容,都是對會計電算化的片面認識,都會給會計電算化的實施帶來不利的因素。
二、會計電算化的目標
會計電算化的目標,也就是會計電算化工作所要完成的任務,即通過現代化的手段,提高會計工作的地位,提高會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促進管理的現代化,提高經濟效益。
具體包括如下內容:
⒈ 減輕財會人員勞動強度, 提高財會工作效率。
利用計算機技術的特點,把繁雜的記帳、結帳、報帳工作交給高速的計算機處理,以減輕財會人員的勞動強度,並且由於計算機的精確性和確定性,可以避免手式操作難免產生的誤差,以達至提高財會工作效率的目的。
⒉ 促進會計職能的轉變。
手工條件下,廣大財會人員被繁重的手工核算工作所包圍,沒有時間和精力來更好地發揮會計參與管理、決策的職能;通過電算化,使財會人員解脫了繁重的手工操作,有時間和精力,也就有條件參與企業管理與決策,為提高企業現代化管理水平和提高經濟效益服務。
⒊ 准確、 及時地提供會計信息。
手式條件下,由於大量會計信息需要進行記錄、加工、整理,使需要信息者不可 能及時得到財會信息,這不利於企業經營者掌握經濟活動的最新情況和存在的問題;而電算化後,大量的信息都可以及時記錄、匯總、分析、傳送,保證向企業管理者准確、及時地提供會計信息。
⒋ 提高人員素質,促進會計工作規范化。
會計電算化,給會計工作增添了新內容,從各方面要求會計人員提高自身素質,更新知識結構,一方面為了參與企業管理,要更多地學習經營管理知識

⑷ 中國會計電算化發展歷史及現狀

一、會計電算化概念

1.產生:

1981年8月財政部和中國會計學會在長春市召開的「財務、會計、成本應用電子計算機專題討論會」上正式提出來的。在當時是電子計算機信息技術在會計工作中的應用簡稱為「會計電算化」。

2.會計電算化的概念有狹義和廣義之分。

狹義:是指以電子計算機為主體的當代電子信息技術在會計工作中的應用;

廣義:是指與實現會計工作電算化相關的所有工作。包括會計電算化軟體的開發和應用,會計電算化人才的培訓,會計電算化的宏觀規劃,會計電算化的制度建設,會計電算化軟體市場的培育與發展等。

3.發展:

(1)會計核算電算化,是會計電算化的初級階段,主是要運用計算機代替手工核算,完成日常會計核算業務。這一階段的主要工作內容包括:設置會計科目電算化、填制會計憑證電算化、登記會計賬簿電算化、成本核算電算化、編制會計報表電算化等。

(2)會計管理電算化,是在會計核算電算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主要任務是進行會計預測、編制財務計劃、進行財務控制和開展會計分析等。

(3)會計決策支持系統,包括生產決策、銷售決策、財務決策等。決策支持系統是一種輔助決策人員進行決策的系統,它不是代替人決策,而是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手段,為決策者提供所需的各類信息,提供種種科學方法和數學模型,幫助決策者能夠選擇到最佳方案,以減少或避免決策失誤,降低決策風險。

(4)網路財務,是基於網路計算技術,以整合實現企業電子商務為目標,能夠提供互聯網環境下財務管理模式、財會工作方式及其各項功能的財務管理系統。網路財務是電子商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必須提供從財務上整合實現企業電子商務的各項功能。

它的功能有:實現網上詢價、網上采購、網上銷售、網上服務、網上銀行、網上保險、網上證券投資和網上外匯買賣等,支持遠程報賬、遠程查賬、遠程審計、網上支付、網上催賬、網上報兌、網上報關等。

二、會計電算化作用

1.提高了會計數據處理的實效性和准確性,提高會計核算的水平和質量,減輕會計人員的勞動強度。

會計人員可以從繁重的記賬、算賬、報賬中解脫出來,憑借計算機的自動化處理,能及時完成各項會計核算任務。這極大地提高了會計人員的工作效率。減輕了勞動強度。
2.提高經營管理水平,使財務會計管理由事後管理向事中控制、事先預測轉變,為管理信息化打下基礎。

3.推動會計技術、方法、理論創新和觀念更新,促進會計工作進一步發展。

三、會計電算化管理體制

1.管理主體:財政部、地方各級財政部門

我國的會計電算化管理體制是,財政部管理全國的會計電算化工作,地方各級財政部門管理本地區的會計電算化工作,各單位在遵循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和財政部門會計電算化發展規劃前提下,結合本單位具體情況,具體組織實施本單位的會計電算化工作。

2.基本任務:

(1)制定會計電算化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

(2)制定會計電算化法規制度,對會計核算軟體及生成的會計資料是否符合國家的統一會計制度情況實施監督。

(3)促進各單位逐步實現會計電算化,提高會計工作水平。

(4)組織開展會計電算化人才培訓。

財政部設置了會計電算化初級、中級、高級培訓層次,分別制定了相應的培訓大綱。

3.法規制定:

財政部1994年6月同時發布了三個有關會計電算化管理的文件:

《會計電算化管理辦法》-------電算化管理部門

《商品化會計核算軟體的評審規則》-----電算化軟體評審部門

《會計核算軟體基本功能規范》-----------電算化軟體開發單位

1996年6月:

《會計電算化工作規范》---各級使用會計軟體的單位

⑸ 會計電算化在企業中的應用

企業會計電算化的實施,也就是企業建立會計電算化的整個過程,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在整個系統的實施過程中,包括會計電算化工作的規劃,會計信息的建立與管理,人員的分工與培訓,各種制度的建立與實施等眾多內容,都必需採用系統工程的方法與原理去安排組織,這樣才能使企業會計電算化工作順利正確地進行。
一、會計電算化實施的內容
企業要建立會計電算化系統,需要做哪些工作? 會計電算化系統的實施,應該包括哪些內容? 對這此問題認識不足,將導致整個會計電算化工作不能正確順利進行。目前,在我國財會人員、會計電算化人員中仍有不少人員對上述問題持有種種片面的認識,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
⒈ 會計電算化就是建立計算機會計信息系統的過程。
這種觀點認為,只要會計信息系統已建成,或者已購買到會計信息系統,企業的會計電算化工作就完成了。他們有時也認為會計電算化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但卻錯誤地認為,在開發會計信息系統時採用了系統工程的方法,就表明整個會計電算化過程是一項系統工程。這種觀點的錯誤在於把會計電算化這一系統工程中的某一部分擴大為會計電算化的整個內容,從而忽略了其他的內容。
⒉ 會計電算化就是編程。
認為會計電算化就是建立會計信息系統,而建立會計信息系統也就是編程工作。這種觀點不僅忽略了會計電算化的其他內容,而且就是在建立會計信息系統時也拋棄了系統工程的方法,不進行系統分析設計,直接編程是這種觀點的突出表現。
⒊ 會計電算化必須是一次建立一完整的電算化系統。
這種觀點認為會計電算化信息系統是一個不可分的整體,企業要建立會計電算化系統,就必須一步到位,健全所有的子系統,甚至擴大到整個企業管理信息系統。它忽略了會計電算化是系統工程的特點, 把系統工程多步驟多階段性簡化為單一階段, 把會計信息系統多子系統的可分離性變為統一整體的不可他離性,從而也否認會計電 算化的過程是一項系統工程。
⒋會計電算化也就只是會計部門的工作採用電算化, 與其他部門的工作無關。認為會計電算化就是以計算機代替手工記帳、算帳、報帳,否認了會計信息子系統與管理信息系統其他子系統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從而也就把會計預測、會計控制以及會計輔助決策等眾多內容從會計電算化工作中給拋棄了。由於這些片面觀點的存在,影響了我國會計電算化事業的發展。那麼會計電算化工作實施到底包括哪些內容?
我們認為其主要內容如下所述:
⒈ 會計電算化工作的規劃。
它包括,根據企業發展的總目標和管理信息系統的總目標,明確會計電算化的總目標;並根據企業實際情況確定會計信息系統的總體結構,劃分各子系統,並確認它們之間的聯系;確定會計電算化工作目標實現的階段和步驟,以及建立各子系統的先後順序;確定會計電算化管理體制及組織機構方案,以及資金來源與預算等項內容。
⒉ 會計電算化信息系統的建立。
包括實施人員組織、會計軟體的取得、硬體及環境的購置安裝、系統軟體的配置、新舊系統內容的轉換等內容。
⒊ 會計電算化信息系統的管理。
包括人員管理、使用操作管理、維護管理、檔案管理等。
⒋ 計算機審計及計算機舞弊。
⒌ 會計決策支持系統。
這是會計信息系統的延伸。由上可以看出,會計電算化內容非常豐富,它不僅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還是
一個人機系統,忽略任一方面的內容,都是對會計電算化的片面認識,都會給會計電算化的實施帶來不利的因素。
二、會計電算化的目標
會計電算化的目標,也就是會計電算化工作所要完成的任務,即通過現代化的手段,提高會計工作的地位,提高會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促進管理的現代化,提高經濟效益。
具體包括如下內容:
⒈ 減輕財會人員勞動強度, 提高財會工作效率。
利用計算機技術的特點,把繁雜的記帳、結帳、報帳工作交給高速的計算機處理,以減輕財會人員的勞動強度,並且由於計算機的精確性和確定性,可以避免手式操作難免產生的誤差,以達至提高財會工作效率的目的。
⒉ 促進會計職能的轉變。
手工條件下,廣大財會人員被繁重的手工核算工作所包圍,沒有時間和精力來更好地發揮會計參與管理、決策的職能;通過電算化,使財會人員解脫了繁重的手工操作,有時間和精力,也就有條件參與企業管理與決策,為提高企業現代化管理水平和提高經濟效益服務。
⒊ 准確、 及時地提供會計信息。
手式條件下,由於大量會計信息需要進行記錄、加工、整理,使需要信息者不可 能及時得到財會信息,這不利於企業經營者掌握經濟活動的最新情況和存在的問題;而電算化後,大量的信息都可以及時記錄、匯總、分析、傳送,保證向企業管理者准確、及時地提供會計信息。
⒋ 提高人員素質,促進會計工作規范化。
