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会计 » 企业会计电算化

企业会计电算化

发布时间: 2021-05-16 22:23:23

Ⅰ 会计电算化和会计的区别

会计是企业计量、核算财务经营成果的一种方法。

会计电算化是利用财务管理软件来完成会计核算、报表编制等。它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效率,减轻劳务工作量。

现在会计逐步电算化了,不过还是有一部分企业用的手工做帐。

关于会计的专业设置大概有"会计学","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 其实他们是有一点区别的. "会计学"专业是学习关于会计知识的一个比较全面的专业.会计不光是记帐,它现在已经上升到管理的高度,会计学不光学记帐,还会涉及到与会计相关的法律、统计、审计、经济、高等数学,概率等好多方面,一般是本科层次的专业。 “财务会计”专业是侧重关于财务方面较多的一个专业。可能比“会计学”专业少一些审计,经济,统计方面的知识。 “电算化会计”主要侧重会计软件的学习,为了适应现在企业的要求。

Ⅱ 企业为什么要实施会计电算化

而如果一个企业及经济实体,如果最基本的财务都没有实现信息化,更谈不上管理。“财务电算化”的历史从国家“八六三计划”到现在,二十多年的历史,而作为很多财务一线的工作者还对此报以怀疑态度,这就不得而知了。 目前要考会计从业证,都要先过会计电算化证,国家之所以定这个政策是以理由的,因为计算和处繁锁的数据业务人脑远远不及电脑的,储存更是如此。 在此,就单一的财务管理,列出如下财务电算化与传统的手工账的一些区别: 1,传统账:建立公司账套、登记总账、明细账薄子目,之后跟根发生业务做会计分录,然后登明细账(记账),算总账,反复对账,核算报表; 2,财务电算化:由软件服务工程师协助建立公司账套,做好期初基础设置,然后会计要做的就是在总账系统填制凭证,点记账按钮,系统会自在几秒钟的时间完成对账,记账工作,然后总账、明细账、费用账、报表系统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都自动完成; 现在的财务软件,通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很成熟完善,更具人性化,学起来更容易上手,不需要太高深的计算机知识与闲熟技术,会打字(实在不会打字也可以用手写板),一学就上手,轻轻松松摆脱手工账的繁锁。轻轻松松做账,精细管理,卓越理财。 用友财务软件的财务部分,由总账(应收、应付、现金管理)、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工资、固定资产、财务分析等系统组成,是集中解决财务管理的核心应用模块,逐步满足企业信息化需求,能够使企业尽快享受到信息化的成果。

Ⅲ 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与大型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区别

楼主已经知道会计学时电算化的基础,只是还是没明白在就业上这两个名字有什么区别。在实际应用上,较大的集团公司的会计系统都是用电脑记录操作的,但是您如果去大的集团公司应聘,说你学了会计电算化,他们是不会因为这点录用的。会计学是一门学科,包含很多内容,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实务操作的一种工具,如果没有对会计学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单纯操作电算化地会计程序,是没有任何技术上的价值的。说简单点,会计电算化就是算盘,你会用算盘加减乘除,但是不熟悉为什么加减乘除这些数字,老板当然不会高兴了。假如您是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习会计应用,建议您还是多学习会计学书本上的理论与操作。毕竟电算化这种操作,学习1到2天就能熟悉了,有会计学的理论基础就更人融汇贯通了。电算化不是是侧重电脑的应用,只是给人们换一个新的“算盘”。不必花几年的时间去学习。而会计学,就需要认真好好学了。就业范围,一般是会计学更为大众熟悉。因为行业内的人都知道,会计学毕业的,考了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一定会电算化操作。

Ⅳ 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过程是哪些

从电算化的角度,简单的流程参考如下:

一、财务核算流程梳理
1.1业务流程梳理
1.2财务所需数据节点需求
1.3财务流程梳理

二、IT公司系统需求调研
2.1财务核算流程表单数据
2.2财务所需功能描述
2.3以财务为主导的其他业务系统需求调研
三、系统开发
3.1系统开发
3.1测试系统与原系统(或手工账)同时运行(3-6个月,或更长时间,视公司信息化水平等)

四、正式上线
4.1培训新系统
4.2原系统下线,测试系统正式上线并正常运行;