會計電算化,給會計工作增添了新內容,從各方面要求會計人員提高自身素質,更新知識結構,一方面為了參與企業管理,要更多地學習經營管理知識,另一方面還必須掌握電子計算機的有關知識,好的會計基礎工作和規范的業務處理程序,是實現會計電算化的前提條件, 所以會計電算化也要求促進會計工作的規范化。
⒌ 實現企業管理現代化, 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會計電算化是企業管理信息電算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管理信息電算化的目標及任務,就是要以現代化的方法去管理企業,提高經濟效益。因而,會計電算化不僅
要使會計工作本身現代化,最終目標是要使企業管理現代化 ,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三、企業實施會計電算化的原則企業實施會計電算化不是隨心所欲的,它必須考慮會計工作的特點和企業的現狀,以及有關法律制度,遵循一定的原則,才能使企業實施會計電算化達到其最終目標。
一般地,應考慮如下幾項基本原則:
⒈ 合法性原則。
即企業實施會計電算化的各項工作,都必須以有關法律制度為原則。
第一,實施會計電算化,必須遵循我國的會計制度、財務制度及有關法律。
第二,必須遵循財政、財務部門會計電算化管理制度。
第三,還要遵循本企業的財務制度,以保證機構設置的合法性,崗位分工和人員職責的合法性,操作使用的合法性,輸入、輸出及內部處理的合法性, 輸入數據的合法性及輸出信息及格式的合法性。
⒉ 效益性原則。
提高經濟效益,是會計電算化的最終目的。提高經濟效益,也要從兩方面考慮,一是直接經濟效益,即直接投入直接產出的效益;二是間接經濟效益,即由於會計電算化而引起企業的現代化,產生的非直接經濟效益。間接經濟效益,雖然不能從表面上看到是由於企業實施電算化。
以下幾個方面值得特別注意:
第一,在系統實施前,應從經濟效益,技術力量,管理水平,各種約束條件進行全面分析,先進行整個系統的可行性分析,以確定是否具備條件進行會計電算化工作。第二,可行性研究要圍繞企業的最終經濟效益來開展。一般來說,評價電算化系統的經濟效益,要從會計電算化能否節約企業的流動資金佔用量, 能否准確、及時和全面地提供必須的信息, 能否提高企業管理工作 的 效率和質量, 以及決策水平等方面著眼。也就是說,要從計算機是現代化管理的輔助工具這個角度來評估它的效益。
第三,在系統設計過程中,也應堅持效益性原則,力求降低設計開發成本,提高會計信息系統的質量。
⒊ 系統性原則。
也就是以包括整體觀點,關聯觀點,發展觀點,最優觀點在內的系統觀點來進行會計電算化實施工作。要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內部與外部相聯系。
會計部門作為企業管理中的一個重要部門,與其他職能部門是密切聯系的,因此實施會計電算化時,應考慮包括各職能部門在內的企業整個管理工作的電算化工作,把會計信息系統作為企業管理信息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既要分清各子系統的界面,又要留好各子系統之間的介面,並在數據結構設計上做到信息共享,減少數據冗餘。第二,局部目標與整體目標相結合。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仍可分許多子系統,實施會計電算化,不可能一次全部完成各子系統,必須分階段進行。這樣,在進行部分子系統設計實施時,必須有全局的觀點,考慮到與其他子系統的聯接性,使逐個實施的子系統全部完工後能組成高質量的整個會計信息系統,而不能只考慮局部的優化,以至影響整修系統的完美組合和高質量性。
⒋ 規范性原則。
包括系統設計的規范性,管理制度的規范性,數據信息的規范性等。這些規范性的要求,可以使系統實施避免二義性,避免由於人的主觀因素而造成的系統實施的偏差,從而避免會計電算化工作失敗的可能性。
⒌ 可靠性原則。
可靠性是會計電算化系統能否實際使用的前提。影響系統可靠性的因素很多,主要考慮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准確性,即輸入數據及操作的准確性,在易出現錯誤和失誤的地方,建立盡可能完善的檢錯和糾錯系統,進行重點防護,保證輸入數據及操作的准確性。
第二,安全性,要求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技術方法,防止系統被非法使用,數據丟失及非法改動,此外還應有系統破壞後的恢復功能等。
第三,易擴充性,即整個系統在運行周期內,由於環境條件的變化,從而要求系統隨之進行改變的難易程度,易擴充性要求對系統的修改和擴充能夠非常容易地進行。
6. 易用性原則。
易用性也就是易操作性。會計信息系統的使用者是會計人員,因此系統必須盡可能地方便用戶,要具有友好的界面,准確簡明的操作提示,簡單方便的操作過程,並要求盡可能地使用會計術語,使會計人員一學既會。

企業實施會計電算化的條件

會計電算化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會計信息系統是一個人機系統,因此企業實施會計電算化,必須有先決條件,企業具備了這些條件,就可以很好地開展會計電算化工作。
這些條件主要是:
一、企業的客觀需要
指企業對開展會計電算化工作的迫切程度。企業對會計電算化的客觀需要,決定了企業會計電算化的目標、任務,是當前開展會計電算化工作的前提。其實,在開發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之前,企業會計信息系統也存在,是否要開發新的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取決於原信息系統能否滿足企業的需要。對多數企業來說,原來的手工會計信息系統越來越不適應市場經濟的新情況,迫切需要進行會電算化,但是也有一 部分小企業,由於其業務量不大,手式系統亦能很好地滿足企業的需求,因此也就沒有必要強迫它實施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否則既浪費了人財物,對企業的濟效益也不會有什麼提高。
二、領導的重視
企業實施會計電算化,幾乎涉及企業的所有部門和人員,同時還涉及管理機構及管理體制的變動,這都需要企業領導出面組織和協調。沒有領導的重視與支持,企業實施會計電算化所遇到的問題,如:人員配置,資金問題,部門間的合作與協調,配套改革等,將很難得到解決。因此,在會計電算化工作中企業財務部門負責人應領導該項工作,有條件時還可吸收有關部門領導組成電算化領導小組,領導整個企業的會計電算化工作。
三、 良好的管理基礎工作,尤其是會計基礎工作
管理基礎主要指有一套比較全面、規范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及較完整的規范化的數據;會計基礎工作主要指會計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規程是否規范,基礎數據是否准確、完整等,這是搞好電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證。這是因為計算機處理會計業務,必須是事先設置好的處理方法,因而要求會計數據輸入、業務處理及有關制度都必須規范化、標准化,才能使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順利進行。沒有很好的基礎工作,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無法處理無規律、不規范的會計數據,電算化工作的開展將遇到重重困難。對於基礎較差的企業,應不急於開展會計電算化工作,應首先提高管理水平,規范會計、財務制度,改善基礎工作,為開展會計電算化工作積極創造條件。
四、專業人員的合理配置
實施會計電算化,將改變原手工會計信息系統的崗位分工與職能, 單純的財會人員,已不能滿足會計電算化後的工作需要,必須另外配置與電算化工作有關的專業人員, 以負責會計電算化工作的管理以及項目開發和系統運行、維護等。
第一 要配備一名會計電算化工作的管理人員,負責會計電算化工作的規劃、項目開發、計劃、組織和運行管理,這是會計電算化工作順利進行的保證;;
第二 應配備硬體維護員, 負責整個電算化系統硬體的維護、維修工作,考慮到有些企業電算化工作范圍較小等特點,硬體維護員可以是兼職的;
第三,無論是自選開發,或者購買軟體,都需要配備既懂計算機又熟悉財會業務的專門人才,他們可以參與系統設計開發,又負責系統運行的一些維護工作,使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的一般維護工作能夠由企業自己處理,保證會計電算化工作的順利進行。
五、經費保證
實施會計電算化工作需要專門人才,也需要軟體及硬體設備,這些都需要有一定的投資,為了保證會計電算化工作的順利開展,所需經費必須有來源,所需數額也必須控制確定。會計電算化所需的費用分初期投資費用和日常費用兩種。初期投資費用包括,購買硬體及系統軟體所需費用,應用軟體取得所需費用,基建費用,人員培訓費用等。日常費用主要包括,所需消耗品費用和日常維護費用。會計電算化所需費用,根據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的建立方法和規模不同,數額也不相同,甚至相關很大,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使所需經費必須確有保證,並且又不浪費。

會計電算化管理體制與組織機構設置的選擇

實施會計電算化必然會對會計工作及其組織機構產生一定的影響,為了適應電算化的要求,必須探求和設置與之相適應的機構。有以下幾種情況:
⒈ 集中管理方式。 這種形式把會計電算化工作,包括管理、開發和使用維護等都放在企業計算中心,財務部不設數據處理部門,也不安裝計算機設備。財務部門定期按規定向計算中心提供核算和管理所需的數據,由計算中心負責會計電算化的日常運行。在這種情況下,財務部門的組織機構一般不作大的變動,除了一些業務由計算機處理外,許多工作仍由手工來完成。這種方式有利於充分發揮計算機作用,提高數據共享程度,避免重復開發,也有利於企業統一領導、規劃和組織。但是,集中管理 也有很大的缺點。第一,計算中心人員和財務人員不能很好地協作,各自不了解對方的知識和業務特點,各自偏重本單位情況,往往導致系統質量低,實用性較差等情況;第二,各部門極易產生依賴思想,認為開展電算化工作是計算中心的事,從而不能很好地配合和支持系統的實施和運行,影響會計電算化工作的正常進行。
⒉ 分散管理方式。
在這種方式下,企業財會部門單獨配備計算機等設備,並配備一定的專業人員,會計電算化工作的實施,完全由財會部門負責進行,計算中心將不再參與。分散管理的優點是,第一,能調動財會部門的積極性;第二,能根據財會部門的實際需要,分期分批解決急需電算化的項目,並且實用性強、投資少、見效快。其缺點也是明顯的;一是缺乏整體考慮,各部門都可能從各自的目標出發,不考慮相互之間的聯系,數據不能共享,系統效益不高;二是各業務部門都需要配置計算機專門人員,否則影響系統實施,平時遇到的簡單問題及維護工作,都不能及時處理。這種方式一般不可取。
⒊ 集中管理下的分散組織形式。 在這種形式下,企業設立專門的機構,統一負責全廠計算機應用規劃工作。規劃工作包括企業電算化的總體規劃,管理信息系統總體設計及子系統劃分,統一編碼,對所用機型等做出統一安排,指導各業務部門開展電算化工作,若企業已設立計算中心,專門機構的設置就可以以計算中心為主體設置。這種方式,既照顧了各業務部門的特點,又能統一管理組織,是目前一種較理想的組織形式。在這種方式下,實施會計電算化後,就需要調整財務部門的內部組織機構,崗位與職能都可能發生變化。
下圖所示,是一種電算化後機構設置形式:

財務負責人

管 數 數 財
理 據 據 務
開 准 處 管
發 備 理 理
維 人 人 組
護 員 員



管理、開發、維護人員負責會計電算化工作的規劃,參與系統開發工作 (如果自選開發的話) ,並負責日後的維護工作;數據准備人員負責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的運行工作、包括輸入、運行、輸出等工作;財務管理組負責一些財務日常管理工作( 這些工作一般計算機難以直接處理),並參與企業的管理工作。

商品化會計軟體選擇

購買商品化會計軟體是會計電算化的發展趨勢之一。一般地,不僅會計業務較少、處理簡單的單位使用商品化軟體,就是會計業務處理較復雜的大中型企業,也可以購買商品化軟體,而對於本單位特殊的需求,再進行二次開發,豐富商品化軟體的功能,這樣既省時,又省費用,是個事業單位實現會計電算化的有效途徑。
商品化會計軟體,版本眾多,各具特點,在選擇軟體時,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考慮:
一、軟體的性能特點
⒈ 合法性。
合法性是指軟體應符合現行化管理所需的財會信息。一方面,要求核算工作中體現現行會計制度及其他財經法規的要求,另一方面要求核算軟體能夠提供准確可靠的會計信息,滿足管理的要求。對商品化會計軟體的合法性來說,主要應滿足財政部頒布的《會計核算軟體管理的幾項規定(試行)》中對會計軟體的十條基本要求。即:
(1).軟體提供的數據輸入項目, 滿足財政部或財政部審核批準的現行會計制度的規定。
(2).軟體提供用戶的會計科目編碼方案符合財政部或財政部審核批準的會計制度中有關會計科目編碼方案的規定。
(3).軟體具有必要的防範會計數據輸入差錯的功能。
(4).軟體的計算和結帳功能符合財政部或財政部審核批準的現行會計核算制度的規定。
(5).經計算機登帳處理的系統內會計憑證及據以登記的相應帳薄, 軟體只能提供留有痕跡的更正功能。
(6).軟體具有按規定列印輸出各種帳本以及必要的查詢功能, 列印輸出的帳頁連續編號。
(7).對計算機根據已輸入的會計憑證和據以登記的相應帳本生成的各種報表數據, 軟體無修改功能。
(8).軟體具有防止非指定人員擅自使用和對指定操作人員實現使用許可權控制的功能。
(9).對存儲在磁性介質或在其它介質上的程序文件和相應的數據文件, 軟體有必要的保護措施。
(10). 軟體具有在計算機發生故障或由於其它原因引起內外存會計數據破壞的情況下,使用原有數據恢復到最近狀態的功能。
此外,商品化會計軟體還應滿足《規定》中其他有關規定,比如設置的功能應保證日記帳每日列印等。
⒉ 安全可靠性。
安全性指軟體防止會計信息被泄漏和破壞的能力。可靠性是指商品化軟體防錯,查錯,糾錯的能力,防止產生不正確的會計信息的能力。評價商品化會計軟體的安全可靠性,主要是考察把軟體提供的各種可靠性保證措施結合起來,是否能有效地防止差錯的發生,在發生時能否及時查出並能進行修改;安全性保證措施是否能有效地防止會計信息的泄漏和破壞。
為了達到安全可靠性指標,系統本身都設有多種控制措施,如許可權設置,復核功能設置,各種校驗功能設置,處理順序控制,採用信息加密技術和存取控制技術,設立備份和恢復功能等, 可以有效地保證軟體的安全可靠性,但由於購買軟體時,不可能得到詳細的源程序代碼等技術文檔,對安全可靠性審查主要通過測試軟體來進行。
⒊ 易使用性。
主要指軟體系統易學易用易懂的性能。可以考察如下幾方面:
(1).界面的友好性。會計軟體的界面是否簡潔明了, 提示是否清楚豐富, 所用語言是否符合財會人員的習慣, 輸入輸出的格式是否規范, 這些構成了界面友好性的主要內容。
(2).廠家提供資料的質量如何, 特別是培訓資料, 其內容是否完整, 內容是否易學易懂, 各種各種敘述是否清楚明了, 手冊中的範例是否恰當實用。
(3).軟體是否便於操作, 包括如下方面: 操作是否簡單; 各種自定義功能及控制措施的使用是否簡潔實用; 自動化程度是否很高; 輔助功能及服務功能是否豐富實用等。
⒋ 易適應性。
指軟體能很好地適應企業財務處理的具體情況,並在企業財務工作內容發生變化時,軟體也能方便地適應這些變化的程度。比如,科目的變化,報表格式及內容的變化,各種比率的變化,以及核算內容的變化等,軟體能否方便地適應這些變化。另外,象可維護性,可審計性,可移植性等亦需加以考慮,在此不再詳敘。
5.軟體運行平台
當前由於大型、集成性的需要,對軟體的運行環境,如:網路環境、資料庫環境也成為選擇商品化軟體的重要因素。
二、軟體的功能
⒈ 主處理功能 。
要完成會計業務的一般工作,正確處理會計業務流程,進行填制會計憑證,登記會計帳本,輸出財會信息等工作。一般商品化軟體,主處理功能都比較齊全,不管是帳務子系統還是其他子系統,都不可缺少地擁有輸入功能,處理功能和輸出功能,但格式和處理方法各有不同。
⒉ 輔助功能。