Ⅳ 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步骤

基层单位会计电算化的组织与实施
第一节 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组织与计划
一、建立会计电算化组织策划机构
一项工作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组织工作是否成功,对会计电算化工作也不例外。会计电算化的组织工作涉及单位内部的各个方面,需要单位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多项资源。因此,必须由单位领导或总会计师亲自抓,建立一个会计电算化组织策划机构具体负责这项工作。这个机构的主要任务和职责是:制定本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发展规划;组织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建立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组织本单位财会人员参加会计电算化培训与学习;负责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投入运行。
二、组织制定会计电算化实施计划
会计电算化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做好实施计划是搞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实施计划的主要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机构及人员配置计划
(二)计算机及其他硬件设备购置计划
(三)软件开发和购置计划
(四)费用预算
第二节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财会人员和会计制度。
一、 硬件的配置
硬件配置是指会计电算化所需硬件系统的构成模式。目前有单机系统、多用户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等模式。
(一)单机系统:
1. 优点:投资小,见效快。
2. 缺点:可靠性差。
3. 适用范围:经济和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的小单位。
(二)多用户系统
1.优点:这种分散输入、集中处理的方式,很好地实现了数据共享,每个用户通过终端或控制台与主机打交道,就像自己独有一台计算机一样,这样既提高了系统效率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2.缺点:系统比较庞大,系统维护要求高。
3.适用范围:适用于会计业务量大、地理分布较集中、资金雄厚且具有一定系统维护力量的单位。
(三)网络系统
1.优点:能够在网络范围内实现硬件、软件和数据的共享,以较低的费用,方便地实现一座办公楼、一个建筑群内部或异地数据通讯,具有较高的传输速度,且容易维护,可靠性较高,使用简单方便,结构灵活,具有可扩展性。
2.缺点:安全性不如多用户系统,工作站易被病毒感染等。
3.适用范围:局域网(LAN)对大多数用户适用,广域网(WAN)对具有异地财务信息交换需求单位(如集团型企业)更适用。计算机网络不仅是世界范围计算机应用的潮流,也是财务应用系统的潮流。
二、系统软件的配置
计算机软件是指计算机的程序和文档。只有硬件而没有软件,计算机几乎是无用的,只有当软件和硬件结合成一体,组成计算机系统后才能发挥计算机的作用。
三、会计软件的配置
一般说来,配备会计软件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一)选择通用会计软件的利弊
1.选择通用会计软件的优点。目前,国内外许多企事业单位使用商品化的会计软件,其优点如下:
(1)成本低。 (2)见效快。 (3)软件质量高 (4)维护有保障。
2.选择通用会计软件的缺点。由于通用会计核算软件自身的局限,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主要缺点如下:
(l)对会计人员要求较高。 (2)不能完全满足单位的核算要求。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初期,先选择通用的商品化会计软件,因为这种方式投资少、见效快,易于成功。待会计电算化工作深入后,通用会计软件不能完全满足工作需要时,可以在通用会计软件基础上,企事业单位自己或会计软件公司与单位相结合,进行会计软件的再开发,以满足需要。
(二)选择通用会计软件应考虑的问题
1.会计软件所需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环境。
2会计软件功能。购买会计软件的单位应该从本单位的实际需要出发,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认真的考查:
(1)会计软件的行业特点 (2)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的特别需要 (3)会计电算化工作发展的需要
3.会计软件的操作方便性。对会计软件的操作方便性进行考查和评价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会计软件的操作是否便于学习 (2)会计软件的操作是否简单方便
4.会计软件的安全可靠性。考查会计软件的安全可靠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会计软件安全可靠性措施的完备性 (2)会计软件安全可靠性措施的有效性
(3)会计软件安全可靠性措施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5.会计软件使用手册的通俗易懂性。
6.会计软件售后服务的可靠性。考查会计软件售后服务的可靠性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会计软件公司的日常维护和用户培训。 (2)版本升级。 (3)会计软件再开发。
综上所述,选择会计软件时应全面考虑,权衡利弊,既着眼于现在,又要放眼于未来,选择最适合本单位要求的商品化会计软件,促进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使本单位早日步入会计电算化的行列。
第三节 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建立
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主要以手工核算为基础,实施会计电算化后,不仅使核算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还改变了大量的手工管理习惯和方法,对单位管理的方法、程序、核算体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在制定完实施计划,配置好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和会计软件后,下一步工作就是建立岗位责任制。
一、建立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的意义
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一方面可以加强内部牵制,保护资金财产的安全;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会计电算化工作效率,充分发挥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作用。
二、会计岗位的划分
会计电算化工作开展后,会计岗位可分为如下两类:
(一)基本会计岗位
基本会计岗位是指会计主管、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贸核算、成本核算、收入利润核算、资金核算、往来结算、总账报表、稽核等工作岗位。
(二)电算化岗位
电算化岗位是指直接管理、操作、维护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岗位。电算化岗位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
1.系统管理员 2.系统操作员 3.凭证审核员 4.系统维护员 5.会计档案资料保管员
三、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度
各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建立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一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要求,工作有检查。
(一)系统管理员岗位责任制
(二)系统操作员岗位责任制
(三)凭证审核员岗位责任制
(四)系统维护员岗位责任制
(五)会计档案资料保管员岗位责任制
第四节 会计电算化人才培训
合计电算化工作是一项高技术工作,其不仅需要会计、计算机专门人才,也需要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技术的双向式人才。会计电算化人才问题是发展会计电算化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制约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培养既掌握计算机知识又精通会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已受到政府、学校和社会的重视。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应该分层次进行,即应该划分为培养高级人才、中级人才和初级人才三个层次。
一、高级人才的培养
培养高级人才的目的是造就高级会计电算化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以满足会计软件的开发、研制、会计电算化的高层管理和学校教师队伍的需要。
二、中级人才的培养
培养中级人才的目的是满足行政、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人员、维护人员,以及大中专院校的师资的需要。
三、初级人才的培养
培养初级人才的目的是满足行政、企事业单位对会计电算化应用人才的需要。
第五节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是指对已建立的系统进行全面管理,保证安全、正常运行。它一般包括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
一、宏观管理
这里所说的宏观管理,主要包括管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申请采用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以及规划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进一步发展等。
(-)管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
当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建立之后,就进入系统的运行阶段。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阶段,管理机构要检测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稳定性,评价系统是否符合要求,检验使用人员对软件操作的掌握程度,不断完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等。
(二)申请采用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
财政部颁发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规定,采用电子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的单位,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达到财政部发布的《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的要求。
2.配有专门或主要用于会计核算工作的电子计算机或电子计算机终端,并配有熟练的专职或者兼职操作人员。
3.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与手工会计核算同时运行3个月以上,取得相一致的结果。
4.有严格的操作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包括。
5.有严格的硬件、软件管理制度。
6.有严格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三)完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计算机技术在不断发展,会计环节也在不断变化,基层单位会计电算化管理机构要研究目前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出适合企业经营管理要求,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从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完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更加适应会计核算、管理、分析、决策不断变化的需要。
二、微观管理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微观管理,包括日常使用管理、系统维护管理以及会计档案管理等内容。
(-)日常使用管理
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后的日常使用管理,是保证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正常、安全、有效运行的关键。主要包括机房管理和上机操作管理。
此外,操作人员的密码应予以保密,严格禁止越权操作、非法操作等,这也是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后日常使用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二)系统维护管理
系统维护包括硬件维护与软件维护两部分。
(三)会计档案管理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档案主要是指打印输出的各种账簿、报表、凭证、存贮会计数据和程序的软盘及其他存贮介质,系统开发运行中编制的各种文档以及其他会计资料。良好的会计档案管理是在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工作连续进行的保障;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维护的保证;是保证系统内数据信息安全、完整的关键环节;也是会计信息得以充分利用,更好地为管理服务的保证。