這是為主處理功能服務的,提供各種功能,以方便主處理功能的完滿完成。沒有這些功能, 主處理功能也照樣能完成,但有了這些輔輔助功能,使系統使用起來更加方便。輔助功能包括提示功能、幫助功能、引導操作功能、全屏編輯功能、輔助計算器等一切有利於用戶使用軟體系統的所有功能。
⒊ 服務功能。
這是 AIS系統有別於其他系統的特殊功能之一,它擔負著會計信息系統的後勤保障任務, 從而保證會計信息系統的正常運行。它包括:重建索引文件,以恢復被破壞的數據秩序,復制會計數據檔案,以防其丟失,恢復會計信息系統以及其已失或已被破壞的數據,清理存儲空間等功能。
⒋ 控制功能。
它完成內部控制在會計信息系統中的任務,制約會計信息系統按規范的、正確的會計工作流程進行處理,並防止非法的和錯誤的輸入、輸出以及操作處理。它包括:輸入數據的正確性控制(包括性質、長度、范圍等),輸出內容使用的控制, 正確處理順序和方式的控制, 使用許可權的控制等系統控制功能。雖然控制功能不象其他功能可以直接從界面上看出,但它們確實存在於整個系統中,而且是必不可少的,控制功能越豐富,系統安全性越高,系統正常運行就越有保證。
三、廠家售後服務
購買商品化會計軟體,售後服務至關重要。一般廠家都為用戶提供售後服務,然而各廠家所提供售後服務的方式和內容都不盡相同,因此在考察廠家今後服務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⒈ 售後服務的內容: 一般應包括用戶培訓、日常維護、系統初始化、二次開發版本升級等。
⒉ 廠家維護能力: 廠家維護能力取決於維護人員的數量和質量,以及軟體廠家商品化軟體的銷售量。
⒊ 維護費用:維護費用的交納方式及數量,也是重點需要考慮的內容之一。
⒋ 維護方式: 即售後服務的具體辦法。包括:是否終身維護、是否上門維護、是由總公司維護還是由本地維護點維護,維護是否及時等。
四、本單位財會業務的特點
⒈行業特點。每個行業的會計工作都有其特殊性,財政部在制定會計制度時,也是分行業分別制定的,從而決定了各單位購買財會軟體時,必須考慮各行業的特點。比如工業企業與商品流通企業的會計工作,在具體核算上,其內容和標准也不盡相同,其他各行業也是如此。當然, 通用商品化軟體的某些功能是可以在某幾個行業甚至各行業中通用,但購買軟體,在滿足財會工作的共性時,更要滿足其特殊性,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其作用。
⒉本單位會計核算的特點。企業規模的大小,會計業務需要處理的數據量的多少,會計核算精確度的高低,以及是否是分級核算,這都將決定購買軟體的性質和功能。具體需要考慮如下內容:
(1) 企業日(或月)處理憑證的總數;
(2) 企業會計科目的分級與長度;
(3)會計數據的最大值與最小值;
(4)每月所要保存的會計數據量;
(5)企業的規模及會計工作的分工。另外還需考慮本企業發展速度對上述各項影響,以及企業的資金效益等情況。
五、費用
一般地,商品化會計軟體的購置費用包括如下:
⒈ 軟體費用;
⒉ 資料費用及培訓費用;
⒊ 安裝費;
⒋ 售後服務費用;
⒌ 其他配套費用, 如專為商品化會計軟體配置的系統軟體,及防病毒軟體的購置費用;
⒍ 網路軟體, 增加工作站的費用。
考慮費用問題時,不能僅以總費用高低來進行選擇,應與軟體的質量和滿足需要的程度綜合考慮,以求選擇既能滿足會計處理的要求,性能價格比又是最優的軟體.

硬體及環境設施的配置

計算機硬體主要指主機及其輔助設備, 包括計算機、外設及UPS不間斷電源等。計算機硬體是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運行的物質基礎,硬體配置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的質量和運行狀況。選擇硬體設備,應根據制定的會計電算化發展計劃,所選軟體的要求及單位經濟力量等因素統籌考慮。下面分項進行說明:
一、主機和處理速度
微機的工作速度主要由其主頻決定,現在微機的主頻一般為90Mhz、100Mhz、133Mhz等,主頻越高,速度越快。另外,硬碟的存取速度對主機處理速度也有影響,硬碟的平均存取速度越快,主機處理速度亦越快。
二、內存
即內部存儲器的存儲容量,以位元組來表示。對內存的要求, 應以能保證軟體系統能正常運行為最低限度。微機的內存, 最低為640K,高檔微機的內存,一般是8M-16M。一般的商品化軟體在1M內存的微機上,就可以正常運行。但對WINDOWS版財務軟體,多數據的內存配置應為工作站8M以上、伺服器16M以上。而對於客戶機/伺服器結構的財務軟體,伺服器一般要求在32M以上。
三、硬碟
是外部存儲器中最常見的一種, 其存儲容量的大小也用位元組表示。硬碟容量的大小,應根據本單位日常所存數據量的大小來決定,現在的微機硬碟可以高達幾個G(千兆),均可滿足要求。
四、列印機