Ⅵ 什么是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是把电子计算机和现代数据处理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的简称,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其目的是提高企业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从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

广义上来讲就是指与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

会计电算化是一个人机相结合的系统,其基本构成包括会计人员、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信息资源等要素,其核心部分则是功能完善的会计软件资源。

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一门融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边缘学科,在经济管理的各个领域中处于应用电子计算机的领先地位,正在起着带动经济管理诸领域逐步走向现代化的作用。会计电算化极大地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了会计职能的转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会计手工操作正逐步被会计电算化所取代,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要,必须培养和造就大批既掌握计算机基本应用、又懂会计业务处理的复合应用性会计人才。《会计电算化》课程是高职会计专业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体系中的专业必修课程。

Ⅶ 企业如何加强会计电算化管理

企业应从以下方面加强会计电算化管理:
1、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2、加强会计电算化的软硬件管理。
3、提升会计电算化的人员素质。
4、强化会计电算化的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
5、加强会计电算化的成本管理。
6、认真执行财务部《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

Ⅷ 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以XX公司为例

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也就是企业建立会计电算化的整个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整个系统的实施过程中,包括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规划,会计信息的建立与管理,人员的分工与培训,各种制度的建立与实施等众多内容,都必需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与原理去安排组织,这样才能使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顺利正确地进行。
一、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内容
企业要建立会计电算化系统,需要做哪些工作?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施,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对这此问题认识不足,将导致整个会计电算化工作不能正确顺利进行。目前,在我国财会人员、会计电算化人员中仍有不少人员对上述问题持有种种片面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⒈ 会计电算化就是建立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过程。
这种观点认为,只要会计信息系统已建成,或者已购买到会计信息系统,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就完成了。他们有时也认为会计电算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但却错误地认为,在开发会计信息系统时采用了系统工程的方法,就表明整个会计电算化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把会计电算化这一系统工程中的某一部分扩大为会计电算化的整个内容,从而忽略了其他的内容。
⒉ 会计电算化就是编程。
认为会计电算化就是建立会计信息系统,而建立会计信息系统也就是编程工作。这种观点不仅忽略了会计电算化的其他内容,而且就是在建立会计信息系统时也抛弃了系统工程的方法,不进行系统分析设计,直接编程是这种观点的突出表现。
⒊ 会计电算化必须是一次建立一完整的电算化系统。
这种观点认为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企业要建立会计电算化系统,就必须一步到位,健全所有的子系统,甚至扩大到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它忽略了会计电算化是系统工程的特点, 把系统工程多步骤多阶段性简化为单一阶段, 把会计信息系统多子系统的可分离性变为统一整体的不可他离性,从而也否认会计电 算化的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
⒋会计电算化也就只是会计部门的工作采用电算化, 与其他部门的工作无关。认为会计电算化就是以计算机代替手工记帐、算帐、报帐,否认了会计信息子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其他子系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从而也就把会计预测、会计控制以及会计辅助决策等众多内容从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给抛弃了。由于这些片面观点的存在,影响了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那么会计电算化工作实施到底包括哪些内容?
我们认为其主要内容如下所述:
⒈ 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规划。
它包括,根据企业发展的总目标和管理信息系统的总目标,明确会计电算化的总目标;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确定会计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划分各子系统,并确认它们之间的联系;确定会计电算化工作目标实现的阶段和步骤,以及建立各子系统的先后顺序;确定会计电算化管理体制及组织机构方案,以及资金来源与预算等项内容。
⒉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建立。
包括实施人员组织、会计软件的取得、硬件及环境的购置安装、系统软件的配置、新旧系统内容的转换等内容。
⒊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管理。
包括人员管理、使用操作管理、维护管理、档案管理等。
⒋ 计算机审计及计算机舞弊。
⒌ 会计决策支持系统。
这是会计信息系统的延伸。由上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内容非常丰富,它不仅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还是