⑹ 企業實施會計電算化的過程是哪些

從電算化的角度,簡單的流程參考如下:

一、財務核算流程梳理
1.1業務流程梳理
1.2財務所需數據節點需求
1.3財務流程梳理

二、IT公司系統需求調研
2.1財務核算流程表單數據
2.2財務所需功能描述
2.3以財務為主導的其他業務系統需求調研
三、系統開發
3.1系統開發
3.1測試系統與原系統(或手工賬)同時運行(3-6個月,或更長時間,視公司信息化水平等)

四、正式上線
4.1培訓新系統
4.2原系統下線,測試系統正式上線並正常運行;

⑺ 什麼叫會計電算化簡述其發展過程。

第一章 會計電算化概念
一、什麼叫會計電算化?簡述其發展過程。
會計電算化的概念,隨著我國會計電算化事業的發展,也在不斷豐富。一般而言,會計電算化有狹義和廣義之分。
狹義的會計電算化,是指以電子計算機 為主體的當代電子信息技術在會計工作中的應用。具體來說,就是利用會計軟體,指揮各種計算機設備替代手工完成或完成在手工下很難完成、甚至無法完成的會計 工作的過程。
廣義的會計電算化,是指與實現會計工作電算化有關的所有工作,包括:會計軟體的開發和應用,會計電算化人才的培訓,會計電算化的宏觀規 劃,會計電算化的制度建設,會計軟體市場的培育與發展等。
(一)國外會計電算化的發展過程
1954年10月,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第一次使用UNIAC-1型計算機計算職工工資,電子計算機開始進入會計數據處理領域。50多年以來,隨著會計本身和電子計算機硬體、軟體技術的不斷進步,電子計算機在會計中的應用也逐步普及和深入發展。縱觀整個發展過程,計算機在會計中的作用大致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
1.單項數據處理階段(20世紀50年代初~60年代中期)
這是電子計算機在會計中應用的初級階段。這一階段中電子計算機逐步取代了沿用近半個世紀的以穿孔卡片為輸入方式的會計機器,成為數據處理的重要工具。
2.數據處理系統階段(20世紀60年代中期~70年代初期)
這是電子計算機在會計中應用的第二階段。在這一階段中採用小規模集成電路的第三代計算機得到了比較廣泛的應用;出現了能隨機存儲的外存儲設備——磁碟;操作系統日趨成熟,具有處理機管理、存儲管理、設備管理、文件管理、作業管理和信息定時處理功能的通用操作系統問世。
3.管理系統階段(20世紀70年代至今)
20世紀70年代以來,計算機技術發展迅猛,微型計算機出現並迅速得到廣泛的應用。會計信息系統開始從主要處理歷史數據的日常業務型發展為能夠向各管理層提供各種管理信息,進行財務計劃、分析、預測、決策,具有管理信息系統特徵的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並在企業的管理信息系統中占據中心和主體的地位。
(二)我國會計電算化的發展過程
我國的會計電算化發展可以分為以下幾個發展那階段。
1. 探索發展階段(1979-1988年)
我國第一台計算機誕生於1958年,從那時起到20世紀70年代中期,主要是用於科學技術工作中。1979年,是中國會計電算化的起點。在1979-1988年期間,會計電算化從無到有,在中國生根發芽,行政部門包括財政部,機械工業部等,紛紛在全國各地做探索性的試點,全國各個高等院校也加入研究的行列,這個階段屬於探索發展階段。這個階段中國電算化水平不高,功能單一且不通用,還沒形成大規模的商品化會計軟體公司與市場。
2. 政府推動發展階段(1989-1998年)
1989年12月,財政部發布了《會計及核算軟體管理的幾項規定》,中國會計電算化在財政部的統一部署管理和強有力的推動下獲得長足的發展。在這十年中,在財政部及各省財政廳的推動下,一方面商品化會計軟體逐步走向成熟,市場競爭機制逐步完善,通過市場競爭機制使會計軟體生產廠家從幾百家逐步向十餘家集中。
3.市場化發展階段(1999年以來)
1998年,財政部撤銷了全國性的會計電算化管理部門—會計電算化處,這是我國會計電算化發展第三階段開始的標志。會計電算化的發展,市場機制自發調節已經趨於完善,會計電算化管理開始由政府管理轉向行業協會自律。這個時期的會計軟體逐步轉向管理型,大型的會計軟體公司開始向ERP轉型。