一个人机系统,忽略任一方面的内容,都是对会计电算化的片面认识,都会给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带来不利的因素。
二、会计电算化的目标
会计电算化的目标,也就是会计电算化工作所要完成的任务,即通过现代化的手段,提高会计工作的地位,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管理的现代化,提高经济效益。
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⒈ 减轻财会人员劳动强度, 提高财会工作效率。
利用计算机技术的特点,把繁杂的记帐、结帐、报帐工作交给高速的计算机处理,以减轻财会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由于计算机的精确性和确定性,可以避免手式操作难免产生的误差,以达至提高财会工作效率的目的。
⒉ 促进会计职能的转变。
手工条件下,广大财会人员被繁重的手工核算工作所包围,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更好地发挥会计参与管理、决策的职能;通过电算化,使财会人员解脱了繁重的手工操作,有时间和精力,也就有条件参与企业管理与决策,为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⒊ 准确、 及时地提供会计信息。
手式条件下,由于大量会计信息需要进行记录、加工、整理,使需要信息者不可 能及时得到财会信息,这不利于企业经营者掌握经济活动的最新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而电算化后,大量的信息都可以及时记录、汇总、分析、传送,保证向企业管理者准确、及时地提供会计信息。
⒋ 提高人员素质,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
会计电算化,给会计工作增添了新内容,从各方面要求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一方面为了参与企业管理,要更多地学习经营管理知识,另一方面还必须掌握电子计算机的有关知识,好的会计基础工作和规范的业务处理程序,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 所以会计电算化也要求促进会计工作的规范化。
⒌ 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会计电算化是企业管理信息电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管理信息电算化的目标及任务,就是要以现代化的方法去管理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因而,会计电算化不仅
要使会计工作本身现代化,最终目标是要使企业管理现代化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三、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原则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不是随心所欲的,它必须考虑会计工作的特点和企业的现状,以及有关法律制度,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使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达到其最终目标。
一般地,应考虑如下几项基本原则:
⒈ 合法性原则。
即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各项工作,都必须以有关法律制度为原则。
第一,实施会计电算化,必须遵循我国的会计制度、财务制度及有关法律。
第二,必须遵循财政、财务部门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第三,还要遵循本企业的财务制度,以保证机构设置的合法性,岗位分工和人员职责的合法性,操作使用的合法性,输入、输出及内部处理的合法性, 输入数据的合法性及输出信息及格式的合法性。
⒉ 效益性原则。
提高经济效益,是会计电算化的最终目的。提高经济效益,也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直接经济效益,即直接投入直接产出的效益;二是间接经济效益,即由于会计电算化而引起企业的现代化,产生的非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虽然不能从表面上看到是由于企业实施电算化。
以下几个方面值得特别注意:
第一,在系统实施前,应从经济效益,技术力量,管理水平,各种约束条件进行全面分析,先进行整个系统的可行性分析,以确定是否具备条件进行会计电算化工作。第二,可行性研究要围绕企业的最终经济效益来开展。一般来说,评价电算化系统的经济效益,要从会计电算化能否节约企业的流动资金占用量, 能否准确、及时和全面地提供必须的信息, 能否提高企业管理工作 的 效率和质量, 以及决策水平等方面着眼。也就是说,要从计算机是现代化管理的辅助工具这个角度来评估它的效益。
第三,在系统设计过程中,也应坚持效益性原则,力求降低设计开发成本,提高会计信息系统的质量。
⒊ 系统性原则。
也就是以包括整体观点,关联观点,发展观点,最优观点在内的系统观点来进行会计电算化实施工作。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内部与外部相联系。
会计部门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是密切联系的,因此实施会计电算化时,应考虑包括各职能部门在内的企业整个管理工作的电算化工作,把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既要分清各子系统的界面,又要留好各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并在数据结构设计上做到信息共享,减少数据冗余。第二,局部目标与整体目标相结合。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仍可分许多子系统,实施会计电算化,不可能一次全部完成各子系统,必须分阶段进行。这样,在进行部分子系统设计实施时,必须有全局的观点,考虑到与其他子系统的联接性,使逐个实施的子系统全部完工后能组成高质量的整个会计信息系统,而不能只考虑局部的优化,以至影响整修系统的完美组合和高质量性。
⒋ 规范性原则。
包括系统设计的规范性,管理制度的规范性,数据信息的规范性等。这些规范性的要求,可以使系统实施避免二义性,避免由于人的主观因素而造成的系统实施的偏差,从而避免会计电算化工作失败的可能性。
⒌ 可靠性原则。
可靠性是会计电算化系统能否实际使用的前提。影响系统可靠性的因素很多,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准确性,即输入数据及操作的准确性,在易出现错误和失误的地方,建立尽可能完善的检错和纠错系统,进行重点防护,保证输入数据及操作的准确性。
第二,安全性,要求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方法,防止系统被非法使用,数据丢失及非法改动,此外还应有系统破坏后的恢复功能等。
第三,易扩充性,即整个系统在运行周期内,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从而要求系统随之进行改变的难易程度,易扩充性要求对系统的修改和扩充能够非常容易地进行。
6. 易用性原则。
易用性也就是易操作性。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者是会计人员,因此系统必须尽可能地方便用户,要具有友好的界面,准确简明的操作提示,简单方便的操作过程,并要求尽可能地使用会计术语,使会计人员一学既会。