⑻ 如何推進會計電算化在企業中的應用

會計工作是社會經濟生活中各個領域的重要工作。會計電算化工作又是會計工作的基礎性、日常性工作,要提高會計工作效率,充分發揮會計工作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的作用,就必須提高會計從業人員的會計電算化能力。
企業中推行會計電算化首先得在公司中安裝 用友U8配置 軟體,
然後企業應該對相關會計人員進行會計電算化培訓,提高會計的工作能力,。再者公司的財務人員得應用此軟體,一些會計工作要相關人員利用電算化來解決日常工作。
另外,提高具有會計電算化能力的職工工資,採取一些激勵方式,這樣財務人員餓、更願提高自己的能力。

⑼ 電算化會計經歷了哪些發展過程

一、會計電算化概念 1.產生:1981年8月財政部和中國會計學會在長春市召開的「財務、會計、成本應用電子計算機專題討論會」上正式提出來的。在當時是電子計算機信息技術在會計工作中的應用簡稱為「會計電算化」。 2.會計電算化的概念有狹義和廣義之分。 狹義:是指以電子計算機為主體的當代電子信息技術在會計工作中的應用; 廣義:是指與實現會計工作電算化相關的所有工作。包括會計電算化軟體的開發和應用,會計電算化人才的培訓攝影,會計電算化的宏觀規劃,會計電算化的制度建設,會計電算化軟體市場的培育與發展等。 3.發展:(1)會計核算電算化,是會計電算化的初級階段,主是要運用計算機代替手工核算,完成日常會計核算業務。這一階段的主要工作內容包括:設置會計科目電算化、填制會計憑證電算化、登記會計賬簿電算化、成本核算電算化、編制會計報表電算化等。 (2)會計管理電算化,是在會計核算電算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主要任務是進行會計預測、編制財務計劃、進行財務控制和開展會計分析等。 (3)會計決策支持系統,包括生產決策、銷售決策、財務決策等。決策支持系統是一種輔助決策人員進行決策的系統,它不是代替人決策北京結婚照,而是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手段,為決策者提供所需的各類信息,提供種種科學方法和數學模型,幫助決策者能夠選擇到最佳方案,以減少或避免決策失誤,降低決策風險。 (4)網路財務,是基於網路計算技術,以整合實現企業電子商務為目標,能夠提供互聯網環境下財務管理模式、財會工作方式及其各項功能的財務管理系統。網路財務是電子商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必須提供從財務上整合實現企業電子商務的各項功能。 它的功能有:實現網上詢價、網上采購、網上銷售、網上服務、網上銀行、網上保險、網上證券投資和網上外匯買賣等情侶寫真,支持遠程報賬、遠程查賬、遠程審計、網上支付、網上催賬、網上報兌、網上報關等。 二、會計電算化作用 1.提高了會計數據處理的實效性和准確性,提高會計核算的水平和質量,減輕會計人員的勞動強度。 會計人員可以從繁重的記賬、算賬、報賬中解脫出來,憑借計算機的自動化處理,能及時完成各項會計核算任務。這極大地提高了會計人員的工作效率。減輕了勞動強度。 2.提高經營管理水平,使財務會計管理由事後管理向事中控制、事先預測轉變,為管理信息化打下基礎。 3.推動會計技術、方法、理論創新和觀念更新,促進會計工作進一步發展。 三、會計電算化管理體制 1.管理主體:財政部、地方各級財政部門 我國的會計電算化管理體制是,財政部管理全國的會計電算化工作,地方各級財政部門管理本地區的會計電算化工作北京結婚照,各單位在遵循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和財政部門會計電算化發展規劃前提下,結合本單位具體情況,具體組織實施本單位的會計電算化工作。 2.基本任務: (1)制定會計電算化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 (2)制定會計電算化法規制度,對會計核算軟體及生成的會計資料是否符合國家的統一會計制度情況實施監督。 (3)促進各單位逐步實現會計電算化,提高會計工作水平。 (4)組織開展會計電算化人才培訓。 財政部設置了會計電算化初級、中級、高級培訓層次,分別制定了相應的培訓大綱。 3.法規制定: 財政部1994年6月同時發布了三個有關會計電算化管理的文件: 《會計電算化管理辦法》-------電算化管理部門 《商品化會計核算軟體的評審規則》-----電算化軟體評審部門 《會計核算軟體基本功能規范》-----------電算化軟體開發單位 。 1996年6月:《會計電算化工作規范》---各級使用會計軟體的單位

熱點內容
小企業會計准則養老保險 發布:2021-08-17 15:48:04 瀏覽:965
會計活頁賬本怎麼裝訂 發布:2021-08-17 15:48:01 瀏覽:558
會計繼續教育90分是多少學時 發布:2021-08-17 15:47:58 瀏覽:632
民辦非企業培訓機構會計分錄 發布:2021-08-17 15:47:53 瀏覽:149
初級會計報名發票丟了怎麼辦 發布:2021-08-17 15:47:13 瀏覽:80
會計樂財務軟體 發布:2021-08-17 15:47:10 瀏覽:277
內蒙古初級會計考試從哪裡報名 發布:2021-08-17 15:46:03 瀏覽:370
會計專業技能競賽運營怎麼做 發布:2021-08-17 15:44:53 瀏覽:683
如何應對基礎會計學考試 發布:2021-08-17 15:43:49 瀏覽:782
物流公司會計外賬處理 發布:2021-08-17 15:43:47 瀏覽: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