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条件

会计电算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因此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必须有先决条件,企业具备了这些条件,就可以很好地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
这些条件主要是:
一、企业的客观需要
指企业对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迫切程度。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客观需要,决定了企业会计电算化的目标、任务,是当前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前提。其实,在开发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之前,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也存在,是否要开发新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取决于原信息系统能否满足企业的需要。对多数企业来说,原来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新情况,迫切需要进行会电算化,但是也有一 部分小企业,由于其业务量不大,手式系统亦能很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也就没有必要强迫它实施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否则既浪费了人财物,对企业的济效益也不会有什么提高。
二、领导的重视
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几乎涉及企业的所有部门和人员,同时还涉及管理机构及管理体制的变动,这都需要企业领导出面组织和协调。没有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所遇到的问题,如:人员配置,资金问题,部门间的合作与协调,配套改革等,将很难得到解决。因此,在会计电算化工作中企业财务部门负责人应领导该项工作,有条件时还可吸收有关部门领导组成电算化领导小组,领导整个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
三、 良好的管理基础工作,尤其是会计基础工作
管理基础主要指有一套比较全面、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及较完整的规范化的数据;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规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完整等,这是搞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这是因为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必须是事先设置好的处理方法,因而要求会计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有关制度都必须规范化、标准化,才能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顺利进行。没有很好的基础工作,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无法处理无规律、不规范的会计数据,电算化工作的开展将遇到重重困难。对于基础较差的企业,应不急于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应首先提高管理水平,规范会计、财务制度,改善基础工作,为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积极创造条件。
四、专业人员的合理配置
实施会计电算化,将改变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岗位分工与职能, 单纯的财会人员,已不能满足会计电算化后的工作需要,必须另外配置与电算化工作有关的专业人员, 以负责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管理以及项目开发和系统运行、维护等。
第一 要配备一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管理人员,负责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规划、项目开发、计划、组织和运行管理,这是会计电算化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
第二 应配备硬件维护员, 负责整个电算化系统硬件的维护、维修工作,考虑到有些企业电算化工作范围较小等特点,硬件维护员可以是兼职的;
第三,无论是自选开发,或者购买软件,都需要配备既懂计算机又熟悉财会业务的专门人才,他们可以参与系统设计开发,又负责系统运行的一些维护工作,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一般维护工作能够由企业自己处理,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经费保证
实施会计电算化工作需要专门人才,也需要软件及硬件设备,这些都需要有一定的投资,为了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所需经费必须有来源,所需数额也必须控制确定。会计电算化所需的费用分初期投资费用和日常费用两种。初期投资费用包括,购买硬件及系统软件所需费用,应用软件取得所需费用,基建费用,人员培训费用等。日常费用主要包括,所需消耗品费用和日常维护费用。会计电算化所需费用,根据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方法和规模不同,数额也不相同,甚至相关很大,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使所需经费必须确有保证,并且又不浪费。

会计电算化管理体制与组织机构设置的选择

实施会计电算化必然会对会计工作及其组织机构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适应电算化的要求,必须探求和设置与之相适应的机构。有以下几种情况:
⒈ 集中管理方式。 这种形式把会计电算化工作,包括管理、开发和使用维护等都放在企业计算中心,财务部不设数据处理部门,也不安装计算机设备。财务部门定期按规定向计算中心提供核算和管理所需的数据,由计算中心负责会计电算化的日常运行。在这种情况下,财务部门的组织机构一般不作大的变动,除了一些业务由计算机处理外,许多工作仍由手工来完成。这种方式有利于充分发挥计算机作用,提高数据共享程度,避免重复开发,也有利于企业统一领导、规划和组织。但是,集中管理 也有很大的缺点。第一,计算中心人员和财务人员不能很好地协作,各自不了解对方的知识和业务特点,各自偏重本单位情况,往往导致系统质量低,实用性较差等情况;第二,各部门极易产生依赖思想,认为开展电算化工作是计算中心的事,从而不能很好地配合和支持系统的实施和运行,影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正常进行。
⒉ 分散管理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企业财会部门单独配备计算机等设备,并配备一定的专业人员,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实施,完全由财会部门负责进行,计算中心将不再参与。分散管理的优点是,第一,能调动财会部门的积极性;第二,能根据财会部门的实际需要,分期分批解决急需电算化的项目,并且实用性强、投资少、见效快。其缺点也是明显的;一是缺乏整体考虑,各部门都可能从各自的目标出发,不考虑相互之间的联系,数据不能共享,系统效益不高;二是各业务部门都需要配置计算机专门人员,否则影响系统实施,平时遇到的简单问题及维护工作,都不能及时处理。这种方式一般不可取。
⒊ 集中管理下的分散组织形式。 在这种形式下,企业设立专门的机构,统一负责全厂计算机应用规划工作。规划工作包括企业电算化的总体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及子系统划分,统一编码,对所用机型等做出统一安排,指导各业务部门开展电算化工作,若企业已设立计算中心,专门机构的设置就可以以计算中心为主体设置。这种方式,既照顾了各业务部门的特点,又能统一管理组织,是目前一种较理想的组织形式。在这种方式下,实施会计电算化后,就需要调整财务部门的内部组织机构,岗位与职能都可能发生变化。
下图所示,是一种电算化后机构设置形式:

财务负责人

管 数 数 财
理 据 据 务
开 准 处 管
发 备 理 理
维 人 人 组
护 员 员



管理、开发、维护人员负责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规划,参与系统开发工作 (如果自选开发的话) ,并负责日后的维护工作;数据准备人员负责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工作、包括输入、运行、输出等工作;财务管理组负责一些财务日常管理工作( 这些工作一般计算机难以直接处理),并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作。

商品化会计软件选择

购买商品化会计软件是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之一。一般地,不仅会计业务较少、处理简单的单位使用商品化软件,就是会计业务处理较复杂的大中型企业,也可以购买商品化软件,而对于本单位特殊的需求,再进行二次开发,丰富商品化软件的功能,这样既省时,又省费用,是个事业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有效途径。
商品化会计软件,版本众多,各具特点,在选择软件时,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一、软件的性能特点
⒈ 合法性。
合法性是指软件应符合现行化管理所需的财会信息。一方面,要求核算工作中体现现行会计制度及其他财经法规的要求,另一方面要求核算软件能够提供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满足管理的要求。对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合法性来说,主要应满足财政部颁布的《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中对会计软件的十条基本要求。即:
(1).软件提供的数据输入项目, 满足财政部或财政部审核批准的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
(2).软件提供用户的会计科目编码方案符合财政部或财政部审核批准的会计制度中有关会计科目编码方案的规定。
(3).软件具有必要的防范会计数据输入差错的功能。
(4).软件的计算和结帐功能符合财政部或财政部审核批准的现行会计核算制度的规定。
(5).经计算机登帐处理的系统内会计凭证及据以登记的相应帐薄, 软件只能提供留有痕迹的更正功能。
(6).软件具有按规定打印输出各种帐本以及必要的查询功能, 打印输出的帐页连续编号。
(7).对计算机根据已输入的会计凭证和据以登记的相应帐本生成的各种报表数据, 软件无修改功能。
(8).软件具有防止非指定人员擅自使用和对指定操作人员实现使用权限控制的功能。
(9).对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在其它介质上的程序文件和相应的数据文件, 软件有必要的保护措施。
(10). 软件具有在计算机发生故障或由于其它原因引起内外存会计数据破坏的情况下,使用原有数据恢复到最近状态的功能。
此外,商品化会计软件还应满足《规定》中其他有关规定,比如设置的功能应保证日记帐每日打印等。
⒉ 安全可靠性。
安全性指软件防止会计信息被泄漏和破坏的能力。可靠性是指商品化软件防错,查错,纠错的能力,防止产生不正确的会计信息的能力。评价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安全可靠性,主要是考察把软件提供的各种可靠性保证措施结合起来,是否能有效地防止差错的发生,在发生时能否及时查出并能进行修改;安全性保证措施是否能有效地防止会计信息的泄漏和破坏。
为了达到安全可靠性指标,系统本身都设有多种控制措施,如权限设置,复核功能设置,各种校验功能设置,处理顺序控制,采用信息加密技术和存取控制技术,设立备份和恢复功能等, 可以有效地保证软件的安全可靠性,但由于购买软件时,不可能得到详细的源程序代码等技术文档,对安全可靠性审查主要通过测试软件来进行。
⒊ 易使用性。
主要指软件系统易学易用易懂的性能。可以考察如下几方面:
(1).界面的友好性。会计软件的界面是否简洁明了, 提示是否清楚丰富, 所用语言是否符合财会人员的习惯, 输入输出的格式是否规范, 这些构成了界面友好性的主要内容。
(2).厂家提供资料的质量如何, 特别是培训资料, 其内容是否完整, 内容是否易学易懂, 各种各种叙述是否清楚明了, 手册中的范例是否恰当实用。
(3).软件是否便于操作, 包括如下方面: 操作是否简单; 各种自定义功能及控制措施的使用是否简洁实用; 自动化程度是否很高; 辅助功能及服务功能是否丰富实用等。
⒋ 易适应性。
指软件能很好地适应企业财务处理的具体情况,并在企业财务工作内容发生变化时,软件也能方便地适应这些变化的程度。比如,科目的变化,报表格式及内容的变化,各种比率的变化,以及核算内容的变化等,软件能否方便地适应这些变化。另外,象可维护性,可审计性,可移植性等亦需加以考虑,在此不再详叙。
5.软件运行平台
当前由于大型、集成性的需要,对软件的运行环境,如:网络环境、数据库环境也成为选择商品化软件的重要因素。
二、软件的功能
⒈ 主处理功能 。
要完成会计业务的一般工作,正确处理会计业务流程,进行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帐本,输出财会信息等工作。一般商品化软件,主处理功能都比较齐全,不管是帐务子系统还是其他子系统,都不可缺少地拥有输入功能,处理功能和输出功能,但格式和处理方法各有不同。
⒉ 辅助功能。
这是为主处理功能服务的,提供各种功能,以方便主处理功能的完满完成。没有这些功能, 主处理功能也照样能完成,但有了这些辅辅助功能,使系统使用起来更加方便。辅助功能包括提示功能、帮助功能、引导操作功能、全屏编辑功能、辅助计算器等一切有利于用户使用软件系统的所有功能。
⒊ 服务功能。
这是 AIS系统有别于其他系统的特殊功能之一,它担负着会计信息系统的后勤保障任务, 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它包括:重建索引文件,以恢复被破坏的数据秩序,复制会计数据档案,以防其丢失,恢复会计信息系统以及其已失或已被破坏的数据,清理存储空间等功能。
⒋ 控制功能。
它完成内部控制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任务,制约会计信息系统按规范的、正确的会计工作流程进行处理,并防止非法的和错误的输入、输出以及操作处理。它包括:输入数据的正确性控制(包括性质、长度、范围等),输出内容使用的控制, 正确处理顺序和方式的控制, 使用权限的控制等系统控制功能。虽然控制功能不象其他功能可以直接从界面上看出,但它们确实存在于整个系统中,而且是必不可少的,控制功能越丰富,系统安全性越高,系统正常运行就越有保证。
三、厂家售后服务
购买商品化会计软件,售后服务至关重要。一般厂家都为用户提供售后服务,然而各厂家所提供售后服务的方式和内容都不尽相同,因此在考察厂家今后服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⒈ 售后服务的内容: 一般应包括用户培训、日常维护、系统初始化、二次开发版本升级等。
⒉ 厂家维护能力: 厂家维护能力取决于维护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以及软件厂家商品化软件的销售量。
⒊ 维护费用:维护费用的交纳方式及数量,也是重点需要考虑的内容之一。
⒋ 维护方式: 即售后服务的具体办法。包括:是否终身维护、是否上门维护、是由总公司维护还是由本地维护点维护,维护是否及时等。
四、本单位财会业务的特点
⒈行业特点。每个行业的会计工作都有其特殊性,财政部在制定会计制度时,也是分行业分别制定的,从而决定了各单位购买财会软件时,必须考虑各行业的特点。比如工业企业与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工作,在具体核算上,其内容和标准也不尽相同,其他各行业也是如此。当然, 通用商品化软件的某些功能是可以在某几个行业甚至各行业中通用,但购买软件,在满足财会工作的共性时,更要满足其特殊性,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⒉本单位会计核算的特点。企业规模的大小,会计业务需要处理的数据量的多少,会计核算精确度的高低,以及是否是分级核算,这都将决定购买软件的性质和功能。具体需要考虑如下内容:
(1) 企业日(或月)处理凭证的总数;
(2) 企业会计科目的分级与长度;
(3)会计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4)每月所要保存的会计数据量;
(5)企业的规模及会计工作的分工。另外还需考虑本企业发展速度对上述各项影响,以及企业的资金效益等情况。
五、费用
一般地,商品化会计软件的购置费用包括如下:
⒈ 软件费用;
⒉ 资料费用及培训费用;
⒊ 安装费;
⒋ 售后服务费用;
⒌ 其他配套费用, 如专为商品化会计软件配置的系统软件,及防病毒软件的购置费用;
⒍ 网络软件, 增加工作站的费用。
考虑费用问题时,不能仅以总费用高低来进行选择,应与软件的质量和满足需要的程度综合考虑,以求选择既能满足会计处理的要求,性能价格比又是最优的软件.

硬件及环境设施的配置

计算机硬件主要指主机及其辅助设备, 包括计算机、外设及UPS不间断电源等。计算机硬件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的物质基础,硬件配置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质量和运行状况。选择硬件设备,应根据制定的会计电算化发展计划,所选软件的要求及单位经济力量等因素统筹考虑。下面分项进行说明:
一、主机和处理速度
微机的工作速度主要由其主频决定,现在微机的主频一般为90Mhz、100Mhz、133Mhz等,主频越高,速度越快。另外,硬盘的存取速度对主机处理速度也有影响,硬盘的平均存取速度越快,主机处理速度亦越快。
二、内存
即内部存储器的存储容量,以字节来表示。对内存的要求, 应以能保证软件系统能正常运行为最低限度。微机的内存, 最低为640K,高档微机的内存,一般是8M-16M。一般的商品化软件在1M内存的微机上,就可以正常运行。但对WINDOWS版财务软件,多数据的内存配置应为工作站8M以上、服务器16M以上。而对于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的财务软件,服务器一般要求在32M以上。
三、硬盘
是外部存储器中最常见的一种, 其存储容量的大小也用字节表示。硬盘容量的大小,应根据本单位日常所存数据量的大小来决定,现在的微机硬盘可以高达几个G(千兆),均可满足要求。
四、打印机

Ⅸ 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的现状有哪些

可以这样写: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从20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经历了尝试阶段、自发阶段和有组织有计划的商品化稳步发展阶段,到目前的管理型会计软件以及ERP(企业资源计划)的发展阶段。在这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提高。商品化、通用化的财务及管理软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许多软件的开发已经走向专业化的轨道。但是,应当看到,由于财务工作本身的特点,网络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的迅速兴起等一些先进的、现代化的事物的不断出现,对会计电算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目前,会计电算化的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的发展。1.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还不到位2.电算化会计等同于“仿真手工”3.“会计电算化系统”脱离“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而“孤军突进”4.电算化所用财务软件不规范5.缺乏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

Ⅹ 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一般要做哪些具体工作

企业在决定使用电子计算机来建立会计核算系统前,需要做以下准备:
(1)人员方面。建立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首先要考虑人员的组织。会计电算化的组织成员,主要由本企业的计算机专业人员和会计人员共同组成。建立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常采用几种方式:
第一,定点开发(包括本单位自行开发、委托其他单位开发和联合开发三种形式);
第二,选择通用商品会计软件;
第三,通用和定点开发相结合。
一般企业,以外购通用会计软件为主。应选择对计算机有兴趣的会计人员作为骨干,配备计算机专业人员。财务主管在这一过程中,主要职责是确认电算化信息的需求,监督会计软件和计算机硬件的选配是否满足会计业务要求,并确定会计人员在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的岗位分工。
(2)硬件方面。硬件方面应考虑工作方式和硬件配制。
工作方式包括单机式、多机式和网络式。单机式是指每一时刻计算机只能接受一个人的指令,即只能供一个人使用,每次只能完成一项任务的工作方式。单机式主要配制一台主机、键盘、显示器等外部设备。多机式是指在一台主机上通过特定硬件,连接若干台终端设备,支持多个用户同时使用的多用户多任务的工作方式。网络式是按一定方式,通过通讯设备,将不同区域的不同计算机联结起来的一种工作方式。网络式最显著的特点是会计信息资料共享,即将一个计算机系统的信息通过网络联结提供给同一网络的不同计算机用户。
硬件配制主要是指主机,主机决定了机器的性能,即决定了机器的运行速度和处理能力。由于会计软件复杂,处理的信息量大,企业通常应选择PII以上机型‚才能满足需要。购买计算机,应关注以下指标:
①内存。内存一般以 KB、MB为单位。一般 PC档次的机器,其内存大多为64MK。内存的大小决定存储数据的能力。存储容量越大,运算速度越快;运算速度越快,处理数据的范围也越大。
②硬盘。硬盘固定在主机箱上,以提供大容量的存储能力。 PC机中每一扇区的容量一般为512个宇节。
③软盘驱动器。软盘驱动器是对软盘上存放的信息进行读写操作的机械装置。
④显示器。显示器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用来显示程序的执行过程和结果。显示器分单显和彩显两大类,彩显又按其适配器不同分为 CGA、EGA和VGA等不同类型,大部分会计软件是在 VGA显示器上开发的,用户最好选择这样的显示器。
⑤打印机。打印机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之一。由于打印机的输出规格不同,在选择时要考虑是否能满足需要。
(3)软件方面。在选择通用会计软件时,应考虑本单位的行业核算特点和业务规模。由于各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例如:工业与商业,运输业与旅游业),尽管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是一致的,但是各行业的会计核算对象和方法有较大的区别,即使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之间也会有许多差异,例如:流通企业中的批发与零售,施工企业中的工程施工与工程总承包。不同的企业,业务规模也有很大的区别,例如:大、中、小型企业,单一生产和兼营,一步骤生产和多步骤生产,产品流水和人员流水等。
通用会计软件的开发者,在产品的通用性方面做了大量的技术处理工作,即通过增加软件功能和允许用户自定义会计核算方法和核算项目,尽可能地满足大多数用户的要求。通用会计软件的通用性和适用性是一对矛盾。通用性强的软件,针对某一企业核算的适用性就可能差一些;反之,非常适合某一行业的软件在通用性上就可能差一些。因此,软件制造商就要考虑其开发成本了。制造商为了提高会计软件的通用性,通常采取自定义方式,自定义的内容少,简单易学,操作者很快就能熟悉操作过程,但适用性差;自定义的内容多,且较难理解和掌握,但通用性强,容易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

热点内容
小企业会计准则养老保险 发布:2021-08-17 15:48:04 浏览:965
会计活页账本怎么装订 发布:2021-08-17 15:48:01 浏览:558
会计继续教育90分是多少学时 发布:2021-08-17 15:47:58 浏览:632
民办非企业培训机构会计分录 发布:2021-08-17 15:47:53 浏览:149
初级会计报名发票丢了怎么办 发布:2021-08-17 15:47:13 浏览:80
会计乐财务软件 发布:2021-08-17 15:47:10 浏览:277
内蒙古初级会计考试从哪里报名 发布:2021-08-17 15:46:03 浏览:370
会计专业技能竞赛运营怎么做 发布:2021-08-17 15:44:53 浏览:683
如何应对基础会计学考试 发布:2021-08-17 15:43:49 浏览:782
物流公司会计外账处理 发布:2021-08-17 15:43:47 浏览:964